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沿海开发历史机遇 全面加快港城后发先至进程
2010-6-10 8: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中共连云港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建华
去年6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正式把江苏沿海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地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形势下连云港走向崛起振兴的重要里程碑。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连云港积极响应、闻风而动,迅速组织宣传推介,跟踪抓好争取对接,科学谋划思路举措,在沿海开发和后发先至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推介及时,各方关注程度大幅提升。在江苏沿海规划通过之后,迅速组团赴日韩、欧美、港台和上海、深圳、浙江、北京等地进行推介,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一年来,相继有多位国家领导和150多位部省领导来连视察调研,1800个团组1.5万名客商前来洽谈投资,20余个地市级党政代表团来连参观考察,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数十家重量级媒体对我市给予高密度采访报道,从百度中搜索“连云港沿海开发”字样,相关网页达215万个之多。在海内外各界的目光聚焦中,连云港的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东部沿海注意力经济的一大亮点。
(二)跟进到位,优质资源要素加速汇聚。从江苏沿海规划中梳理出142个对接事项、“六六六”推进工程,排出序时进度,层层落实责任,强化争取对接,诸多含量很高的政策加速在连云港付诸实施。借助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一举与央企签订了1500亿元的项目合作菜单,引进过1000万美元或过亿元项目200多个,迎来了新一轮项目进驻的高峰。各类科技人才资源竞相涌入,一年来引进研发团队28个、本科以上人才4000多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9个、院士工作站2个、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5个。大批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连云港,投融资运作日益活跃,获得15家银行综合授信550亿元,5个市级投融资平台融资超过200亿元,总规模50亿元的中科黄海股权基金宣告成立。各类优质要素的加速汇聚,为全市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推动有力,若干重要事项纷纷突破。30万吨级航道顺利开工先导试挖工程,一批重大事项有望在“十二五”实施。与此相呼应,若干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港口30万吨级矿石码头投入试运行,B型保税物流中心即将封关运作,市开发区临港新兴产业园、“五园五中心”建设初具形象,290平方公里的徐圩新区开发快速拉开基础设施建设框架,连云新城、市科教创业园、两翼港区和临港产业区、灌河口拦门沙整治,以及242省道、盐灌船闸、徐连铁路电气化改造、通榆河北延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加快实施。
(四)导向明确,新兴支柱产业快速集聚。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国家新医药基地、高技术基地、硅材料基地、万吨级碳纤维基地、兆瓦级风力叶片基地建设展示出旺盛生机。今年1―5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81亿元,增长48.4%。与此同时,大型临港基地产业加快集聚,造船、钢铁、石化、粮油产业年内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尤其是一批单体产出过500亿甚至过1000亿元的“巨无霸”项目正在陆续落户。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等服务业明显提升,研发设计、创意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加快涌现。
(五)效应凸显,经济发展态势日益强劲。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大都位居全省前列,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一批指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亿元,增长16%。今年1―5月份,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7亿元,增长41%;港口吞吐量5589万吨,集装箱运量157.5万标箱,分别增长19%、47%。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亿元,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分别增长25.3%、47.6%。一系列强势增长的数据表明,我们向打牢基础、形成惯性又迈进了一大步。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切实把握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以大港建设为龙头、以产业集聚为主导、以海滨城市为依托、以城乡统筹为取向”的沿海开发策略,建设大港口,兴办大产业,构筑大城市,扎实推进创新型经济、创新型城市发展,积极培育区域性航运、商务、金融、信息、物流、旅游“六大中心”,着力打造世界注意力经济的亮点,持续兴起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热潮,不断加快全面跨越、后发先至进程,到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09年基础上三年翻一翻,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亿元,像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的那样,早日崛起江苏沿海开发龙头和特大型的国际性海港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