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一校一船情
2010-5-28 11: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969年毕业于哈工大的李占一,被分配到大连的渤海造船厂工作。30多年来,他的生命和情感都系在了这片蔚蓝的海洋上,系在了被誉为“海上城市”的船舶上,也系在了曾经学习、生活了5年的母校身上。因为母校留下了他青春的足迹,他的人生是从这里起航的;而海洋和船舶,则承载了他半生的梦想,因为他的事业是从这里走向辉煌的。从当初一穷二白的渤海造船厂,到如今占据中国船舶工业半壁江山的大连造船业,其中的甘苦得失,只有他自己可以一一历数,只有海浪可以一一记载。1969年毕业于哈工大的李占一,被分配到大连的渤海造船厂工作。30多年来,他的生命和情感都系在了这片蔚蓝的海洋上,系在了被誉为“海上城市”的船舶上,也系在了曾经学习、生活了5年的母校身上。因为母校留下了他青春的足迹,他的人生是从这里起航的;而海洋和船舶,则承载了他半生的梦想,因为他的事业是从这里走向辉煌的。从当初一穷二白的渤海造船厂,到如今占据中国船舶工业半壁江山的大连造船业,其中的甘苦得失,只有他自己可以一一历数,只有海浪可以一一记载。
谈起海洋与船舶,李占一就像谈起自己的家和孩子一样,充满着温暖的情感。并非船舶专业毕业的他,一点一滴地学习专业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工作经验。因为这份坚韧与执著,李占一经过了大风大浪的洗礼,在海洋的怀抱里创造着自己的骄傲。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交接队长,到渤海造船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再到大连船舶工业公司集团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一路留下他拼搏的身影。他直接主持大型货轮、油轮等国家重点项目,多次获国优、部优;他领导的大连造船业,在中国造船史上写下了无数个“第一”,所造的船舶已进入全球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潜心研究企业管理机制,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获奖的就有38篇。1996年,他由船舶总公司推荐,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享有国务院发给的特殊津贴。
“大学教给你两样东西:一是基础知识,为你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帮你在未来有创新、有突破、有发展。”李占一对自己在母校的学习深有感慨。许多年来,他总是渴望多回母校走一走,看一看。“80年校庆时,我回来了。那个体育场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今天又去了二校区,感觉非常好。我去过国外许多一流大学,都没有这么壮观的阳光大厅,真的很开眼界,21世纪都不会落后。”李占一的兴奋溢于言表。“昨天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校庆上,听到王树国校长代表兄弟院校讲话,底气十足,铿锵有力,我非常自豪——看,这是我们哈工大的校长!”李占一有一套著名的大管理理论,今天他把这一理论应用到了母校身上。“管理的根本在于结构优化。对学校来说,大管理就是学科配置和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并具有前瞻性。清华大学已经提出下一个目标就是向海洋工程发展,我们哈工大也要与时俱进,抓住机会在海洋工程学科方面有所发展。向海洋要出路,要未来。”言语之间,李占一校友流露出对母校的深深关注之情。哈工大,已经和他的海洋、他的船舶一样,成为他一生的情感寄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