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起飞 云南最大“旱码头”为何被“抛弃”?
2010-5-24 23:3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捕捉昆明“起飞”瞬间
两年的时间,昆明就从头到脚换了个新
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二环高架让昆明上班迟到人数直线下降;盼了十几年的地铁井喷式施工使云南最大的旱码头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混乱”;昆明336个城中村在一场场纷乱中默默地选择了告别;在朝着商贸旅游城市挺进近10年后突然转身奔向工业化的怀抱;于规划和建设中进出云南的高铁让昆明转瞬从交通节点成了枢纽……
在今年“两会”上,即将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新10年规划”成为热议的话题,中国西部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在过去的十年,昆明的发展即使在西部也被甩在了后面,这次昆明不再等待,选择了“笨鸟先飞”。
2010年,仇和说,昆明要工业强市,实现三年倍增六年跨越,“城市面貌变了,环境好了,招商引资才更有可能。”有人这才恍然大悟前两年天翻地覆的真实逻辑。
昆明为这次起飞做了什么准备?她将飞向何处?
在一个还算恰当的时候,我们以“产业发展”为一个适当的标本,在昆明14个区(市、县)中展开了针孔般的窥察,只为捕捉昆明“起飞”的瞬间。
5月13日中午12时40分,搬运工李树贵坐在路边阴凉处,神情紧张,不停地探头望向昆明东部凉亭货场,今天再接不到活,就三天“没开张”了。
不远处,云南省供销社储运公司凉亭分公司经理杨建军正在和公司员工探讨公司的出路,讨论会场显得有些沉闷,杨建军这个公司的灵魂人物眉头紧锁,表情凝重。
这种情绪如电流般迅速蹿遍凉亭——这个被称为云南最大的旱码头。
3天前,为缓解地铁施工对交通带来的影响,昆明市交警支队召开了货车交通调整措施听证会。17位听证代表中,16位经过讨论后一致赞成货车改为夜间通行。
“这相当于给我们判了个‘死缓’。”杨建军认为昆明交通一旦按听证结果执行,那么正好处于货车限行区域中间的凉亭片区的物流业将寸步难行,因为货车营运时间改变了,可是火车的运行却无法更改,这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届时,每年运转1100多万吨货物,从业人员约10万人的云南最大旱码头将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然而,专家认为,这场混乱迟早都会到来,只是“货车限行”将时间表提前了。
《昆明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组组长刘金鑫分析道,从地域条件和时代背景来看,凉亭近年来竞争力下降是因为处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利地位。这只是凉亭货场被“抛弃”的表面原因,而凉亭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却是有更深层次原因的,那就是凉亭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更多是得益于区域优势,但其却没有建立起一个具有现代化的物流产业集群,也没有确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在《规划》中,这个云南省最大的“旱码头”并没有被规划。接下来,凉亭货场的货运功能将进一步弱化,最终消失,而其编组功能将随着昆明火车东站改扩建得到巨大的提升。官渡区坐了近半个世纪的物流公铁联运的头把交椅或将易主。
专家认为,官渡区之所以对凉亭货场迁移如此配合,主要原因是其获得了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和空港经济区两个重大项目,这将直接促使官渡区第三产业迅速提升。
悄然间,杨建军和公司的200多名员工走到了公司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站在他们旁边的还有片区内140多家物流企业和在相关物流行业从业的近10万人。凉亭这个曾经昆明乃至云南最大的旱码头,曾经征服了多次灾难的货物“救助站”,曾经光芒四射的物流中心,到现在似乎已黯然失色。
凉亭物流企业的出路
云南省物流协会会长曹荣新说:搬迁是迟早的事情,大家最想去的呈贡和安宁土地资源都极为有限。
东站改造后将取消货运功能
今年4月,报纸刊登的一条消息在凉亭引发了一阵混乱。报道称,东站改造后将取消货运功能,凉亭货场可能搬迁、分流到王家营西货场或位于安宁桃花村拟建中的昆明西货运站。
尽管大多数人心里对东站改造已经有了准备,可是大家都觉得这一切还是来得太快。再过一个月,云南省供销社储运公司凉亭分公司与昆明火车东站签订的专运线货运半年期协议就要到期,这也是从1966年该公司拥有火车专运线以来货运协议时间头一次从一年降到半年。
“这还算好的。”今年3月,云南新储物流有限公司昆明公司从东站拿到了70个左右的车皮,这比正常情况下减少了一半的量,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有货无车的等待状态。“昆明东站车皮一直以来都不紧张,但是今年很反常。”该公司的王建昆有点忐忑不安。
