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合作应实施“五大互动”和“三大突破”
2010-9-8 10:1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新华社信息长春9月6日电(记者刘毅非 张蕊 褚晓亮)在此间举行的第六届东北亚博览会上,部分专家表示,为使东北亚区域合作早日走向多边,东北亚各国需要实现“与周边成熟经济体的互动”“东北亚国家间的战略互动”“东北振兴与俄日韩地方的互动”“大东北圈的区域内互动”“边境口岸与腹地中心城市的互动”五大互动,并在此基础上从旅游、物流、资源领域实现“三大突破”。
--“五大互动”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所副所长笪志刚表示,为促进东北亚区域进一步形成一体化意识,东北亚区域合作应做大做强“五大互动”。
一是与周边成熟经济体的互动。
东北亚区域应借鉴周边成熟经济体构建区域合作机制的成功经验,通过进一步开放,扩大与周边经济体的联系,实现区域集团之间的互动。
笪志刚把这种互动分为三个层面:从远的层面看,东北亚区域合作要借鉴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的成功经验,汲取其制度高度统一的精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区域集团互动交流。从中的层面看,东北亚区域合作要与亚太经合组织上下联动,汲取其多边磋商的长效机制,实现亚洲范围内的区域集团互动交流。从近的层面看,东北亚区域合作要与东盟10+3互动,汲取其既开放又独立的成熟做法,在东亚范围内实现区域集团的利益整合。
二是东北亚国家间的战略互动。
随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活力再现,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认识到发展该地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纷纷出台了各种层面和水平的国家战略。例如,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战略、沈阳大经济圈战略、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黑龙江省黑瞎子岛保护与开发及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战略,在东北亚区域范围内则有俄罗斯的远东开发战略、中俄区域合作规划纲要、日本和韩国构筑低碳社会和绿色增长战略、朝鲜罗津开发区等。这些战略的陆续出台构成了东北亚区域合作不断向前推进的积极因素,有力地支撑了区域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高层面发展。
笪志刚认为,面向新时期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上述国家战略的独立发展和双边互动需要向相互支撑和多边互动演变,只有这样,东北亚区域合作才能增强国与国之间的关联度,形成内需和外需的相互补充,实现国家间战略向东北亚区域协调大战略的转变。
三是东北振兴与俄日韩地方的互动。
有关专家认为,东北振兴取得成功需要内生振兴和外生振兴两个动力,双轮驱动将促进深化东北振兴过程中的内需和外需同步发展。外生动力离不开与俄日韩地方政府之间在经贸升级、人文往来、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多方互动。
东北地区具有对俄日韩多方互动的地缘、亲缘和情缘优势,拥有扩大经贸合作和增强人文往来的现实条件和潜力。俄日韩多年为东北地区贸易伙伴的前三甲,也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投资合作伙伴。这些都为东北振兴与俄日韩地方政府合作对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大东北圈的区域内互动。
东北振兴催生了大东北区域概念,也使大东北圈的区域合作被提上议事日程,大东北圈通过内生互动驱动发展成为可能。
近年来,《东北地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草案》的通过和东北四省区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东北地区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已开始发酵,作为大东北圈的区域合作内生动力开始发挥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从日韩等国的区域板块发展经验来看,内压促猛醒,外压促改革,内生促裂变,外生促开放,内生动力是东北区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及融入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五是边境口岸与腹地中心城市的互动。
在东北亚区域合作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如何形成边境口岸或通道与腹地中心城市互动,形成口岸为节点,中心城市为面,边境与腹地为线的点线面结合,相互支撑的互动格局。
珲春市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兴龙认为,从全国现状来看,边境口岸普遍面临所在城市规模小、物流和基础设施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破解需要充分发挥腹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形成新的边境口岸与腹地中心城市的互动机制。
--“三大突破”先行探索东北亚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目前,虽然东北亚区域活力、地位、潜力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转机,但东北亚区域合作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短期内拓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空间不大。在这一背景下,东北亚区域合作应加大探索力度,在以下三大重点领域先行予以突破。
一是实现旅游领域跨境大移动的突破。
由于东北亚各国独特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是东北亚区域各国最重视和最容易展开的合作领域。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东北亚地区国际旅游年均增长率达到7.7%,有超过1亿人在区域内跨境旅游。
笪志刚表示,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多边机制具有良好基础,2009年大图们江旅游委员会出台了2010—2012年旅游实施计划,在简化跨境旅游手续、提高旅游设施利用及服务质量、加强跨国导游培训和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东北亚区域多国间跨境旅游带动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移动大交流时代即将来临,旅游产业将成为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突破口。
