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公路总段援建陇南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纪实
2010-7-20 11: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苦战600多个昼与夜
武威公路总段援建陇南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纪实
为了灾区公路早日恢复重建,武威公路总段天马公司的干部职工们扎根山岭昼夜苦战,奋战600多个日夜,提前20天完成了公路重建任务,向灾区人民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情注灾区火速挺进大山
5·12特大地震满目疮痍。按照省交通厅外援四川、内保陇南的决策精神,在第一时间,武威公路总段受命组织施工突击队带着机械和帐篷火速赶往700公里以外的灾区安营扎寨。
就在此时,职工们立下誓言:一定要让灾区群众早日走上宽广的大道,要把重建工程建成形象路、质量路、放心路,要为灾区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江武公路是由兰州经天水通往陇南的咽喉要道,更是陇南灾区的生命之路。这里泥石流、落石频发,给施工带来困难。公司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把材料关、程序关、工艺关,石料不合格一律不准进场,前一道工序未验收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过程中,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跟踪等各方面强化质量监控;逐级逐层签订了质量目标责任书。
如今,行进在新修好的路面上,醒目的白色标线、平坦的路基蜿蜒在大山深处。尤其是他们修的边沟、防护,棱角分明,看上去有一种美的享受。
令人注目的党员先锋岗
担负施工任务的武威公路总段天马公司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立了20名党团突击队。党员们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流动在大山深处的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公司领导上工地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职工们替班。6月2日晚,成县过境路段,白天车流大干扰多,晚上要洒透层油,这段的工期只安排了2天,从武威赶到工地的公司一班人带班作业。6月7日晚,成县下起了大雨,他们披着雨衣和职工们一起在施工路段上干到了深夜4点。
共产党员、现场办主任武威总段总工程师张世明一上任就要求党委把最艰苦的任务交给他。在武威呆了几天,他就上了陇南工地。职工们眼中的张总总是忙忙碌碌的。去年3月14日,当他风尘仆仆赶到武威参加职代会,刚下车,陇南打来电话说要检查,他又立即奔向工地,一天一夜走了近2000里,就是靠着这种敢于吃苦的奉献精神,使项目部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前面。
项目经理丁攀是一个精干的小伙子,自上工地后他和工友们很少回家,每天天不亮就上工地,晚上睡觉常常到深夜了。他有严重的腿痛病,这里天气潮湿,痛时就吃点随身带的药片。他和工友们一起在抢险养护保通中开展的“大干60天”活动和“大干120天”劳动竞赛、以及“创精品、树形象”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出了模范带头作用。被总段树为劳动模范,被省公路局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姚全文是甘肃交通学校桥梁专业毕业的,去年在江武路火线入了党。姚全文负责的是油路铺筑,为了铺好每一平方,他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有一段时间他说,做梦都是摊铺机在响。大家说,姚全文把二级路摊铺成了“高速路”。
为解决参建人员的后顾之忧,公司成立了生活服务保障队,专门负责解决参建职工家中的实际困难,如水、电、液化气方面的棘手事。遇到家属孩子生日,公司送去生日蛋糕,去年“五一”期间公司组织职工家属去陇南工地团聚。这些人性化的举措,沟通了公司—职工—家属之间的联系,得到了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大山深处的安全线
由于进场较早且施工现场位于进入陇南的大通道上,项目部对保通保畅非常重视,并创造出一种“杨团模式”。“杨团”指的是项目部专职安全员杨作虎,这位48岁的老党员转业前是一名正团级干部。
针对灾区公路施工的特殊性,天马公司从人员的安全教育到车机的规范操作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和办法。公司先后投入50万,购买反光标志服600套,安全采旗2000面,椎型桶3000个,电子车辆警示标志牌等,配备安全员30名。经常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公司招聘了8名退伍军人,进行培训,成立了交通保障应急分队。
如今,陇南成县抛沙乡的吴开明大爷指着脚下的路说,是武威的公路人为我们灾区群众建成了“高速路”。从兰州返回成县的快客李师傅说,成县的路比过去宽了、平了,和过去相比缩短了1个小时。
扎根山岭昼夜苦战,汗水兑现热血誓言。如今,武威公路总段提前完成了陇南江武一标灾后重建工程任务。在所在项目中三次获得流动红旗,四次受到灾后重建项目部的通报表扬,被省公路局评为灾后恢复重建施工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