而这种情绪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大多数倾家投入到企业里的公司老总们开始坐不住了,为了了解凉亭货场的搬迁方案,一些企业代表先后到东站、铁路局和省经贸委询问过,却始终得不到明确的答案。
这激怒了当地的物流企业。很快,“堵路”等常见的极端情绪一度在企业之间达成共识,为了避免这场混乱,云南省物流协会出面召集凉亭片区所有企业负责人商讨出路,顺便安抚大家的不满情绪。“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云南省物流协会会长曹荣新对云信记者说。
“一旦问题恶化,那我们的正常生活轨迹就被打破。”刘金鑫称,每年通过凉亭进入云南的大米就有280万吨,维系大半个昆明的口粮,一旦这里没法正常运转,这直接影响到了昆明市民有没有米下锅的问题。
“这只是冰山一角,昆明80%以上的生活用品几乎都从这里中转。”刘金鑫说,每个“凉亭人”都很清楚,凉亭片区已经不再适应城市扩张和交通升级后的货物流通的市场需求。
早在两年前,杨建军就断定凉亭货运功能将被日益扩张的城市蚕食殆尽。然而由于资金短缺和土地难以置换等问题,他眼睁睁地等着公司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这是大多数凉亭物流企业的集体困惑。
曹荣新认为,直到今天,凉亭物流行业依旧是以中小企业组成的企业集群,面对挑战与变化显得过于弱小。“时间只需倒退6年,那时的凉亭就是昆明乃至云南物流行业的全部。”然而凉亭却没有借助当时无以取代的区域优势,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产业集群。
在过去的几年里,云南省公路、铁路得到了飞速发展,大理、玉溪等地的物流行业也依托铁路和公路得到了快速高效的发展,在昆明市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随着沪滇高速铁路、云贵高速铁路、昆渝高速铁路等铁路的开工建设,昆明从交通节点摇身一变成为了大西南的交通枢纽,为适应这样的变化,东站的改扩建势在必行。否则一旦云南在建铁路投入运行,那么本就吃力的东站将成为云南铁路的最大瓶颈。
昆明铁路局宣传科长苏惠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站的改造是为了扩展枢纽——即编组、货运、发车的能力。据另一名铁路部门的人员透露,改造后的东站将大幅度地减弱货运功能,而其编组功能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这意味着,凉亭片区的功能也将发生转变。退出凉亭成了物流企业的唯一出路,然而在现实中迈出这一步却无比艰难。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搬迁是迟早的事情。可是大家最想去的呈贡和安宁土地资源都极为有限,即便有适合的土地,高昂的土地成本也让他们望而却步。”曹荣新认为除了土地有限之外,凉亭片区物流企业自身实力也是其无法另谋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5月10日,为缓解地铁施工对交通带来的影响,昆明市交警支队召开了货车交通调整措施听证会。17位听证代表中,16位经过讨论后一致赞成货车改为夜间通行。当天的听证会核定载质量1000千克以上的载货汽车,全天禁止在二环路以内区域道路以及彩云路主道上通行;每天7时至23时不得在彩云路辅道及东三环、白龙路、世博路北二环路、东二环路、南二环路、西二环路等数十条城区道路行驶。
这样一来,被彩云北路与东二环路和东三环路包围在中间的凉亭货场片区的位置显得尤为尴尬,白天他们将动弹不得。
“这相当于给我们判了个‘死缓’。”杨建军认为昆明交通一旦按听证结果执行,那么正好处于货车限行区域中间的凉亭片区的物流业将寸步难行,因为货车营运时间改变了,可是火车的运行却无法更改,这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届时每年运转1100多万吨货物,从业人员约10万人的云南最大旱码头将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官渡区城市化的进程
“铁公机”立体模式将成历史,以后官渡物流从空中走向世界。
凉亭未来或成住宅区
在6年之前,凉亭还跟城区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之后官渡突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那一年9月,官渡经历了建区以来最大的一次阵痛,为了让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自主权,官渡区域重新划定。经开区划出去后,官渡一盘算,其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四大发展指标都少了一半。当时曾有一些悲观言论说,要“恢复元气”至少需要5至7年时间。之后,官渡区提出了“走出城郊型,融入都市圈,在现代新昆明建设中进一步凸显中心城区的地位”的发展目标。
2005年,被官渡人誉为是现代新官渡“建设元年”。
