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车企发力“十二五”说开去
2010-9-5 1:5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枭冬
日前,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承担编制的 《“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课题通过专家组的评审验收,顺利结题。其中,该课题所提出的在 “十二”五期间做强做大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业界达成了共识。而今年是 “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很多车企选在此时发布自己的“十二五”目标,也是在为未来几年的发展“摇旗助威”。
据笔者了解,几乎国内所有主流汽车生产企业都已针对 “十二五”做了详细部署。像一汽就计划在 “十二五”期间,于原有 “十一五”投资129.1亿元的基础上,再投入研发费用190亿元,并到2015年实现总销量超过400万辆,自主比例超过50%的宏伟目标。而上汽则特别强调了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 “十二五”期间,其预计在新能源车市场的占有率将与传统车一样,都达到20%左右。
另外,广汽、重汽、福田汽车、江淮汽车等,也都雄心勃勃。其中,广汽欲在“十二五”期间,跻身与上汽、一汽和东风并列的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一阵营,未来产销规模立志达到年度200万辆以上。而重汽则期待在保持和巩固国内重卡行业领先地位的基础上,于此间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点,并在“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冲刺世界500强。
针对这些企业大展拳脚的勃勃 “野心”,笔者当然希望5年之内,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十分期待我国的汽车产业由此做大做强,提升在国际车坛的影响和地位。而且,笔者也相信,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洗礼后的中国汽车业,如今更有实力和耐力去实现曾经的梦想,只要敢于坚持、不骄不躁,自然就会顺利迎来成功又辉煌的明天。
但是,在这样“万众齐心奔前程”的时刻,其实也应保持足够的清醒和理智。笔者就认为,尽管早有专家预计,未来我国车市汽车产销能力达到4000万辆不成问题,但在开往4000万辆的路上,笔者仍想借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付于武的观点,提醒广大车企和行业人士,尽早克服以下三大挑战,才能“强身健体”。
一是来自核心技术领域的难题,技术上的差距是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这其中就包括了汽车电子、整车开发能力、动力总成技术和轻量化技术等四大方面;二是解决如何抢在其他汽车发达地区,做好电动汽车的问题;三是怎样彻底“搞定”团队和人才培养这一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