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下物联网中小企业资金困局破解
2011-10-19 19:2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近日,连续看到有关资金困局,对各个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与2011年国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不无关系,但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没有错的,特别是当前中国面临来自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国内的通货膨胀、利益集团对经济的影响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目前的困局呢?我们不能不回望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的历程。本篇文章就不做过多分析,单就针对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物联网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局,做一简单阐述。
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在国家和众多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已经慢慢成长起来,产业链也在不断地形成并逐渐完善。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已被国务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1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拿出专项资金对物联网企业加以扶持,近日,财政部企业司表示,财政政策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给予支持的同时,希望多渠道、多层次地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各类社会资本向物联网集聚。对于一些大型产业化项目,鼓励物联网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走现代产融结合的道路。
中央财政不断发出的积极信号,无疑对物联网企业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助推力量。但从物联网产业来看,这些明显还远远不够,一方面,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有限,特别是专项资金,可以说只是对一些上市企业和有实力企业的补贴,中小企业无疑是望洋兴叹,没有任何实质的帮助。另一方面,由于物联网企业属于新兴产业,除了早期依靠国有项目成长起来加入到物联网产业的大中型公司,真正以物联网为起点起步的相关企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实力比较弱,或者根本经不起风吹草动,加之整个物联网产业目前盈利模式还不明朗,产业应用还存在很多限制,依靠社会资本进入,明显力不从心。从国家财政层面和社会资本层面来看,物联网中小企业的发展,显得比较孤单,特别是在当前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要想依靠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绝非易事。
那么,物联网中小企业就只能坐以待毙,陷入困局无法突围吗?从目前情况来看,还是有办法找到发展之策的。作为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纵然不能得到实质性各方面帮助,但还是有很多与其它产业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除了大环境积极扶持物联网发展的利好条件外,物联网企业本身竞争压力也比较小,而且,未来的市场预期估值也促使整个社会不得不关注这一行业的发展。北京易云智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今年5月份就启动新项目的融资计划,在与社会资本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很多VC和天使投资还是很关注物联网企业,但对于是否进入这个产业,均持观望态度。红杉资本合伙人周逵先生曾与笔者交流,指出物联网行业值得关注,但目前来说这个产业还是太泛,还不是很了解行业的风险和发展,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投资还是需要谨慎。他同时指出,目前资本市场并不缺少资本,而是缺少好的项目。清大华创投资也到北京易云智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考察,对项目的盈利模式、未来发展等进行了评估,但还是出于对物联网产业的风险性表示了担忧,最终未能达成合作协议。从各方面来看,说明物联网中小企业在实力方面,明显不能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同时,物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还不足以吸引社会资本。
针对物联网中小企业现状,笔者走访了数家物联网中小企业,从走访中发现,所有企业都对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积极探索物联网的盈利模式,并且通过各种渠道融资。作为中小企业,如何在当前不利环境大于利好的情况下,突出重围,实现生存和发展,成为摆在所有物联网中小企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打破资金困局,笔者就此做一简单的阐述,和大家交流分享。
首先,物联网中小企业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然后不断自强,才能受到资本的青睐。如果说物联网产业犹如一个“面”,那么我们中小企业必须在这个“面”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点”,连接到某一根“线”上,然后不断让“点”变大,这就是定位问题。物联网产业发展,可以用互联网发展做参考,根据发展潜力,为自己定位,找到最优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并且能够融入到物联网产业中,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也才能实现与资本的融合。
其次,要对资本市场及时了解分析,找到适合的投资合作伙伴。因为投资机构都有自己的投资战略,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根据自己公司情况,找到可以携手共进的合作伙伴。融资并不能仅仅为了资金而融资,而是融到合作伙伴。有的投资机构只是为了短期回报,那样让这样的资本进入,就是一种错误。所以,既要自强,还要用心去寻觅。
另外,如果说想融资,商业计划书相当重要。笔者有亲身体会,永远要牢记,引入资本是让资本帮助你发展公司,而不是让资本帮助你生存。投资公司他们要的是回报,是发展能够获得效益,分享效益,而不是和你一起创业,同甘共苦。商业计划书必须站在发展的角度去书写,要为项目制定一个发展预期,足以吸引投资者,而不是为了生存,让投资者帮你承担工人工资、房租等,那样好项目都被投资者否定了,融资着重点就错了。如不注意这些,商业计划书就成了交给“老师”的作业,永远就没音信了。
以上是自己的几点看法,随着物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资本进入物联网产业,需要物联网产业同仁们共同携手努力。也希望更多的投资机构、个人关注物联网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利好引导下,全社会共同积极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用“容”的理念,携手前进!中小企业也要奋发图强,毕竟这个产业未来的潜力在中小企业,任何一此变革,一种新兴产业兴起,最后成为巨人的都是中小企业,从零开始的那些企业,希望大家有信心,hold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