官渡人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证明了自己,“我们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迎接GMS会议交通环境和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这在当时脏乱差的官渡来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同年官渡的规划与定位中,金马凉亭片区依旧是官渡物流的核心。在官渡交通与人居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时,凉亭也享受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与便捷,同时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在给凉亭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隐患深深埋下。
2009年3月底,在一次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招商项目推介会中,官渡的凉亭村与昆明市其他9个村在推介会上签订了协议项目,凉亭未来将不再是物流中心,这里或将成为交通便捷的住宅区。
这一消息很快在凉亭传开,从事物流的人员都在纷纷抱怨,“自己的未来就这样被规划了。”
同一年,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营业额第一次被重庆分公司超越。这次超越,其云南分公司输掉的不仅仅是嘉里大通西区“老大”的位置,还有可能搭上嘉里大通西区总部。
“公司进入云南市场十多年,想要开展仓储业务买不到地,开展国际货代业务也颇周折。昆明没有一个专业标准的物流园区,而多是停车场、汽配城级别的驾驶员城。”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经理助理王伟说,这对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来说有一定难度,毕竟不能在一个地方完成所有手续的办理就意味着增加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
此外,官渡缺乏整体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指导,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与运输节点缺乏有效衔接。“昆明物流并没有先期规划,这让过去的物流基础设施成为拖累昆明物流发展的‘包袱’。”王伟坦言,现在昆明的物流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浪费,比如仓储,很多公司以简单的一层平房就开展仓储业务,土地资源浪费、租金贵,都让企业不愿意将仓储业务外包。
按照目前情况分析,受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要把推动物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作为物流行业的头等大事。”王伟认为,物流行业的政策很难在短时间里落实。
今年年初,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得国家批准,这使得重庆的产业集聚效应和物流枢纽核心的优势更加凸显。王伟感慨说,因为重庆的种种优势,嘉里大通西区的总部有可能从昆明搬迁到重庆。“虽然昆明制订了‘十二五’现代物流规划,但是还没有开始实施,这与已经具备了种种物流便利条件和最低贸易成本的重庆相比确实逊色不少。”
2009年12月20日,昆明物流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一刻。
经过长时间的点评论证,昆明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通过了来自国家发改委等机构7位专家领导的验收评审。据悉,“十二五”期间,昆明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把昆明打造成为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的重要节点,建设成为国际陆港和区域国际物流枢纽城市;构筑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物流核心圈,将昆明建设成为带动云南省,辐射大西南,连接东、中、西部,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南欧、非洲的国际陆港,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昆明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区域物流枢纽城市。
《昆明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将昆明物流资源进行了重新的分配与组合,共设立了嵩明保税港区、安宁南亚国际陆港、晋宁东南亚国际陆港、国际空港物流基地、呈贡铁路集装箱物流基地5大物流基地。其中,至今仍占据昆明物流半壁江山的金马凉亭片区被除名在外,官渡物流曾经的“铁公机”立体模式将成历史,以后官渡物流只能从空中走向世界。
随着《规划》的明朗化,整个官渡也将重心移向“空中”。
王副局长告诉记者,战略上,官渡将成为中国西南面向世界的空港门户;区域上为云南连接内地与东南亚、南亚的陆港核心;产业方面,为临空型都市经济产业发展区。
“我们主要的战略是都市立区,空港兴区,工业强区。”王副局长称,在都市发展方面,将加快推进空港新城和南部新城建设,扩大都市发展空间,推进城市化进程,并利用空港,服务空港。
