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流通:商业资本开启消费之门的钥匙

2010-5-29 10:5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城市化进程已经出现了不可改变的下移趋势。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也在努力从投资拉动向内需消费拉动进行转换。发达地区在进入城市化平稳增长阶段的时期,中国的中小城市及欠发达地区乡镇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这既意味着城市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断层出现,也意味着中国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在国际分工体系更加紧密的情况下,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分工体系的一个环节。也正是在这样情况下,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商品消费的最主要部分之一。由于中国自历史而来都没有建立自己的市场体系和流通体系,因此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使得消费市场扩大的趋势这样的外部条件正在成立。由外而内的转型过程中,相对落后的流通体系成长与完善就成为了串联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关键桥梁。
  通过探寻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流通领域发展所具有的普遍现象,并与中国流通发展的现时阶段相比较,我们发现,在向经济增长模式和大众消费的转型阶段,流通体系的建立和流通渠道的打通将成为消费推动增长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在流通领域内出现的企业行为以及发展趋势也为投资方向提供了标准。
  高度发达地的现代社会分工使得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以商品的形式进行生产,经过流通,达到消费终端。这种生产和消费分离的状况也使得参与流通领域的商业资本在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和加快资本周转等方面,对产业资本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工业化过渡期的渠道增长作为产业结构角度来说,库兹涅茨认为,工业化期间是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的时期。他根据实证研究得出了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模式。从数字比较来看,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处于工业化化中期,但是已经具有向后期过渡的特征。
  从中国城市化率的水平来看,中西部地区保持着比较快的城市化率水平,尤其是在2006年以后中部地区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势头,但总体水平还是较低。中部地区即使发展较快,也仅相当于东部地区2000年的水平,而西部地区总体城市化率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仅相当于2000年以前的全国平均水平。从这点来说,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首当其冲的是城市化率的提高,一级城市的城市化率速度会放缓,取而代之的是二三线城市城市化率的提高。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正在向城市化差异的顶点过渡,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依然在延续,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也使得产品的生产地与消费地分离的现象更加明显。同时,生产时间与消费时间的差异越发扩大,异地异时的交易活动愈加频繁,从而导致流通的渠道越来越长。
  红利拐点与储蓄释放根据人口红利和人口负债的判别标准,按照总抚养比低于53%为人口红利门槛,中国自2000年进入强质型人口红利阶段,其将面临的是2012年附近的抚养负担谷值点。
  根据世界银行估计,人口红利因素能够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33%。人口转变带来了总人口中劳动力数量的相对改变。由于劳动分工能够带来规模效应,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将减弱分工效应,总产出和人均收入水平也随之下降。即使假定劳动力生产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供给数量相对减少也意味着总产出同比例下降。
  由此将引发两种现象:其一,随着劳动需求的扩大促使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剩余劳动的消失,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上升并与劳动工资逐渐趋于一致,由此将改变原有大量机会成本为零的劳动力要素投入;其二,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动,抚养负担谷值点的到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愈发明显,而原有社会高储蓄率的释放将使得社会消费发生变化。因此所引发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社会消费需求增加将迫使消费价格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对于流通领域的扩张与流通环节的打通而言,其对消费的意义即在于通过自身的改善缓解和降低由于社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消费成本上升。
