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厦门凭借东风好发力

2010-6-27 6: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省政协副主席、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郭振家:
让厦门的“品牌”更加闪亮
今后,厦门应该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更好地为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
  “厦门终于实现了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优惠政策覆盖全市,‘一市两法’成为历史。这是国家赋予厦门的新历史机遇,厦门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省政协副主席、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郭振家微笑着对记者说,厦门正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这项政策的出台是“恰逢其时”!
  面对新的机遇,厦门如何进一步发挥海西重要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郭振家说,首要是持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金融危机时代,厦门更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高端制造业。
  “厦门还要加快发展、着力提升第三产业。”郭振家说,人才是一个城市在区域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区域经济、城市发展最终“拼的是人才”。只有把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搞上去,才能引得进、留得住人才。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特区扩大到全市这样的重大利好,也是选择在海峡论坛这样在两岸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大会上宣布的。郭振家说,厦门经济特区不负众望,已经是两岸交流交往的前沿重镇。这些年来,厦门不仅有台交会、投洽会,而且打造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文博会、海峡论坛等一系列两岸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今后,厦门应该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更好地为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
  厦门,已经是海内外一个响亮的“品牌”。郭振家说,他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方面,厦门都在为全省摸索和积累经验,有不少全国率先的举措。希望厦门能够乘着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的东风,把品牌打造得更加闪亮,做海西发展的“龙头”。
省发改委主任郑栅洁:
争取更多项目
进入国家计划盘子
厦门经济特区要重点围绕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先行先试。
  “在厦门特区走过近30年辉煌历史,海西建设加快的背景下,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是对厦门改革开放成就的高度肯定,更体现了对厦门在新时期新阶段引领时代发展的更高期望和要求。”省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说。
  “从省发改委职能的角度,我们会积极配合和支持厦门努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郑栅洁表示,首先是抓好“十二五”规划的衔接。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各地都在积极运作,希望本地区的区域规划能够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成为“国家战略”,以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但是,仅已经出台或者正在等待批复的区域规划就超过20个,因此,厦门最终能不能被列进去,以何种方式列进去,需要做好细致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以规划理清发展思路,以规划推动项目的编制和实施,找准与国家规划和各产业振兴规划的契合点,尽可能使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计划盘子。
  其次,是突出先行先试。重点是集中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台商投资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全省)、台湾农民创业园(漳浦、福清)和厦门经济特区等对台工作平台上先行先试。厦门经济特区要重点围绕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先行先试,积极谋划未来几年深化厦台金融合作的政策和措施。
  最后,是加大改革创新。要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形态向服务经济为主的新跨越。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促进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人才和法制环境,建立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实现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转变。
省旅游局局长郭恒明:
做大旅游市场
做强旅游产业
我们要进一步支持厦门旅游事业发展,争取厦门能够列入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这对厦门是个大利好!”省旅游局局长郭恒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支持厦门旅游事业发展,争取厦门能够列入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毫无疑问,特区扩大到全市,将给厦门的各项事业带来发展良机。那么,厦门的旅游事业该如何把握机遇,开拓空间呢?
  “这几年,厦门旅游经历了从景点旅游到城市旅游的转变。下一步,厦门要争取从岛内旅游延伸到岛外旅游的转变。”郭恒明说,众所周知,厦门岛内外发展不平衡。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厦门岛内比较成熟,岛外却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完善。岛外不仅是基础设施要跟上,接待能力、景点开发也要跟上,特别是旅游产业要转型升级,在休闲度假游开发方面更有作为。今后,厦门应该是商务会展更多在岛内,休闲度假更多地延伸到岛外。
  “厦门经济特区因其独特的‘五缘’优势,已经成为两岸交流交往的重要口岸、通道。就在海峡论坛开幕之际,民航总局推出了方便两岸往来的措施,其中提出两岸新增的50个航班中拿出20个用于福、厦两地与台湾的直航。”郭恒明说,特区扩大到全市,厦门理应争取更多的人员往来便利措施,先行先试。
  高铁开通,动车飞驰。郭恒明说,在动车时代,厦门已经不仅是旅游目的地城市,动车将把长三角、珠三角连接起来,厦门将逐步成为一个区域性旅游集散地,成为区域性合作的重要纽带。除了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的提升,厦门旅游要向岛外延伸,从而能够在全省旅游资源整合中担当重任,把旅游市场做大,把旅游产业做强。
省侨办主任曾晓民:
拉开城市框架
多吸引大项目
厦门应大力发展金融、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高内陆城市对厦门的依存度。
  “中央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这对厦门来说,是件大事、喜事。”省侨办主任曾晓民对此感触很深。
  当年他在集美工作的时候,外商项目好不容易被吸引到了岛外的集美,尽管外资政策是一样的,外商却心有疑虑,一定要把企业注册地放在岛内。为什么呢?因为在此之前人们讲的厦门经济特区,就是岛内,各项优惠政策自然也是岛内外企才能享受。
  “厦门这一发展机遇,用一句话说,就是:凭借东风好发力!”曾晓民说,众所周知,最早的四个特区建设比较成功的,一个是深圳,一个是厦门。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是在中央决策支持海西发展之时,是在深圳特区扩大到全市之后,并且选择在海峡论坛这样的时机来发布,这充分说明厦门的龙头带动作用、先行先试使命没有改变,地位依然重要。
  “这些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特区局限在岛内,岛内外发展不平衡、发展空间有限,也是事实。”曾晓民说,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岛内外一体化战略,是符合实际的重大决策。
  曾晓民说,他有三个字建议:大、高、新。大,就是拉开城市框架,吸引大项目,把产业做大;高和新,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水平,还要高水平做好新城规划。厦门,应该拓展一些综合性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金融、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高内陆城市对厦门的依存度。
  曾晓民说,厦门经济特区不只是一个外延、空间拓展的概念,而是要继续把握特区的“灵魂”: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把海西中心城市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