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与长春:物流“双城”的比较
2011-12-10 15:0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丁长虎 刘忠选 张静源
长春市物流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物流业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长春市物流业已经步入发展的快速轨道,日益凸显新兴产业优势。201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接近黑龙江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水平;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300多亿元,这三项影响物流经济的重要指标均保持高增长的态势。2011年上半年,长春社会物流总额5863.6亿元,仍保持19%的强劲增长势头。
二是国际物流比较发达。长春进口物流比重大,2010年外埠流入物流总额4006亿元,占物流总额40%。
三是节点城市优势明显。长春市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圈中心环节,是东北仅有的两个国家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之一,衔接东部发达地区和国际发达经济物流,具有地利之先机。长春市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经验
物流业政策到位、环境宽松。今年年初,长春市政府下发了(2011)3号文件,在放宽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降低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物流执法、给予物流企业资金扶持等方面,为长春市物流业的发展营造出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如,物流企业门槛准入标准由注册资金、营业额100万元以上降低至50万元以上,自有运输规模由100吨以上降低至50吨。
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作用。一是A级企业评估有新进展。依托长春市诚信物流企业评比成果,推进国家A级物流企业评估,已达18户。二是协会牵头协贷。由物流协会与九台银行、民生银行磋商建立互信合作关系,经过市协会协调两银行,只要市协会出面,为物流企业协调抵押信贷时,以市协会的信誉给予优惠,两家银行按抵押物评估值的100%额度放贷,还可以物流企业联保方式,发放信贷。市协会运作启动银联卡、POS机结算代收货款和保险公司物流业担保业务,防范携款潜逃行为和经营风险,多方途径合作,争取银联、保险对物流的支持。三是开通物流投诉号段。设立96656315电话热线服务,长春物流业96656电信号区1000个专段号,实现物流客户、物流企业相互便捷联系。四是物流培训见效果。市协会一名副秘书长专抓培训,为物流企业开展业务培训3000多人次,进行了物流师资格认证。
政府支持,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在物流协会遇到资金、人员和活动层面的困难时,长春市政府给予倾斜政策支持。支持开展专项调研服务。每年承担市政府物流专项调研课题,每年由市工信委,纳入市科研软课题体系,专项列支4万~5万元。充实协会人员,支持内部办刊。长春市协会现有人员已增至12名,配备4个事业编制。
哈市与长春市物流发展的差距
社会物流总额不够大。2010年,哈市社会物流总额7713.4亿元,比长春落后近三成。国际物流尚欠发达。外埠流入物流总额2449亿元,比长春外埠流入物流总量少44%。其中,2010年进口物流150亿元,仅为长春进口物流总量15%,上半年进口物流总额比长春低出36个百分点。
地域占次弱优势。哈市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区的偏北部中心,作为东北亚衔接欧亚的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物流桥廊尚在发育,受地域、商流、经济流和人脉流的制约,属于经济物流欠发达地缘的主要物流集散地。
与长春相比,哈尔滨的物流业差距较为明显,但是两市的物流地缘优势明显。“十二五”是两市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两市之间启动物流企业、物流协会合作、联合、联盟具有广阔空间。
促进哈市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综合比较两个物流城市的发展特点,哈市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物流工作。
一是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认识,确立全市发展大物流的新理念。哈市编制了“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物流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已经确立了“大物流”的发展思路,奠定了全市物流业迅速驶入快车道的坚实基础。全市各级领导从大主导产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物流业发展定位,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企业扶持,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方面,既要完善支持物流业的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更要围绕构建税费、信贷、补助、奖励机制,推进全市物流业发展的立法进程。另一方面,实行奖励先进机制,市政府授牌评比市诚信名牌物流企业,打造哈市物流业的社会信誉高的“金字招牌”企业群。市政府按诚信物流企业A1~A3等级,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市政府、市物流领导小组和市物流协会联名授牌,A级诚信物流企业优先评市省优先模单位。
此外,还应该构建资金支持机制。设立市物流发展财政专项基金,用于每年给予市A级诚信物流企业贴息、补助、奖励。市评的A级诚信物流企业,年税额达100万元,没有不良记录的,享受试点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的优惠;申报得到国家发改委不超过1000万元的国家扶持资金,市财政给予补助20%;申报得到国家工信部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单项最大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市财政给予补助20%。市评A级诚信物流企业营业税减半征收,享受市级中小额贷款扶持,哈尔滨市财政给予500万元以下信贷规模,全额贴息一年,一年一贷。
在以基础上,实行优惠税费机制。新开业物流企业营业税,市地方留成部分两年全额、三年减半返还企业;减免企业房产税、城镇土地建设税;市级留成土地出让金全额返还物流企业。哈尔滨市政府评定的A级诚信物流企业“可向地方税务局申请为自开发票纳税人;实行减负机制,降低登记物流企业的注册资金、营业额、自有运力规模的限制;市域内行驶的大宗货物、粮食和蔬菜及冷链货物的整运、国际集装箱运输、省市公路部门已核发超限汽运车辆,交警不得检查、罚款、扣留。
三是突出重点,创造性开展市物流协会的工作。哈尔滨市物流协会要结合实际,借鉴先进经验,加强基础建设。市物协应该提出诚信经营倡议,大力开展物流行业自律教育,推进文明从业、诚信服务,逐步形成哈尔滨全市物流企业自律经营的规范和风气。补充创刊资金,对市物流协会编发市物流协会内部简报和哈尔滨物流信息,给予列支。开展哈尔滨物流业的专项调研和物流培训工作。尽快请示运作,成立哈尔滨市A级物流企业评估办公室,加快全市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进展,扩大阶段性评估成果。
四是哈尔滨市协会携手运作物流园区合作项目,先期启动,哈尔滨市和长春、沈阳、大连物协各选一家现代物流企业,物协牵线,企业出演。尝试4个副省级城市物流政策互惠,物流设施、信息共享,整合物流资源,搭建高端物流平台,企业运行联动,开展钟摆式运输服务,提高物流效率的重大合作。先设立长—哈货流车流联运,延伸至沈阳、大连和呼和浩特,运作可享受当地优惠服务优惠政策的专属区,进行运营试点。
(作者:丁长虎系哈尔滨市物流协会会长,张静源系哈尔滨市物流协会秘书长,刘忠选系哈尔滨市物流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