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流一年跨入营业额千万元行列
2010-6-24 12:5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一年前,成都沃豪物流公司老板廖国强选择入驻传化公路港成都基地,仅仅是看中了传化公路港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今,原本只为“占口岸”的廖国强发现,公司财务报表上营业额从四五百万元激增至超过千万元。在传化公路港成都基地,物流老板突破业绩增长瓶颈的例子越来越多。成都中小物流企业业绩到底有了怎样的突破?他们如何在公路港平台上发展?记者走进传化公路港成都基地,亲身品味在他们身边发生的创富故事。
“名片一递,生意好谈”
“成都高铁的所有轨道板运输都是总包给我的。现在我名片递出去,人家一看我是在传化公路港,对企业信任度与认可度高了不少,生意就好谈多了。”廖国强说,他从事物流业已经十多年了,先后在好几个货运市场做过生意,说起成都物流市场,算是老行家。
几年来,廖国强的业绩始终没有明显增长。去年,廖国强在参加了传化公路港成都基地组织的“东西部物流交流”后,找到了答案:“品牌”。没有品牌支撑的企业,就是有能力去做“物流总包”,也很难得到工矿企业的信任。
依托传化公路港、做响自己企业品牌的廖国强,获得了传化评选的“真心伙伴奖”,并因此获得了四川强力建设集团的物流外包业务。据悉,仅仅是四川强力这笔单子,每年的生意就顶得上此前廖国强一年的营业额。廖国强现在还积极参与到中铁二十三局在川项目的物流外包业务中去。“中铁二十三局在成都建设的地铁、高铁等项目的物流外包业务,我都有参与。特别是高铁的所有轨道板的运输,整体总包给我了。”这又是一笔年运输几万吨,500多万元的生意。
“传化手把手教我做物流”
敦实精干的韩焕忠,此前在新都做客运生意,对物流片面了解,停留在对传统货运场站的理解上。“传化公路港物流模式,改变了我对物流的认识。”从没做过物流的韩焕忠经过反复思考,向基地客户代表王智表达了开家物流公司的想法。
让韩焕忠没想到的是,他的想法得到了传化公路港成都基地的大力支持。王智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帮我办好了所有营业的相关手续。他还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发信息、怎么找车。”在王智的帮助下,韩焕忠开业不到半年的程翔物流公司,已经办得风生水起。“仅5月份,公司就运出去1000多吨货。虽然只有50万元的营业额,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目前,韩焕忠不但承接了油缸厂的物流总包业务,现在还在和华西铝业洽谈合作事宜。
“从批评到排头兵”
“我刚接手的时候,每个月收入连职工的工资都不够发。”现在每天发七车货的盛辉物流成都分公司总经理钟明革回忆起去年3月的情景。那时的盛辉物流成都分公司在金牛区的一家货运市场,平均三天能发一车货,一个月公司运作成本都是问题,受到总公司的点名批评。
去年3月16日,钟明革满怀希望来到成都传化物流基地,当场定了6间商铺。5月13日钟明革就将公司整体搬入成都基地。“8月份生意开始好转,当时每天就基本能发到三车了,到年底公司就扭亏为盈。”钟明革透露,上个月,该公司与立邦涂料签订合同。仅立邦涂料的合作,公司每个月就要发2000吨货。
从三天发一车,到一天发七车;从总公司排名倒数变成排头兵。谈到这些变化钟明革并没有喜形于色,他说,和传化公路港萧山基地的物流企业相比差距还很大,那里骑着自行车进去,开着豪车出来的老板很多。“在传化公路港这个平台做生意,让我们牵手新的、更多的大客户,对我们将来的发展意义非凡。”
成都延续萧山创富模式
据悉,传化公路港在萧山基地用七年时间,培育出年营业额超亿元的3家,超5000万元的4家,超2000万的40多家,超千万的150多家,这些创富故事已在物流业界传为佳话。
传化公路港成都基地运营一年来,像廖国强、韩焕忠、钟明革这样的创富故事还有很多,承接着萧山基地的培育模式,延续着萧山基地的创富故事。怎么评价这一年来的发展?成都基地总经理谢萍说:“这场创富大戏,我们还只是刚刚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