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江宁开发园区在创新转型中实现新跨越
2010-5-17 10:5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
专版
NANJING DAILY
打造三大体系促进率先升级
——写在江宁开发区中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
今年5月18日,南京中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将迎来挂牌运作一周年。
这个承载着创新转型使命的公司,诞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江宁开发区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突围;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催促全国开发区创新转型。
这又是一个承载着腾飞梦想的公司:全国各地开发区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百舸争流,江宁开发区为了变“赶超”为“领跑”,把所有的创新要素集中到中创科技手中,希望通过企业化运作,对园区创新资源进行整合、放大。从现在开始做园区的未来——开发区期待这一次的“解放思想”,将在未来三五年后孕育出惊人能量。
引言:
四大工程,加快形成四大优势
培育新兴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园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公司明确了打造新能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和无线通信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共引进新兴产业项目30多个,总投资20多亿元。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引进TCO导电玻璃等新能源类企业8家,积极探索智能电网、LED等节能型新能源产业发展,成功申报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新能源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称号。
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方面,设立了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中心,打造了中关村、吉山、腾飞创造中心等软件及服务外包载体,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离岸合同额等指标全市领跑。
抓住无线通信产业的发展契机,目前,无线谷一期顺利开工建设,东大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二级法人事业单位注册完毕,约1500平方米的无线谷产业发展中心交付使用,中科院微系统所宽带无线通信研发中心已正式入驻。“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仿真中心”和“信息中心”两大平台也已启动建设。
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形成产业新优势
三大体系,
构筑未来
三大中心
文思实训基地揭牌
实施创新载体建设工程,加快打造创新新优势
新能源产业投资推介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工程,加快形成城市新优势
经过一年的摸索,南京中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已明确发展定位,并奋勇前行。它将为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打造“产业发展、自主创新、城市功能”三大支撑体系,营造创新氛围,探索出独具江宁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最终形成“三个中心”,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聚中心,繁华、成熟的新街口商贸次中心,以及国内有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进而树立中创科技公司创新品牌。
“三大支撑体系”:一是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新能源、软件及服务外包、无线通信,并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提升园区汽车、IT等既有主导特色产业向两端延伸,最终形成园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体系。二是自主创新支撑体系。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人才,探索“政产学研金”有效结合的多元模式,最终形成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支撑体系。三是城市功能支撑体系。大力推进高端商贸业、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最终形成园区城市功能体系的主要支撑体系。
创新载体是创新发展最直接的抓手。围绕创新能力提升,中创科技与知名院所、科技园区合作,多模式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先后与清华、北大、东大、香港科技大以及中科院合作,打造了启迪科技园、中国无线谷、东大科技园、北科产学研基地等十大载体,规划建筑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产业领域覆盖新材料、低碳环保、无线通信、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等。
一年来,按照“边建设、边招商”的思路,中创科技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载体加快出形象。目前,无线谷核心国家实验室8.8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南京宽带无线研发中心、北
科产学研基地一期以及东大科技园共1.4万平方米已投入或即将投入使用等。10个创新载体已引进淘宝、文思中国等创新类项目40多个。中创科技努力为自主创新型项目提供一条龙服务,建立了投资管理部,配合企业、相关机构申请各级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与省高投、新华财经、韩华投资等28家投融资机构建立了投资联盟。同时,一年来园区直接投入创新载体建设和人才扶持资金已近2亿元。建立专门的产学研一体化中心,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平台公共化,并加快引进、整合省级以上实验室、工程中心,一年来新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7个,新引进国家级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室、工程中心15家。
城市功能的完善是园区转型升级的内涵之一。当前,江宁已经迈入了地铁时代,中创科技结合园区城市化建设实际,积极把握南京南站、京沪高铁、空港新城建设等有利机遇,以超前的眼光,整合资源,优化对接,科学布局现代服务业版图,致力于打造“一个核心和两大产业”。
“一个核心”,即以百家湖为核心,以点带面,按照配套半径要求,逐点打造胜太路、河定桥、大学城、九龙湖等6个商业组团,形成新街口商贸次中心,以及空港物流园、出口加工区两大物流组团,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两大产业”,即高端商贸业和现代物流业。一年来,已建成总部基地7.3万平方米,新引进五星级酒店、大型商贸类企业、物流类企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30个,并成功申报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称号。
未来展望:
培育五大品牌
中关村(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
江宁1912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波澜未平,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竞赛”已愈演愈烈,市委、市政府将2010年定为“创新突破年”,为科技创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激动人心的发展环境。
未来,中创科技将坚持科技引领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新产业、新载体、新人才、新城市、新平台“五大品牌”,抢抓创新转型制高点。公司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建设创新载体100万平方米,培育新兴产业领军企业30—50家,引进世界水平领军人才团队30个,促进新能源产业、无线通信、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促进新经济总量在江宁开发园区的比重显著提升,成为引领江宁开发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院士工作站揭牌
在历经乡镇企业和招商引资的两次转型后,江苏迎来了第三次转型,就是招才引智。
围绕人才引进,中创科技主要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构筑平台聚人才。在创新人才引进上,建设了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两大平台。截至目前,开发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及企业分站总量位列全省各级各类开发区第一,其中国家级工作站13家,占全市的32%;开发区管委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分站11家,发展速度全省领先。新建院士工作站7个,涉及特种材料、光伏、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在创业人才引进上,打造了南京唯一的归国博士创业园,已有12位高层次人才通过综合评审顺利入园,并有2人获得省“双创”计划的扶持。
二是主动出击引人才。中创科技将招商引资的理念引入到招才引智,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主动深入到香港、北京、广州等人才集中地,着力引进一批具备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国际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三是一流服务留人才。认识到服务对人才的重要性,中创科技着力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办公和生活的全面、细致、高效服务。公司成立了江宁开发区创新及应用型人才服务中心,一年来已培训新兴产业人才5000多人次。在资金扶持上,多模式、多渠道帮助创新创业人才筹集发展资金。目前,李小南博士的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获得了南高齿10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陈天蛋博士的“超级隔音墙板”项目获得了南京国绿投资600万元注资,赵恩海博士的润泰电子项目获得了泰和盈科100万元风险投资。
实施高端人才集聚工程,加快形成人才新优势
本组撰稿本报通讯员曹献薇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