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路建成40公里高速路 第二条东西快捷路
2010-5-24 18: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珠海市中心城区与西区之间的第二通道香海路,有可能将是一条高速公路。5月20日至21日,省交通运输厅专家在珠海对香海路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根据报告推荐的A线方案,香海路东起造贝,向西经中山市坦洲镇和珠海市斗门区到达高栏港高速公路,线路全长约40公里,设计工期为3年。在报告中,除了A线外,还有K线、C线、D线、B线等多种方案。
方案解读
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
根据报告推荐的A线方案,香海路起于东部的中心城区香洲,与规划中的翠屏路造贝路口连接,向西在中山坦洲镇跨越南坦路后,沿中山市交通局规划中的加九线(即坦洲的环市路)向西,依次与太澳高速、沿江快速路交叉后,在新庆围与坦洲镇环市路分离,一路向西由沙仔面上跨磨刀门水道,经东四围、西四围,再上跨江珠高速公路,进入斗门区后,路线穿越白藤湖及友谊河后,于尖峰大桥处与珠峰大道对接,然后沿珠峰大道线路至终点,与建设中的高栏港高速公路,推荐路线全长40.448公里。
按照推荐的方案,香海路有两种不同的方案可选,分别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方案。若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该路将是双向6车道,部分路段双向4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一级公路则全程双向6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
沿线设10座互通立交
香海路沿线与多条道路交叉,在衔接上,与高速公路、快速路交叉时,将设置全互通式立交,穿越城镇建筑物密集地段和主要城镇主干道时,将设置全互通式立交或简易立交,而与一般村镇道路则采取分离式交叉或平面交叉的形式,其余路段一般采用路基通过的形式,与一般公路以及城市规划路交叉处设置分离式立交或通道。
在推荐A线路段,全线将设置主线桥梁40座,其中特大桥2座、高架桥梁2座、大桥10座、中小桥26座。与其他道路衔接时,设置全互通式或部分互通式立交10座,其中全互通式立交8座,分别为:造贝路的造贝互通、广珠西线的恒丰围互通、沿江快速的新庆围互通、江珠高速的昭兴围互通、S270线的斗门互通、机场北路高速的机场北路互通、机场高速的机场高速互通和高栏港高速的高栏港高速互通。另外设置2座部分互通式立交,分别是平东路的平东路互通和工业大道的工业大道互通。全线将设置涵洞60座、分离式立交4座、通道15处,30处人行地道。
投资53亿回收期13年根据投资估算,若按照高速公路建设的话,总投资约为52.97亿元,平均每公里约1.31亿,若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总投资约为50.04亿元,平均每公里约1.24亿。报告建议项目资金筹措分为两部分,银行贷款占65%,业主自筹资金占35%。
香海路的定位为经营性项目,建成后将是一条收费公路,报告还未提出具体如何收费。财务分析认为,在包含建设期的情况下,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3.19年,如果在车辆通行费收入减少20%,以及投资增加10%的条件下,动态投资回收期将为18.65年,报告认为该路的车辆通行费收入能满足项目的建设需要。
现状
珠海大道不堪重负
一直以来,珠海连接东西的唯一快捷通道是珠海大道,1993年建好的珠海大道是一级公路,在不同的路段分别采取双向八车道和双向六车道。目前,珠海大道部分路段的交通量已经达到饱和,部分路段路面开裂,局部桥梁铺装出现破损。随着珠海大道公路两侧城市发展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和两侧路口逐渐增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越来越大,目前南屏路段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堵车和交通混乱的情况,加之该路没有安全、合理的人行过街通道,交通事故经常发生。
目前,虽然珠海大道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正在改造,完工后将是主线双向8车道+辅道双向6车道的标准,但与之连接的珠海大桥仍是双向6车道,仍将成为通行的瓶颈。另外,车辆除了走珠海大道,还可以选择粤西沿海高速和坦神公路———S365线,从这两条道路行驶的话,都要途经中山,绕行的距离比较大。因而须开辟连接中心城区与西区的第二条快捷通道。
前期工作进程:
●2006年11月,珠海市规划局召开规划协调会,项目组根据规划部门的意见对香海路的路线方案进行修改和优化
●2006年11月,中山市规划局对本项目进行回函批复,支持香海路的建设
●2009年4月,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基本确定了香海路的路线走廊方案
●2009年7月,《珠海市香海路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编制
●2010年5月,省交通厅对香海路预可行性报告进行评审
关注点
坦洲设互通立交尚未有定论
与珠海城区一路之隔的中山坦洲镇,区内楼盘的很大一部分业主是珠海人,他们迫切期盼打通两市之间的断头路,香海路的线路走向途经坦洲,也引起很大的关注度。而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报告推荐的A线方案中,虽经过坦洲的环市路与南坦路等道路相交,但并没有设置互通立交。在评审会上,有专家就特别指出,10个互通立交设置的位置要恰当,坦洲这个地方则是必须要有。
珠海方面表示,已经就路线的走向、技术标准、建设时间上的差异、建设资金以及土地征用等问题,多次征求中山市规划局、交通局和坦洲镇政府的意见。
中山方面则表示明确支持该项目的建设,并提出建议A线方案中山市境内段沿其规划的加九线布设作为推荐方案,提出方案应同时考虑到坦洲镇未来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建议两侧预留城市辅助车道、人行道以及城市绿化的用地红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