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召开信息化建设座谈会
2011-12-16 23:0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随着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 (以下简称“平台”)推广为载体的信息化普及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个又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平台建设者的面前。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平台管理中心近日组织浙江省内24家物流企业及其上游工商企业代表在杭州召开了物流企业信息化座谈会,共同探讨信息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以及具体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办法。
在谈到物流企业为什么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杭州施必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倪然说:“信息化必须要上,哪怕是砸锅卖铁都要上。因为信息化是我们企业赖以生存、建设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据了解,施必达早在2009年就开发了管理系统,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期间,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凭借多年的经验,该企业不但坚持了下来,还建成了开放性的信息化系统,可以根据公司业务的发展增加更多的功能。今年9月,施必达又通过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与上下游客户的互联互通。
基于这样的建设经验和历程,倪然对信息化,对于平台的互联互通,有着独特的认识。
首先,大大提高了业务单据的传输效率,杜绝了人为差错,降低了人员成本。倪然介绍说,原来公司用手工方式录入单据时需要配备一到两个人,一整天时间都不一定录得完。“现在已经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而且很少有差错。”
其次,无形中提升了企业形象,促进了业务营销和服务。目前,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了客户评价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第三,能够实现对每一笔业务的节点监控,进而实现对每一笔业务的流程监控和科学化管理。企业实现了对“物、财、人”的科学管理,通过信息系统的作业流程和统计报表,可以了解每个客户每个地区的业务情况,财务信息精细到每一辆车的油费、路桥费、人工费等,进而形成对每一笔业务、每一辆车、每一个人科学的绩效考核系统。这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第四,有了精确的数据后,可以据此制定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有了以上数据,企业才不会误判市场形势,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倪然说。
施必达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曾遭遇过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系统适应性差等问题,如今,平台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倪然表示,企业资金不够,平台免费提供信息化软件,还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人才短缺,平台就提供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信息系统是否适应性方面,平台开发各类业务的通用性、推荐性软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据介绍,截止到今年11月,平台已经推出5类通用软件,9类推荐软件,中小物流企业用户达到3900多家,日交换量达到20万条以上。
会上,各家企业也都介绍了自身在信息化方面的认识和经验,并开展了深入的交流。通过此次会议,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浙江荣通物流有限公司就表示,有信心把信息系统搭建起来,希望能够早日实现上下游的互联互通。听了荣通物流的介绍后,其下游企业也非常关心今后与荣通物流实现互联互通的准备工作;同时,还表示要将其信息化应用工作提上日程,紧跟上下游企业信息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