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港:全力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示范基地
2011-10-29 12: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贵港港地处西江黄金水道“金腰带”,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是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是大西南东向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是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我国西南地区对外物资交流的重要口岸。
“十二五”开局之年,围绕贵港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目标,该市交通运输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大力推进交通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加快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着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升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构建绿色交通、文明交通、廉政交通、平安交通、和谐交通。
构建高效便捷大通道
“十一五”期间,贵港市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2.71亿元,是“十五”的2.43倍。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5.4亿元,是“十五”的1.69倍,水运建设完成投资57.31亿元,是“十五”的4.6倍。全市新增公路里程1737公里,平均年新增公路里程347.4公里。到2010年底,贵港市拥有运输船舶2402艘、221万载重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5.43%和121.69%,完成水路货运量是2005年的2.96倍。2010年,贵港港拥有码头泊位153个,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7.42倍,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800万吨。
当前,贵港市正以构建连接多区域的高效便捷大通道和西江黄金水道为目标,着力推进公路、铁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畅通高效的交通网络。到“十二五”期末,该市将基本实现“各县市区通高速公路、各县市区通高速铁路、各县市区通二级航道”和“各县市区建制村全部通水泥路”的目标。公路方面,“十二五”期间,该市要新增等级以上公路1354公里,到2015年,该市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基本建成“铁、公、水”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三横两纵”高速公路主干线网络格局,实现100%县市区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在每个县市区通二级以上公路的基础上,加强网络化建设;实现上规模港口码头和自治区规划的省道基本建成二级以上公路,形成“四横五纵”国省道一般干线网络格局。水路方面,基本形成以贵港港中心港区为核心,平南港区、桂平港区为重要补充,综合港与专业码头协调发展、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设施完善的内河港口体系。重点推进猫儿山作业区二期、三期,罗泊湾作业区三期、武林港二期、郁水作业区、东津作业区、苏湾作业区、东塔作业区、棉宠作业区、鹅儿湾作业区、东山多用途码头10大公共性港口码头的规划建设,力争到2015年新增年吞吐能力3400万吨。
与此同时,贵港市以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不断壮大临港产业,提出“前港后厂(工厂)、前港后园(物流园、产业园)、前港后市(专业市场)”发展模式,助推港口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前港后厂,即建立五大产业园区,扶持十大骨干产业,构建沿江产业带;前港后仓,即打造桂东南地区重要物资集散地;前港后市,即培育交易额超亿元专业市场。
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十一五”期间,随着贵港市江海联运、铁水、水水联运业务的开拓,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货物到贵港中转;广西各地及西南、华南地区货主、客商借道贵港港口中转货物的势头十分强劲,促使钢材、煤炭、工业品、汽车和汽车配件、机电等专业市场日益繁荣。港航和仓储、物流配送、外贸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物流体系。目前,贵港已开辟至黄浦北方港集装箱内贸航线,贵港至香港深圳集装箱航线、广州港“穿梭巴士”广西贵港支线、中海集运贵港至南沙集装箱班轮以及贵港至珠三角和港、澳的水路常年货运航线,贵港至珠海集装箱班轮航线,贵港至昆明铁路集装箱快运班列,初步形成了水公铁联运,通江达海、快捷高效的集疏运新格局。中远、中海等一批大型国内水运企业和物流公司落户贵港,培育、繁荣了贵港的水运市场。
贵港市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按照把贵港打造成为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统筹“铁、公、水”等综合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着力构建“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的综合运输枢纽。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运输站场向物流站场特别是物流园区转型,加强货运站场与物流园区规划衔接,引导和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大型物流集团。通过“铁、公、水”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建设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把贵港建成辐射大西南、联接珠三角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西江航运物流中心。
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
“十一五”期间,贵港市加大内河水运设施建设的开放合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投入水运设施建。该市成功引进印尼爱凯尔投资7亿元,将贵港港中心港区科学布局、细化功能,彻底改变零散粗放经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贵港市还引进民营资本盘活武林港作业区,盘活后武林港发展迅猛,由原来设计的散杂货码头转变成集装箱兼散杂货码头。贵港市还引导华润、台泥、金源酒精等沿江企业自建码头。“十一五”期间,该市新增千吨级以上泊位21个;港口年吞吐能力达3800万吨和25万标箱,新增1800万吨。
贵港市着力推进交通体制机制改革和全方位开放合作。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引导和鼓励民营、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深化与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新组建的广西贵港市西江投资有限公司,正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合作经营、共同管理”的原则,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该市辖区内的有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航运业经营、船舶修造基地、物流园区、水运信息服务等事宜,共同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建设,把贵港打造成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