  相对过剩与相对闲暇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向后期过渡的阶段,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产能过剩的局面也不可避免大量出现。2009年国内产能过剩的行业数呈现出了飞速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显示,24个工业行业中一季度有19个行业过剩,到了第三季度则增加到21个行业。不仅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部分新兴产业(如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也存在过热或过剩倾向。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高速工业化进程的终结,部分行业的整体投资增幅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同样这部分具有先行增长的成熟行业的整体利润率也处于逐渐下滑或是维持低位的状态。对于如此状态的制造业而言,在产能过剩的局面下,企业要挖据盈利潜力,除了通过并购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定价能力外,围绕流通领域成本与效率的竞争将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重点。
  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化进程差异化的顶点即意味着加速状态的出现,也意味着人们生活闲暇时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由此也将带来对消费需求的扩张。而信用消费的所出现的加速过程也使得消费的基础在时间维度上得到了延伸,信贷消费超前消费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流通基础设施业已完善同时我们注意到,在工业化进程中,高储蓄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仅带来了对投资依赖的隐忧,却也使得流通的基础设施得以完善。200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03万公里,2009年底公路总里程373万公里,并且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增速依然在上升。2009年,中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8.5万公里;公路铁路货物运输量进入高速增长的时期。
  交通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与建设使得流通领域获得了充分发展的先天基础,不过交通运输行业部门协调不畅、条块分割严重、海陆空运输体系缺乏一体化的系统,流通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方面依然存在问题,这也使得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未能获得充分的利用。
  减缓通胀压力有效手段对于短期而言,4月份CPI同比上涨2.8%,基本处于可控范围;PPI上涨6.8%,具有超预期的表现。CPI与PPI涨幅的分化也意味着,就农产品和资源品涨价而言,我们已然在走向过热,因为5月份CPI上升几乎是必然的趋势。
  正如商务部在近期的文件中指出,面对物价上涨的现实状况,对农产品运输车辆进行通行费减免以及对大型农业种植基地进行补贴等措施以期尽快降低流通成本。这也就意味,在中短期内,通货膨胀相对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商品流通环节所释放出的利润空间将成为减缓通胀压力的有效手段。
  医药流通对于医药领域,从整个行业角度而言,普药的产能水平已经可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生产层面较低的技术含量和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普药的毛利率水平进入了稳定的状态。现今从医药流通企业的角度来看,虽然医药流通环节属于医药产业链中的必经环节,但是流通企业的定位还是处于差价搬运工的角色上。
  购并重组成为医药流通发展亮点
  从2009年国务院、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发文,对《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的进一步说明中,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和减少流通环节来最终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医药流通领域的建设已经成为政府文件中的确定性事件。医药流通企业由搬运工向供应链管理公司,提供物流及各种增值服务发展。由于未来招标采购的主体变换为医药生产企业,使得处于流通环节的医药商业公司的业务结构将要发生改变,促使其有由批发商的自身职能向配送商尽心转变。由此而来,对于中小医药商业公司以及低级别批发商的挤压将会增大;而具有龙头地位的区域性医药流通公司因其具有良好的配送能力和渠道优势会获得市场加速集中的趋势。
  由此,一方面行业内购并、重组、联合将成为下一阶段医药流通发展的亮点。这一点也在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中,“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另一方面,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也促使使流通行业内部发生巨变,医院药房的服务外包及流通企业管理药房库存的趋势逐步变为实现。
  农产化肥饲料我们将农产、农药、化肥与饲料归为支持农业生产的一类生产资料进行论述。由于我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在以上领域中的行业竞争相对充分,产品产能相对饱和,行业集中度较低。
  连锁集约化经营大势所趋
  具体到农产而言,供给是比较充沛的,同时国家储备也较丰富。农产生产或者养殖的进入壁垒不高,毛利率相对一般。农产品批发市场本质上是农产品的物流中心。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的特点,决定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促进农产品流通中的中枢作用。而大型农批市场受到政府市政规划、最低土地储备、环保和食品安全限制,存在一定的壁垒。从行业格局看,除深圳农产品外,其他较知名的大型农批市场均为单体形式或为单一品类批发市场。
