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调整步伐再超越
2010-5-10 11: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正是江南春光好。一季度,江阴经济高歌猛进:全市共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060.08亿元,同比增长35.35%,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4.22亿元,同比增长29.2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跃升到38%,比去年年底提高了5个百分点。
但这样的成绩单并没有让江阴的执政者沾沾自喜。
“十一五”收官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新一轮区域竞争、产业洗牌,站在面向“十二五”的新起点上,江阴,这座连续7年在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一的港口城市,如何在幸福江阴建设的新起点上创造新业绩?
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说: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创新机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城市转型,这是2010年的江阴发展“路线图”。
(一)
江阴未来的优势在哪里?“全市新兴产业所占比重从2009年的32%提高到2013年的53%,每年提高5.25个百分点。”这是江阴自加压力,为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提出的明确目标。
这个目标的实现路径就是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江阴计划用4年时间,到2013年重点打造低碳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石化)产业、现代物流业等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服务外包、新传感器、文化创意、地区总部经济等5个“百亿级新兴战略性产业园区”。
为配套“445计划”,江阴果断创新机制,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干部队伍,出台相关政策,集全市之力推进千亿集群和百亿园区建设。
4月下旬,中国药科大学江阴百桥研究中心在江阴经济开发区正式揭牌成立,这为江阴加快打造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江阴经济开发区已引进生物医药项目60多个,其中近40个为无锡市“530”项目,涉及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生物芯片、生物医药四大领域,初步形成了项目集聚效应。
5月初,江阴临港新城和德国誉德工程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准备以德国先进的低碳建筑技术打造全市首个低碳示范区――临港新天地。根据规划,在未来建设中,临港新天地将利用1/4的土地建设绿化、水面;全面建成地源集中供能系统,将地下120米深的地热能源充分利用起来;利用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分质供水。在临港新天地、艾尔姆风机叶片等重点项目带动下,江阴临港新城低碳产业园今年首季完成投入7.1亿元。
与此同时,现代物流产业园以江阴港为核心,利用世博会契机,放大水运优势,目前外贸内支线到达上海港的航班达到了每周36班。今年一季度,江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2万标箱,现代物流园实现业务收入155亿元。此外,新材料和机械装备两大园区以投入促转型、以骨干企业带动集群发展。汉邦石化年产60万吨高纯度对苯二甲酸项目即将完成基建工程,投产后将进一步拉长江阴石化产业链。
统计表明:一季度,江阴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等新兴产业表现抢眼,共完成工业产值350亿元,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9.61个百分点,较传统产业规模产值增速高出10.5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占比提升到35.1%。
江阴新的产业蓝图正在激情描绘。
(二)
在新一轮经济转型中,如何完成从开放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身?江阴的回答是:人才!
一个盘子大小的硅片上,能生产5万片芯片,全球成本最低,而数据可保持70年。这项识别技术,用到了北京奥运会门票上,在无锡国家级传感网示范区内扮演了先行军的角色。这是由江阴民企华宏集团注资3000万元,联合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彭泽忠的"智本"优势创造的奇迹。
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土壤、一批急需转型提升的传统企业,使江阴成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万事兴公司加快进军节能环保领域,与海外技术团队合作研制纳米合金,在新型电镀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海澜集团与中科英特雅光科技团队合作,将带有纳米光催化技术的"不用清洗的衬衫"全面推向市场,售价平均提高300多元。目前,江阴已经有10余名携带项目的海归创业人才与本土骨干企业进行合作。87个"530"项目中,有34个"530"团队期望与本土民营实现资本对接。
"一个领军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已成为江阴转型发展新的"生态样本"。通过建立研发孵化、科技加速、产学研、投融资及公共服务等5大平台,这些科技领军人才活跃在新兴高科技领域,正成为江阴从制造集群向智慧集群升级的主力。70多位科技领军人才已带领团队到江阴创业,这些企业因其科技含量高、爆发力量强、成长速度快而被称为"未来行业冠军"。
江阴还出台扶持发展个性化政策,发挥1亿元创业投资资金、5亿元江阴光大创投基金和金阳担保公司的引导作用,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引入中科招商、美国湾区、硅谷天堂、新加坡ICH等风投基金、产业基金,为区内企业提供风投、担保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为壮大新兴产业提供重要智力支撑,江阴还加快建设柔性人才库。今年以来,江阴在美国、丹麦、加拿大设立了"海外引才工作站"3家,新建省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以中国驻外使(领)馆科技参赞、海外华人社团组织负责人为主体,聘请"海外引才顾问"10名,共引进各类人才近900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及副高以上职称人员63人。截至目前,江阴各类柔性流动人才已经达到4000名。
高层次人才正成为江阴阔步前行的不竭动力。
(三)
经济发展是为了人民幸福。
这两天,2011-2013年度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正在研究制订中。与前三年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是,新的目标要求增加了"民主促民生"和"政府善政善治"等方面的主客观指标。
倾听百姓呼声,发扬基层民主,用民主促民生,这是江阴追求人民幸福探索出的新路径。
前不久,江阴周庄镇山泉村列入了拆迁范围。和其他乡村不同的是,村民们很快拿到了村委会向各家各户发放的入户调查表,让他们自己定房型、定户型、定面积、定搬迁时间。
实行村务公开制,让农民享有知情权;实行村民议事制,让农民享有决策权;实行民主理财制,让农民享有管理权;实行民主监督制,让农民享有监督权。村域面积仅有1.8平方公里、村民仅3000余人的山泉村,推行自治"四项制度",保障农民"四大权利",走出了一条村级民主自治的新路子。
"政府花钱我做主!"每过一段时间,江阴申港街道的李福良就要参加一次参与式预算工作代表会议,和来自该街道的其他30名代表一起,经过一番现场查看、热烈讨论和投票表决后,最终确定相关项目的操作。
从去年9月份开始,江阴就拉开了"参与式预算"改革试点工作的序幕,新桥镇和申港街道被列为"参与式预算"改革试点单位。参与式预算工作从政府重点项目立项、预算监督入手,逐步将监督渗透到政府预算每一个领域和项目。项目的立项审议、项目的实施,还有项目的验收评估,始终都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我们对政府的公共事业建设有了更多的知情权,这样公开、民主的政府工程老百姓欢迎。"个体工商户代表蒋仁兴说。
"干不干"让百姓定,"干什么"让百姓选,"怎么干"让百姓提,"干得好与坏"让百姓评。通过重大事项听证、民生热线、民意调查等形式,江阴的决策层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畅通市民信息与诉求表达渠道,扩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范围,今年在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方面就先后3次倾听了普通市民的声音。
用民主的方式、民主的程序、民主的力量来促进人民幸福,幸福江阴建设的深入推进正在让每一位江阴人成为推动这个城市发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