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溢油事故对我国石油运输的警示
2010-5-30 1:1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冯永锋 刘慧莉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让全世界为之震惊。海上采油与海上石油运输的生态风险,又一次让世人高度关注。我国进口石油90%依赖海上运输,美国漏油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石油运输安全的关注。石油泄漏是海洋环境的超级杀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郑丙辉: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平台的爆炸泄漏情况现在还未得到完全遏制,原油泄漏的速度远远超过美国政府最初的预期,造成的灾情比当初预计的要严重得多。目前此次石油泄漏事件已经演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污染大灾难。石油公司预测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40亿美元,保险公司预测至少造成15亿元的赔偿。但是,生态方面的伤害是无法估算的,不知道美国如何评估生态损失。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欧达梦:石油泄漏被称为海洋环境的超级杀手。据统计,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泄入于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其中以油轮遇难造成的污染最为突出。美国这次石油钻井平台上发生的原油泄漏可以算得上美国历史上的重大生态灾难,而且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
大量的海上石油开采,不停地在制造“最大的生态灾难”。多种原因造成的海上石油污染事件
目前,海上石油开采活动日益频繁,海上石油运输也日趋活跃,世界上曾多次发生石油泄漏污染海洋的事件,对地区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美国也“制造”过许多次。造成海上石油泄漏污染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多种:一是海上航运因素导致海上石油泄漏。主要是船舶与石油设施相互撞击,包括船与海洋石油设施相撞,或油轮与海洋其他船舶、海洋设施相撞所造成的海上溢油。如1989年3月24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触礁的油轮“埃克森·瓦尔迪茨”号,造成3.4万吨原油流入威廉王子湾。二是海上石油开采过程中钻塔或者油井因爆炸或其他原因沉入海底,造成大量石油泄漏。如1977年挪威北海油田突发爆炸,导致油井保险设施沉入海底,而此次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石油平台爆炸事故也属于此类事件。三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海上石油溢油事故。如1974年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两座石油钻塔颠覆事故造成的石油溢油事故,起因是由于飓风导致的海底滑坡,进而导致钻塔颠覆,石油外溢。美国海上溢油对我国石油运输的警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与近海环境研究室原主任赵章元: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进口石油的90%通过海上船舶运输完成,防止船舶溢油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任务非常艰巨。2009年,我国进口石油达2亿吨左右。强大的运输压力,对海洋污染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迄今为止,我国从未发生过万吨以上的特大船舶溢油事故,但特大溢油事故险情不断,几千吨的溢油事件发生概率越来越高。发生这样的事件时,能采用的办法不外乎燃烧、围阻、施放消油剂等。
有时候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溢油事件发生了,但肇事船只无法应对巨额的赔偿,更没有能力对污染区域进行清理。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办法,是建立油污基金,这些基金主要由石油公司出资成立;同时推行海洋污染责任保险,鼓励石油运输企业到保险公司投保。但这两个方面,我国都还在起步阶段,建议加快这方面的业务的推进速度。
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我们看到,石油污染发生后,无论是采用焚烧、围阻、分散剂、吸附等技术,都会造成次生生态灾难,比如用分散剂,就需要投放大量的化学品;焚烧,会污染空气。无论怎么做,都已经难以补救,因此要先防范风险。
郑丙辉:正常的石油开采业也会造成部分石油以及油气泄漏,会对开采平台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泄漏的油气还会污染石油平台周围的大气环境。如果石油平台处于洋流区,泄漏的石油还会随着海流漂移到其他海域。因此,海域石油开采应该综合权衡各种环境因素,确保安全生产,严防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减轻对石油平台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海上石油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管理政策上,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提高海域油气开采的环境管理能力,对于正常生产排放的油气也应该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管理。(根据相关文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