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灾后重建交通保障攻坚战
2010-5-24 1:2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 张华义
5月1~2日,温家宝总理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再次赴玉树灾区考察指导,并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军地各方面的密切协调配合,努力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已经抢通的路面要做到随毁随抢、随抢随通,通达所有的乡村;要以214国道和308省道为重点,采取局部工程措施,抓紧防止路面裂缝和沉陷,震损的桥梁、危桥加强维修加固;做好战备钢桥、机械设备等物资的储备,搞好交通的疏导管理,提高通行的效率。依照温总理的要求,青海省交通系统迅速行动起来,率先打响了灾后重建交通保障攻坚战。
任 务 重
受地震影响,通往玉树的各路段都损毁严重,相关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都急需重建或加固,任务量非常大。青海省公路局的徐主任告诉记者:“随着灾区重建步伐的加快,从各地前往玉树灾区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系统在完成自身重建过程中,还要保障相关车辆能够安全及时地到达灾区,所以交通职工们面临的任务非常重,压力也很大!”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目前通往玉树灾区干线公路通行正常。5月9日,G214次汗素观测站的日交通量为3436辆,其中客车2078辆、货车1358辆;G214河卡山收费站日交通量为2026辆,其中客车1072辆,货车954辆;玉树机场路的日交通量是1826辆,其中客车1184辆、货车642辆。
除了繁重的重建和保障任务,交通系统的职工们还要经受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由于玉树灾区大部分处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重建地区大都面临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差等问题。许多地区时临夏季,却依然冰天雪地,加之大多路面结构为三级砂石路面,经过一个冬季行车的碾压,路面坑槽、沉陷及桥涵跳车等病害严重,抗灾保通的难度超乎想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格尔木总段抗震救灾S308线应急保障突击队在抢通公路过程中,多名队员曾出现高原反应,血压升高,头发胀。连发电机也有高原反应,大家只好轮流摇着,不管怎么摇也摇不着,当队员马福海在一次使劲摇动过程中被反转的摇把打掉了半个指甲,血流如注。在公路养护过程中,经常有养护工人出现头痛欲裂,走路头重脚轻,嘴唇青紫等高原反应。徐主任一脸无奈地说:“在面对高原反应的同时,其他恶劣天气也时常光临,飞沙走石、忽雨忽雪,这些问题都对广大交通职工提出了严峻考验。”
气象部门最新预测证明了徐主任的说法,据气象部门最新数据,G214西宁至玉树段:10~11日,清水河至玉树段多云有阵雨(雪);12~13日,西宁至玉树段大部分路段有小雨(雪),部分路段有中雨(雪)。G214昌都至玉树段:10~12日,公路沿线阴天有阵雨或雨夹雪,高海拔地区和山口地区有5级左右的阵风;13日,公路沿线以阴天天气为主,囊谦至玉树段有阵雨。
部 署 快
5月3日,青海省交通厅立即就贯彻落实温总理讲话精神和下一步恢复重建交通保障工作作出部署。会上,该省厅党委号召,举全行业之力,坚决打赢灾后重建“三保”攻坚战。
青海省交通厅抗震救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苏先生告诉本报记者,该厅相关领导在会上一再强调要继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要求下属各单位主要领导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轮流赴保通一线主持协调具体工作,各负其责,忠于职守。厅相关处室要跟踪督办,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据了解,鉴于当前抢修保通任务紧急的特殊时期,青海省交通厅提出,要打破常规,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214国道和308省道上公路灾害的处置、危桥加固、路基拓宽工程等实行动态管理,施工与规划、设计同步进行,施工人员要立即进场,进行备料、道路拓宽等作业。在具体工作中,要集中全系统、全行业力量,加快工程进度,相关单位和部门领导要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遇到问题随时解决,涉及部门多的要立即报告并会商解决。青海省交通厅还专门安排交通医院迅速组织两个医疗小组,赴保通一线对抢修人员进行巡回治疗,以保证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青海省交通建设管理局党委书记、副局长李尔新表示,要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国道214线灾后重建应急保通工作。国道214线作为进出玉树地区的公路运输生命线,3年内完成恢复重建任务,对保运输、保畅通、保安全的要求更严更高。从现在起,放弃节假日休息,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全程投入国道214线的公路保通工作中去。
苏先生透露说:“厅里领导放了话,要求各单位承担的任务只能提前不能拖后,工程只能做好而不能出现质量和安全事故,决不能因为工作的滞后而影响整个恢复重建工作的进程。目前,《青海省玉树灾后重建运输保障实施方案》初稿已完成,经审定通过后即可实施。”
标 准 高
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吓倒参与重建工作的人员,相关灾后重建及交通保障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重建人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他们凝心聚力、恪尽职守;各公路段纷纷掀起了重建高潮。
5月5日清晨7:30时,青海公路局花石峡段拉开了G214线K407+538.4处的花石峡战备钢桥架设工程的序幕。据悉,花石峡大桥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玉树灾后重建物资运输的咽喉要道,因年代久远,该桥已成危桥。地震灾害发生后,面对大量救灾及灾后重建物资安全、快速运抵灾区的紧迫需求,架设战备钢桥,保障G214生命线的安全畅通刻不容缓地摆在公路人面前。花石峡段工作人员认真研究,提前周密部署,决心倾全段之力完成好这项工程。他们一方面及时就架设钢桥、引道取料等事宜与花石峡镇党委、政府及牧户进行了沟通协调;另一方面,迅速安排段技术人员抓紧时间在现场踏勘测量,确定了路线走向、桥梁位置。
由于钢桥架设工程量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花石峡段全体干部职工以确保道路安全畅通运输为己任,以尽快保质保量完成钢桥架设为共识,上下一心,全力拼搏。段长王晓军现场坐镇指挥,花石峡路政大队负责指挥疏导过往车辆、维护施工现场交通秩序,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干劲激励着每一位参与施工的干部职工。
徐主任介绍说,目前通往玉树灾区的各公路段都在开足马力投入到重建工作中,相关人员不怕苦、不怕累坚持高标准完成任务。日前,国道214线囊谦至多普玛(囊多)三级公路改建工程三项重点控制性工程——两座大桥和一座隧道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从灾区传来。截止到记者发稿,通往玉树灾区各条干线公路都能正常通行。5月11日,青海交通系统共投入抗震救灾人员1169人(累计投入70662人次),在抗震救灾中投入各类机械车辆221台(累计投入8333台套),清理塌方、落石1898立方米,累计325668立方米(含玉树州、县交通部门累计清理地方道路塌方6414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