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构建“金三边”互动发展新构架
2010-7-1 13: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转方式调结构,为什么转、转什么、如何转?东港区在深入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确定强载体、壮产业、彰特色、硬保障,构建产业、城市、生态“金三边”互动发展新构架,全力推动率先创新优质发展。
“东港区作为驻地区、中心区,要在转方式调结构这场攻坚战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主战场作用”,市委常委、东港区委书记张永霞认为,“同时,作为城市水源地、上风口,保护好‘蓝天、碧海、青山、金沙滩’的生态环境,也是东港的重要任务。”
总结过去,2006—2009年,东港区GDP、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9%、26.7%、35.7%和54.8%,比全省“30强”平均值分别高4.0、9.2、21.9和20.8个百分点。但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合理、经济文化后发展等问题仍然存在。东港要“提质增量”,根本是发展,途径是“转方式、调结构”,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强载体、壮产业、彰特色、硬保障。
强载体,就是以提质量、增效益为取向,注重走高端高质高效的转型路子,着力构建“一区四园”的空间发展布局。“一区”,就是继续把高新区作为全区的“一号工程”,抓好“北进”、“西扩”和“两园两基地一中心”开发建设,力争年内产值突破100亿,到2012年产值过500亿,“十二五”期间产值过千亿,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化高科技园区。“四园”,就是汽车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临港物流产业园。力争到2015年,“四园”的产值占全区的80%以上。
壮产业,就是以优增量、扩总量为取向,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足鼎立”,着力打造量质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措施定位上,进一步发挥驻地、临海、临港优势,坚持链条式发展、园区化布局,加快形成以平板显示、生物医药、新光源、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汽车制造、船舶修造等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临港物流、总部经济、服务外包、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蓝色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
彰特色,就是以铸品牌、创优势为取向,做好临港物流、楼宇经济、滨海旅游、生态农业“四篇文章”,着力培植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构架。其中,临港物流,依托港口、城区、公路、铁路等资源禀赋,扎实推进迎宾物流园、中盛临港物流园、中瑞国际物流园等10个重点项目。滨海旅游,加快推进海洋嘉年华、大东夷历史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做好阳光海岸等滨海岸线的管理和整治工作,提升发展“渔家乐”民俗旅游。
硬保障,就是以激活力、促发展为取向,把转变发展理念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先导,着力打造一支眼界宽善谋大势、思路宽善于创新、胸襟宽善聚人心的“三宽”型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在转方式调结构上率先突破、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