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0-7-8 7:4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新农村建设只有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才能使农村拥有“新”的内涵,农村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建文明生态村不仅需要抓好硬件设施建设,还必须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同时还需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这就需要立足长远,科学统筹,尤其要做到“四个结合”:
创建文明生态村应与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在创建活动中,首先要建立能干事、会干事的两委班子,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其次要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调动起广大群众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农村文化阵地,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创建活动的认识,引导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创建文明生态村应与发展经济相结合。根据宣化区各创建村的特点,可以大力推广四种经济模式:一是文化旅游模式,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自然资源相对凸显的乡村,如庞家堡镇的一些行政村,应走文化旅游之路;二是商贸物流模式,对城区边缘的乡村,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区位优势越来越突出,具备发展商贸物流业的条件,应以商贸物流项目作为突破口,走商贸物流之路;三是民营企业模式,对春光乡的一些行政村,要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新企业要扶持,对老企业要给予指导,拓宽融资渠道,大力缓解民营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四是特色农业模式,蔬菜、葡萄、养殖是宣化农业三大主导产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推进春光乡“牛奶葡萄”,河子西“鲜食玉米、秦枣”、侯家庙乡“刘家窑西瓜”,庞家堡镇“张家口种羊”品牌建设,加快产品商标注册工作进程,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创建文明生态村应与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抓修路、栽树是非常必要的,但绝不仅是这几项任务。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实现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战略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文明生态村,必须文明、生态一起抓,软件、硬件一起上,努力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与农民素质同步推进。一要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二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三要大力推广职业技术教育。四要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创建文明生态村应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一是建立长远规划机制,避免朝令夕改。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布局规划、镇村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和新民居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实现无缝衔接,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实现规划全覆盖,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二是应建立健全权责分明的组织指挥体系和目标考核机制,明确创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定严格的督导、考核、评价措施,防止把创建活动变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三是应建立健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机制,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明确各责任单位的联系点和工作责任,使部门职能工作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四是应建立健全依法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机制。五是应建立动态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