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园区专家观点

姚文通:物流园区应从“虚热”到“务实”

2010-6-9 0: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林振强
“现在物流园区在国内发展很快,我相信每个地方都会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5月11日中午,在苏州市一家酒店的小会议室里,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总裁姚文通向我们勾画着国内物流园区的未来。
    当天上午,“传化公路港·苏州物流基地开业典礼”在苏州金阊区举行,传化物流基地向全国连锁复制的脚步,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对传化物流是件大事。谈到这些年经营传化物流的体会,谈到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前景,姚文通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姚文通语速很快,那种激昂的劲头儿,像极了室外的太阳。然而,当记者问到如何看待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物流园区热”,他却多了些严肃。对于各地大力投资兴建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姚文通认为是件好事,至少说明物流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他同时也希望各方能够保持冷静,“不要只是夸夸其谈,一定要务实。”
大思索与小投资
    传化物流苏州基地,信息交易中心内,刚刚参加完开业典礼的人们,正兴致勃勃地在大厅内四处参观,大家尤其对不断滚动着货运信息的显示屏兴趣十足。但细心人会发现,大厅的面积并不太大。
    传化物流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苏州基地信息交易中心可以容纳600多家物流企业入驻,但大厅的面积的确不大,比去年投入运营的成都基地的信息交易中心大厅,还要小一些。
    当各地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都越建越大、投资金额越来越高时,传化物流为什么反而显得“小气”了呢?“物流园区并不是越大越好,关键是要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姚文通表示。
    当2002年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开工建设时,有不少人怀疑这3亿元的投资是否值得。就像多年后,传化物流提出要将其首创的公路港模式进行连锁复制时,依然有人摇头表示出自己的质疑。可随着传化物流基地“花开三地”,分别在杭州、成都、苏州成功布点,围绕在四周的怀疑眼光也渐渐消散。在姚文通 看来,传化物流 基地 能够发展壮大,是靠稳健地走好每一步,而不是盲目求大求快。
    在过去的一年里,姚文通走访了国内大部分省市,对各地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的建设情况进行考察,也亲身感受到了各地建设物流园区的热情。“许多地方都在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基地,有些园区搞得规模很大,硬件设施也不错,这对物流业整体发展还是有利的。”姚文通表示。
    包括姚文通在内的业内人士也许都清楚,如今的物流热潮,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去年3月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成功跻身于十大产业之列,以前总在舞池边缘徘徊的中国
    物流业被拉到了中心,随之
    而来的是各方的关注和热
    捧。自去年以来,各地政府
    为贯彻振兴规划,纷纷出台
    了一系列措施与规划。其中,
    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
    施工程,物流园区被许多省市当成了发展物流业的首选。“物流园区热”在一夜之间被掀起,却多多少少显露出“虚热”的迹象——有的将建设经营物流园区当成高回报的投资行为,有的以物流园区的大规模和高投资当成某种“荣耀”,有的在没有规划和调研的情况下仓促上马,还有的以物流园之名占地后发展商业地产……
    日益浮躁的情绪,是姚文通最为忧心的。他强调,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物流的功能就是更好地为制造业提供服务,而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则应始终围绕着物流企业,尽最大可能为其提供便利。
    实际上,国内外经验也已表明,物流园区一般很难带来现时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某个城市或是企业,很难通过经营一家物流园区,而在短期内获得一大笔丰厚的经济回报。盲目求大,往往意味着风险和得不偿失。
紧紧围绕客户群
    走在传化物流苏州基地内,远远地可见京杭大运河横卧在园区一侧。正是凭借这样的地理优势,苏州基地特意规划了“公水联运中心”。此外,他们结合以往经验将硬件设施、平台服务体系等方面也进行了优化升级,传化公路港由此升级为“3.0版”。
    不过,在总体设置上,新落成的基地并没有太大变化,依然保持了信息交易中心、零担货运中心、司机之家等等基本布局,还是典型的传化物流模式。这也是近年来被各地广泛模仿的模式。
    一些地方在模仿之外,还添加了许多额外的因素,如引进商贸企业,建设住宅和商业项目等等。作为被模仿者,传化物流和姚文通如何看待这另一种形式的“升级”呢?
    对于有些物流园区定位不清,“不务正业”的情况,姚文通并不赞同。他认为物流园区一定要定位清晰,使经营主体更明确。物流园区如果变成商业为主、物流为辅的市场,那就失去了搞物流园区的意义。并且,如果园区中聚合的不是以物流企业为主,而是商贸流通等类型企业占了绝大多数,那就不能往“物流园区”的概念上靠,否则就有了变相“圈地”的成分。
    “传化物流的定位不会变,将始终是一个服务于中小物流企业的公共性平台。”姚文通说。他一边说,一边习惯性地挥动着手臂,显得态度更加坚定。不过,他也坦承,由传化首创的公路港模式,目前虽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也不一定适合所有地方的发展。况且,国内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等等也没有确切的概念和标准,每个地方都要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
    在他看来,无论什么样的模式,都要紧紧围绕着自己的服务主体——物流企业,要尽量多考虑如何提升服务。中小物流企业之所以会选择进入园区,大多是出于成本和便利的考虑,否则完全没有必要增加一个进物流园区周转的环节。因此,物流园区在建设之前一定要做好规划,不能只看物流总量与货物周转量,一定要做好对市场、服务对象的分析。
政策环境需营造
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传化集团,进而开始接触物流,到2002年传化物流基地开工建设,再到一步步探索出公路港模式,在成都、苏州相继连锁复制,姚文通和传化物流始终沿着自己的路线在走。
    回首这10多年的奋斗历程,姚文通有很多感触,其中最大的一个体会是,像物流基地、物流园区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必须要有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靠一家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真正做好。”
    在传化物流的未来规划中,希望将公路港建设得更加专业和规范,就像客运站、机场、火车站或港口一样。姚文通认为,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我们要认识到,物流园区是真正围绕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而非单纯的企业。”
    现在各方都在呼吁发展物流业,可有些人对于中国物流业最大的短板——公路物流常常忽视。制造企业外包难、货运企业经营难、司机群体生存难的“三大难”现状,使公路物流的升级发展也变得难起来,姚文通相信,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等物流平台,则可以很好地改善运输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姚文通通过总结企业实践,并结合自己对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不断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全国现有物流园区总体经营并不理想,核心问题是规划布局不合理、定位不清晰,急需通过规划进行规范,节约土地资源,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因此,姚文通真诚希望,政府部门在物流园区中的规划引导、政策法规制定、标准设置等方面,应该发挥更大作用。“投资建设很重要,但转变思维同样重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