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西山科学跨越发展
2011-1-10 14:2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月8日,西山区召开区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全面贯彻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以及今年工作。“十一五”期间,西山区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被省政府评为“云南省工业十强县”,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连续2年获得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云南省平安县区”和“平安先进区”,获得“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力求各项工作都有新突破”的要求。西山区委书记柳文炜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山区要抢抓机遇、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再上台阶,以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全力推动西山“十二五”科学跨越发展。
“十一五”
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西山发展史上很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山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富民强区的目标和发展的“十个关键所在”,抓住“大投资、大项目、大建设”一条主线,按照“五区两带一港”的发展空间布局和“全域城镇化”的工作要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特别是通过大干2008、拼搏2009、攻坚2010,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新西山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23.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41.7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由17亿元增长到46.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5.2亿元增长到17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由53.6亿元增长到228.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3.8亿元增长到190亿元。五项重点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倍,地方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3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了4倍。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45个片区102个城中村有意向投资人参与改造,投入改造资金约238亿元,回迁安置房建设全面启动;平稳、有序、和谐关闭了老螺蛳湾市场,加快推进老螺蛳湾中央商务区(二级CBD)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了草海北片区8.7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工作。累计投入资金53.7亿元,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五小”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全区城镇化率达93%。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33项;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公车改革;2009年和2010年全区的融资额度均突破了40亿元;全面完成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海口工业园建设成效显著,全区累计利用外资1.85亿美元,累计引进内资250亿元;进出口总额完成4.8亿美元。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共投入河道整治资金14亿元,全面完成了13条主要出入湖河道和19条支流岔河的阶段性整治任务;“四退三还一护”工作共投入资金8.9亿元,搬迁省、市属公共单位9家、农户1850余户,建成2万多亩的滇池西岸环湖生态带。完成绿地建设19118亩,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7.6%,森林覆盖率达58.6%。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两基”工作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857元和8203元。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万人。社会保障标准、统筹层级持续提高,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全区新农合参合率达99.7%,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启动了537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10个街道办事处全面完成了为民服务中心建设。
“十二五”
全力推动西山科学跨越发展
“十二五”的到来,将使西山迎来新一轮的大投资、大项目、大建设、大发展、大变化,“五区两带一港”发展空间布局的逐步形成,也使西山进入了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黄金发展期。对此,西山区委书记柳文炜认为,随着“桥头堡”战略和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深入推进,西山作为昆明西大门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面向滇西8州市及东南亚国家开放的空间更加巨大,特别是随着中国泛亚产权交易中心的顺利运营,泛亚金融业聚集区和长坡泛亚国际物流园区的加快建设,将为西山建设成为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最前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体思路
围绕富民强区目标,突出科学发展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信息化升级、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党的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机遇、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再上台阶,以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全力推动西山“十二五”科学跨越发展。
2011
六个方面为开局之年打基础
成绩有目共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可忽视”,柳文炜认为,西山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城市功能布局仍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任务繁重,社会管理需要创新深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这些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起好步和早日实现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左右。
关键词:找准方向
报告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和紧迫感。
解读:全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国际化理念,更多地关注和学习国际化方面的知识,更深地思考和研究加快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办法,努力成为具有世界眼光、开放胸襟、战略思维的新型领导干部。
找准突破方向,更加注重挖掘和利用西山独有的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中央商务区、海口工业新城区、长坡泛亚国际物流园区、西山大旅游区、团结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加快建设昆安高速公路商贸经济带、高海高速公路高端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带和环草海国际生态商务港。
关键词:提升实力
报告指出:着力扩张经济总量,增强都市经济品质,举全区之力冲刺国家百强县。
解读:调整需求结构,继续实施大投资方略、强化大项目支撑;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调整生产要素结构,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调整所有制结构,推动经济增长向借助民资、依靠民力转变。
以海口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构建光学、机电、机械制造、磷化工、有色金属加工、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七大片区”;到2015年,力争把海口工业园区和长坡泛亚国际物流园区建设成为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都市经济发展。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步伐,把西山区打造成“昆明市楼宇经济先进城区”。
关键词:品质西山
报告指出:加快七个一体化进程,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解读:城市规划编制与国际城市接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环境建设。打造半城山水半城街的现代都市环境。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全面加快“五区两带一港”的建设。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今年要力争突破300亿元,建设一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项目、好项目。实施10-15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项目。城市管理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
关键词:招商引资
报告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引进外力,强化内力,以新的姿态、胆略和气魄,推动西山科学跨越发展。
解读:着力构建立足昆明、辐射西部、联通泛亚的通道枢纽、合作平台。全力服务好中国泛亚产权交易中心,尽快启动泛亚金融业聚集区的建设,深入推进长坡泛亚国际物流园区的招商和建设,积极打造泛亚市场品牌。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培育一批出口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境外科技、智力资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施产业招商,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今年确保完成引进市外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00亿元;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以上,力争突破1亿美元。
关键词:生态建设
报告指出: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解读: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引导更多企业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按要求完成各项节能减排目标,2015年前创建成为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区。
着力改善滇池水质和水环境,确保到2015年,13条主要出入湖河道水质稳定达到Ⅲ至Ⅳ类水标准。切实解决重点工程拆迁户的安置工作。构建城乡一体的绿化生态体系,全面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工作。
关键词:社会和谐
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解读: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探索建设新型社区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覆盖面。今年实现新增就业人员达1.5万人以上。巩固提升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机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形成符合西山实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完善大防控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再上台阶,全力推动西山‘十二五’科学跨越发展。”柳文炜表示,西山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跨越发展不停步、和谐发展不松劲,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敢想、敢试、敢闯、敢拼,在“想”中拓宽视野,在“试”中探索前行,在“闯”中开辟新路,在“拼”中实现目标,绘就一幅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