  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预计未来3-5年农机流通行业将保持不低于15%的增长速度,全行业毛利率在4%左右。行业壁垒主要在于销售代理权的获取、营销网络、品牌和专业服务人员。行业集中度很低,其中农机连锁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农机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不足1%,未来提升的空间很大。
  2008年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10590万吨,同比增长13.64%。行业资金和技术壁垒均较低,技术壁垒主要在于预混料配方和动物营养需求参数。2008年全国饲料企业共13612家,全国排名前10位的饲料企业集团生产饲料产品产量占行业总产量比例为27.4%,行业集中度较低。主要由经销商销售给下游养殖户。饲料加工企业平均毛利率在10%-12%左右。
  对于化肥农药而言,其产能过剩的状况相对明显:氮肥过剩10%;磷肥过剩20%。国家出于对农资资料重要性的考虑,适当以保持过剩和限制出口的方式避免价格大幅上涨。钾肥具有较强的资源属性,国内供不应求(自给率约为60%),毛利率为65%左右。
  化肥的销售渠道基本表现为多级运营的经销商联营为主,大经销商直接采购部分终端销售,部分供给基层经销商。当期行业经销模式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表现为在对未来价格走势不明朗的时候,经销商和厂商采取联储的策略(即共同承担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而在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一决定取消了对化肥经营企业所有制性质的限制,允许具备条件的各种所有制及组织类型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进入化肥流通领域,参与经营,公平竞争;其二,国家鼓励大型化肥生产、流通企业以及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的社会资本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发展连锁和集约化经营。
  商业贸易与轻工纺织对于商贸而言,其本身即是属于流通环节的一部分,是组织买卖双方交易行为的市场中介。而专业市场的发展与该商品所属产业依存度较高,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基础才能获得成本、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其发展往往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以及当地产业优势的支撑。拿手机分销举例而言,其行业壁垒主要在于手机品牌厂商授权壁垒、参与运营商定制合作的壁垒、分销商合作关系壁垒、全国性网络和营销渠道壁垒。未来几年,手机分销模式占手机销售市场份额将呈下降态势,但仍占主导地位,而优势全国性分销商增长潜力仍将较大。
  “中国制造”追求品牌效应
  而对于日常消费品销售而言,2009中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与2008年基本持平,即行业集中度较低。超市行业竞争程度不断增加,2009年经济低迷以及竞争性促销加剧使得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而2009年3季度以来毛利率呈回升趋势,目前综合毛利率在18%左右。
  在工业化进程中,轻工纺织业基本上属于最先发端的产业。由此而言,对于现时的轻工纺织产品来说,“中国制造”已经使得生产能力所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而相对较低的行业进入壁垒也使得制造商更加注重于对于品牌质量等内生增长的追求中,由此在我们对流通领域的论述中,轻工纺织业出现产销整合的概率也是相对较大的,厂商对于利用品牌建设和渠道控制等手段来提升产品毛利率的依赖会愈发强烈。由此逻辑,我们选择在如此方向上有所发展的公司作为投资标的。
  我国商品流通领域现状对于我国现有的流通领域而言,生产资料与消费品的流通方式与渠道具有着某些共性与特性。总体上看来,无论是生产资料抑或是消费品,整体市场销售规模处于逐年放大的趋势。对于生产资料而言,大规模投资下,高速增长后期的供需增幅回落放缓得更加明显,需求回落速度快于供给,部分生产资料供需由紧缺转向平衡或过剩,库存量增加。而对于消费品而言,中国制造模式的成功也为不断扩大的消费品市场提供了充足的产品,相对较低毛利水平使得消费品生产企业更加依赖于销售量的提升。
  同样我们可以发现,生产资料与消费品在流通过程中上具有着许多共同的问题。首先,我国的流通企业,尤其是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经营集中度低、效率不高、竞争力较低的特点;其次,由于我国的流通方式从整体而言仍然比较落后,流通速度较低。据国家统计局对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企业统计显示,2007年流通资产周转次数为4.1,远低于当今日本非制造业的年均周转15-18次的水平。同时,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品库存率为5.2%,也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库存总额占销售额1.3%-1.5%的水平。并且,我们采用社会物流总费用为度量来比较社会流通成本的高低。我们发现,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5万亿元,与GDP之比为18.1%,而同样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该比例为10%左右;第三,企业流通方式落后,大多数流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以简单买卖为主,业态单一、经营品种单一以及盈利模式单一的情况使得自身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从分项费用占比重可以发现,保管费用的比例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我们认为,随着产品产能剩余出现,使得库存增加以及流动环节的效率无法满足库存快速周转的需求,造成了保管费用增加的现实。据测算,我国物流成本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1500亿元左右的社会效益。如果我国的物流成本与世界基本持平,则可新增效益12000多亿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