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略推动广东产业结构转型
2010-6-7 10:2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要获取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驱动力,就必须着眼长远,顺应国际产业发展演变规律
“十二五”将是决定未来广东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期,是战略拐点期。笔者以为,以下五大战略路径将是构筑广东未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战略路径一:超前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广东已经进入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要获取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驱动力,就必须着眼长远,顺应国际产业发展演变规律,瞄准欧美等先进国家和地区,努力把握全球新技术革命发展路径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以世界眼光超前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低碳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环保、文化创意、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等,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力争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前沿技术创新,破解价值链低端循环锁定,提升广东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主控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引领广东新一轮经济增长与腾飞。
战略路径二:率先布局关键基础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发展基础和港口资源优势,发挥装备制造、汽车、石化、钢铁、船舶、物流、金融、商务会展等产业对全省产业链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关键基础产业,率先布局,做长、做深、做精产业链,为广东产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以装备制造业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抓手,优先发展以关键零部件为核心的“中场产业”;以整车生产为汽车工业的龙头,完善汽车配套产业链;以石化中下游带动效应,提高精细化工率。以沿海经济带的加快布局为契机,在湛江—茂名—广州—惠州—粤东等港口条件好、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大的、有腹地支撑的沿海城市形成石化、钢铁、船舶等沿海重化产业集群。加强空港、海港、内河港、铁路、高速路的联动,推动粤港澳基础设施的“无缝”衔接,加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战略路径三:以技术、品牌及产业链整合带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目前从总体上看,广东在国际分工和国内竞争中的优势产业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劳动资金双密集型、劳动技术双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在当前扩大内需的背景下,要坚持扩内需和稳外需紧密结合,对于既有优势传统产业不应放弃,而要通过技术改造、创意研发、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提升产业价值链。依托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高度融合,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劳动资金双密集型产业,应成为改造提升广东传统产业的主要内涵。
战略路径四:建立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良性互动机制。适应消费结构变动所拉动的产业结构变迁与升级趋势,注重长远发展与近期需要相结合,主动进行供给结构调整。从供给结构的调整入手,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扩大内需、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促进广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期有效的基本因素。增大有效供给,消除无效供给,形成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互动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把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之一,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要坚决控制总量、抑制产能过剩;对新能源(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要集中有效资源,支持企业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防止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引导有序发展。
战略路径五:构建开放型、全地缘的产业合作新格局。以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全地缘的产业合作格局,提升广东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进一步深化粤港澳更紧密产业合作,以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加大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力度,抢占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以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及产业链构建为切入点,提升粤台产业合作水平,重构加工制造业产业链国际优势,共同拓展东盟和新兴市场;以国际产业链优化重构为目标,全方位推进与东盟的区域经贸合作,致力于打造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推进与环大西洋地区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高位对接,力争获取引领产业升级导向的前沿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加速大珠三角产业的深度融合,辐射带动环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面向全球各区域的全方位开放,提升广东对内、对外的辐射能力,实现全球经济危机后广东新一轮产业转轨升级。(向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