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生产资料论文

关于张家界市农村商贸流通业的调查与研究

2010-4-24 6: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如何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产业健康发展,已成为全市加强“三农”工作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发展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业则是发展现代农业、缩小城乡差别、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对张家界市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一次调查和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仅供决策者参考。
一、我市农村商贸流通业的现状
1、农村消费不断升温
近年来,我市切实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和网络建设,拓宽农产品和消费品流通渠道、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平台,大力实施“万村千乡” 市场工程,积极开展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农村商品流通取得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35.9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2%,比2008年增长14.5%,比2005年的20.78亿元,增长了173.05%。其中,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为拉动农村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到2009年12月底止,全市备案家电下乡销售网点221家,实现家电下乡销售产品35000台(件),销售总额6000万元,全市已有30000多台(件)家电下乡产品获得补贴,补贴金额700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启动以来,全市已销售摩托车、汽车 17000台,已获补贴金额1300万元。
2、农村流通体系日臻完善。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不断深入,以连锁、超市为主的新型流通业态在农村得到迅速发展。全市农村商业网点不断扩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城区大型超市连锁店为主,农贸市场为辅,村级经销店为补充的农村立体流通体系。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标准化连锁店700多家(含农家店),总营业面积16000多平方米;共有中心集镇商业网点4000多个, 商业网点营业面积8万多平方米;全市共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94个,主要以肉禽蛋奶类、蔬菜类、水产品类、粮油类、干鲜果品类经营为主,它成为了联系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纽带,对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农民购买力明显上升。农民对吃、穿、文教、卫生、娱乐、交通、通讯、保健、家庭设施等消费的需求呈上升态势。在食品的选择上,已从简单的吃饱吃好,向质量品质、健康上迈进。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和观念的转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将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的消费热点。
二、我市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村物流成本和经营成本比城市要高,在城市投资与在农村等额投资的毛利比约为3:1,大型零售企业不愿意下到农村开展连锁经营。目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进主要依靠加盟连锁方式,个别试点企业大量收编当地乡村“夫妻店”加盟,有的一个行政村就有多家连锁超市,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
  二是社会预期支出过高,影响农村市场即期消费。当前我市农业结构仍然处于调整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渐进性,短期内增长速度不会太快。尽管当前农产品价格较前几年有所提高,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农产品因价格上涨部分带来的收入被抵减。另外,农村子女教育费用、家庭医疗费用、农资等即期与预期支出不断增加,致使农民即期消费下降。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大部分农村市场硬件水平低,有的以路为市、以棚为市;农村专业市场、批发市场相对缺乏,信息市场、中介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人才市场等几乎空白;国有流通企业萎缩,个体工商户由于资金实力不强,在运输、经营、仓储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局限性较大,造成大宗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供需断层,相当多的农民只好“买大件到城里,油盐酱醋找个体,日用百货赶大集”。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消费环境较差。农村流通网络建设长期停滞不前,近年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虽有改善,但整体水平较低,客观上增加了农民消费成本,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同时,农村的分散居住方式也使部分消费无法启动。
  五是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劣,农民有钱不敢花。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坑农的事件屡见不鲜,大大削减了农民的消费意愿。
  三、大力发展我市农村商贸流通业的主要对策
  一是加快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切实解决农产品流通屏颈。加大力度建设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要拓宽连锁经营渠道,扩大连锁经营规模,重点发展专业店、便利店、专卖店、餐饮店等方面的连锁经营,并逐渐向偏远农村延伸。要加强农村物流设施建设,加快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服务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
  二是加快发展特色市场。根据区域产业定位,对现有市场进行整合,推进市场管理体制创新。要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要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重点发展一批以特色产业为依托、辐射能力强的、经营方式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使之成为展示订货中心、批发采购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外贸出口中心,带动农村地区流通网络的形成。
  三是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要全面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重点扶植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及大企业实行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要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要加强市场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净化农村市场。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强农村生猪定点屠宰,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大力推动农村信用消费,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是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举措。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建材等下乡实施力度,简化财政补贴手续,改善售后服务,加强市场监管,严禁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大力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建设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经营网点,继续支持农村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和农家店服务功能质量。
五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引导、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商贸流通现代化。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村商贸流通,进一步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支持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提供出口通关、检验检疫便利和优惠。要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出口基地。要推动农产品出口信贷创新,探索建立出口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要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支持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维护自身权益。要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保税加工物流等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要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和农业资源开发合作,制定鼓励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要引导外资投向鼓励类产业,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实行灵活高效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建立健全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进出口监测预警机制,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进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