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积极对接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
2010-9-21 2: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次城市发展论坛正值我们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我们学习了解海内外先进城市发展经验,分享先进经济区研究成果,提供了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9月17日,2010城市发展(郑州)论坛在郑州开幕,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在开幕式上致辞。
3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城市代表齐聚中原,交流理念,展望未来。海西、关中-天水、长株潭等经济区的城市代表带来了经济区建设的宝贵经验。
【深度利好】
国务院刚刚批复“郑州规划”
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文超,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在开幕式上致辞说,当前河南省正在积极构建中原经济区,这一战略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得到了全国上下的广泛热议,也得到国家高层研究机构和决策部门的高度认可。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城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责任重大。
前不久,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出,到2020年要把郑州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郑州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目前,郑州正在积极对接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深化落实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谋划“十二五”发展。
【专家建言】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大郑州都市区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毛汉英认为,郑州地处中部地区“两纵两横经济带”、京广与陇海两大经济带的交会处,是中部地区人口与经济总量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因此,郑州必须率先加快发展,走在中部地区的前列,成为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极之一。“郑州目前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还不足以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区,使之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增长极。”中国社科院城市和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说。
他提出,要突破这种困局,“郑州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构建一个大郑州都市区,范围包括郑州市行政区、开封市区、新乡市平原新区和焦作市焦作新区”。
魏后凯认为,要建设大郑州都市区,关键是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竞争力,建立具有郑州特色的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具体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郑州建成全国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国际华人拜祖文化旅游名城、国际陆港全球物流中心、中部高端服务业基地城市、全国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将郑州打造成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
政策上支持,推动郑州升格为副省级城市
有了好的建设规划,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积极的支持。魏后凯觉得,要做到政策上支持,力争提升郑州行政层级,推动郑州升格为副省级城市。
郑州有条件、有能力提升为副省级城市。郑州优势突出。按照副省级城市必须为市区人口百万以上特大城市或国务院批准的18个较大市之一或经济强省省会的条件,中部地区具备升格为副省级城市资格的有郑州、洛阳、长沙、太原、合肥和南昌。
郑州经济实力超过很多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魏后凯建议将目前郑州所辖的县(市),如中牟、荥阳、新郑、新密和登封调整为市辖区;巩义为全国百强县(市)和省直管县的试点单位,可暂不改区,作为单列市,这样开封市和巩义市构成大郑州都市区的东西两翼,形成“一体两翼”的格局。
实现“五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周绍朋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所以,郑州在建设中除了必须有体制、机制保证和技术支撑(解决要转变和有能力转变问题),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未来十年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空间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扩大三大需求中的消费需求)。
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就必须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必须实现五统筹: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户籍制度改革)。
以8大行业物流为对象构建“内陆无水港”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毛汉英建议,郑州要加快现代物流业和物流集聚区建设。
具体是以综合交通枢纽为基础,以粮食、棉花、煤炭、建材、汽车、食品、农资和邮政等8大行业物流为对象,着力打造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和公共物流信息三大平台,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1小时配送物流圈、6小时分拨及终端配送物流圈、24小时干线区域分拨与中心城市终端配送物流圈、72小时国际终端配送物流圈。
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中原国际物流园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及空港物流园区,建成辐射国内外的“内陆无水港”。
【郑州试水】
郑州新区尝试走复合型城市的道路
魏后凯等专家学者的见解与郑州市副市长张建慧的郑州大都市构想不谋而合。魏后凯说:“越来越多的例子证明,走复合型城市发展之路,是知识创新城市中,探索城市转型的一条有效路径。”
不约而同,他们都把转型的突围点,定格在了省会东部广袤的土地——郑州新区。
郑州新区 1840平方公里,涵盖中州大道以东,黄河以南至郑州国际机场,开封市汴西新区以西。具体分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国际航空港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中牟产业功能区、中牟县。
“复合型城市是一种产业协调、功能融合、城乡统筹、生态平衡的新型城市形态。”张建慧说,“复合”的概念元素包括:产业复合,即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带动各产业分工协作、有效互动、共同发展;功能复合: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有机结合、自我完善;城乡复合:即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共同繁荣,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复合,即建设河渠、绿地、林网、道路等各种自然生态要素的有机循环网络,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