二是物流领域水陆空交叉的突破。
在东北亚各领域合作中,国际物流合作是继旅游合作后最有希望成为构筑多边合作体系的领域。东北亚区域内围绕物流合作已经出现了诸多积极迹象,中俄日韩朝蒙对推进国际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达成共识,企业和民间也积极响应,初步形成了水陆空交叉推进的可喜格局。
目前,东北亚区域内已经定期或不定期开通了连接中日韩俄的环日本海航线,连接中俄日的江海联运,连接中日韩俄的陆海联运等多条水上黄金通道,贯通东北亚六国的五条黄金物流水道形成了东北亚区域现代版水上“丝绸之路”。在陆路交通物流通道建设上,贯穿中国东北地区东部边境地带的“东边道铁路”将迎来全线竣工,该铁路将连接周边18条铁路,直接辐射东北的四面八方,将对东北三省东部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中俄、中朝边境地带合作为主的东北亚“金三角”地区经济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韩国学者正在呼吁尽快建立跨朝鲜半岛铁路并将其与中国东北铁路、西伯利亚铁路等欧亚大陆桥连接起来,形成贯穿东北亚全境的铁路“丝绸之路”。
在空中物流方面,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与口岸之间,海运港口与产地城市之间,已经初步形成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空中航运物流网络。
有关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东北亚区域物流建设全面先行先试,物流领域的水陆空交叉格局将支撑区域内多边合作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三是资源领域产销平衡的突破。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和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于国政表示,东北亚区域的资源优势非常突出,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矿产等资源在世界上都具有突出地位,而各国之间开发水平不同,为东北亚区域资源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有关专家认为,能源供给的巨大空间是决定未来东北亚地区能源稳定的基础,也是平抑中日韩主要消费国价格稳定机制的关键。围绕东北亚区域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开发与消费,在资源丰富的俄蒙朝与消费大国的中日韩之间还没有建立平等、互惠和信赖的供求关系,区域内有关资源的竞争大于合作,产供销失衡现象严重。笪志刚表示,如何协调区域内各国在能源等方面合作的利益机制,通过扩大生产、稳定供应、合理消费、相互投资等多元化手段,深化多边合作体系,避免过大的竞争影响整体的区域合作,确立资源供给和消费国之间的协调机制对于维护和提高未来东北亚区域整体竞争力,确立优势互补地位,实现区域多赢意义重大,这也是构筑区域内中日韩三足鼎立经贸格局所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笪志刚表示,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多边机制具有良好基础,2009年大图们江旅游委员会出台了2010—2012年旅游实施计划,在简化跨境旅游手续、提高旅游设施利用及服务质量、加强跨国导游培训和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东北亚区域多国间跨境旅游带动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移动大交流时代即将来临,旅游产业将成为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突破口。
二是物流领域水陆空交叉的突破。
在东北亚各领域合作中,国际物流合作是继旅游合作后最有希望成为构筑多边合作体系的领域。东北亚区域内围绕物流合作已经出现了诸多积极迹象,中俄日韩朝蒙对推进国际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达成共识,企业和民间也积极响应,初步形成了水陆空交叉推进的可喜格局。
目前,东北亚区域内已经定期或不定期开通了连接中日韩俄的环日本海航线,连接中俄日的江海联运,连接中日韩俄的陆海联运等多条水上黄金通道,贯通东北亚六国的五条黄金物流水道形成了东北亚区域现代版水上“丝绸之路”。在陆路交通物流通道建设上,贯穿中国东北地区东部边境地带的“东边道铁路”将迎来全线竣工,该铁路将连接周边18条铁路,直接辐射东北的四面八方,将对东北三省东部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中俄、中朝边境地带合作为主的东北亚“金三角”地区经济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韩国学者正在呼吁尽快建立跨朝鲜半岛铁路并将其与中国东北铁路、西伯利亚铁路等欧亚大陆桥连接起来,形成贯穿东北亚全境的铁路“丝绸之路”。
在空中物流方面,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与口岸之间,海运港口与产地城市之间,已经初步形成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空中航运物流网络。
有关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东北亚区域物流建设全面先行先试,物流领域的水陆空交叉格局将支撑区域内多边合作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三是资源领域产销平衡的突破。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和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于国政表示,东北亚区域的资源优势非常突出,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矿产等资源在世界上都具有突出地位,而各国之间开发水平不同,为东北亚区域资源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有关专家认为,能源供给的巨大空间是决定未来东北亚地区能源稳定的基础,也是平抑中日韩主要消费国价格稳定机制的关键。围绕东北亚区域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开发与消费,在资源丰富的俄蒙朝与消费大国的中日韩之间还没有建立平等、互惠和信赖的供求关系,区域内有关资源的竞争大于合作,产供销失衡现象严重。笪志刚表示,如何协调区域内各国在能源等方面合作的利益机制,通过扩大生产、稳定供应、合理消费、相互投资等多元化手段,深化多边合作体系,避免过大的竞争影响整体的区域合作,确立资源供给和消费国之间的协调机制对于维护和提高未来东北亚区域整体竞争力,确立优势互补地位,实现区域多赢意义重大,这也是构筑区域内中日韩三足鼎立经贸格局所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