以港兴区方面,将重点围绕航空港发展“短、小、轻、薄”的高新技术产业、航空物流、航空配套服务业、总部经济、旅游休闲等临空产业,带动全区产业结构升级,把空港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集物流、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园区。
螺蛳湾的升级模式
凉亭物流企业遇到的问题与老螺蛳湾是一样的,改造升级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企业希望像螺蛳湾一样好运
依旧肆虐的旱情,让普通货物流通变得异常通畅。往年此时,鲜花与蔬菜等鲜货占据了80%的航空货柜,普通货物空运通常要积压上一个星期,如今一切都在悄然变化。
“这种反常的现象还将持续。”云南省空港物流的一位负责人称。
往年此时,五一小长假将会掀起第二波空港货物流通的高峰,五一之后,时鲜野生菌将保持空港货物的流量。“今年的旱情对鲜花的影响都那么巨大,更何况是野生菌了。所以空港物流还将继续受到旱情的影响。”
如今云南空港物流每天的货物流量依旧保持在400吨左右,普货积压的情况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王伟认为,随着昆明新机场在2011年的建成使用,昆明机场的货运能力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接下来考虑的就是有没有那么多货的问题。
这也是空港物流目前所担心的事情。“云南除了花卉,没有像电子产业一样对航空运输依赖性强的产业,由于花卉受到土地及物流配送等影响,产量已基本固定,不可能再有较大的增长。在没有新的产业发展起来之前,昆明的航空货运量难以得到大幅度的增长,这需要昆明加大对高新产业的扶持力度。”云南空港物流张副总分析道。
在凉亭货运功能逐渐被弱化,空港物流的货物总量难以在短时间增加的情况下,寻找新的第三产业支柱对于官渡来说至关重要。
2009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6.05亿元,增长14.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53亿元。商贸物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星耀、城投总部基地、世纪城购物中心、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相继投入使用,专业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升。
2009年12月16日,在一场纷扰的混乱之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在近10万人次的见证下正式营业。专家认为,这是因为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发展思路与整个云南省的发展战略相吻合。这让其获得了更大的政策空间,突然间螺蛳湾就扮演了大西南外向型经济的新引擎角色,这是云南寻找等待了很多年向南的领头羊。
相比最初纷纷袭来的质疑与争论,现在螺蛳湾正用实际行动获得市场和投资者的肯定。今年4月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权威发布“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总评榜——2010年第一季度昆明楼市销售排行榜”监测数据显示,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一期成为昆明地区的最大赢家,该项目分别以75995万元、104687.98平方米和2230套的优势占据商品住宅销售金额、销售面积和套数排行榜榜首。
螺蛳湾的产业发展战略在搬迁之前就已经“被规划”了。2009年12月28日,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空港经济区加工基地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占地323.86公顷,总投资200亿元,建设工期3年半,建成后可带动20万人就业。“昆明目前的贸易形式还是以代销为主,但是这样的发展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果再有一个大型的商贸城起来,很容易就会被比下去。所以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很重要。”开发承建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云南中豪置业董事长刘卫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据了解,二期在年底完成投入使用,并在空港、呈贡开工建设小商品加工基地。
螺蛳湾的凤凰涅槃让凉亭片区的杨建军们看到希望。杨建军、曹荣新都认为如今凉亭遇到的问题与老螺蛳湾是一样的,改造升级成为了大家的共识,而杨建军们等待的是政府的一个态度和政策。无奈的是政府更多时候扮演的只是一个协调者,最终决定凉亭物流未来的是市场,他们希望能有和螺蛳湾一样的好运。
5月13日下午4时16分,李树贵依旧没有找到活计,他骑上陈旧的自行车向彩云北路努力驶去,没有人知道他还能不能继续坚持,因为这里的人都在为寻找新的出路奋斗着……(记者汤骥吴晓琛实习生张信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