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社评:快递荒只是城市失血冰山一角
2011-1-26 1: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很多人抱怨原本十分给力的网购,这几天越来越像漏油的汽车,不少网店几近抛锚,原因就在于春节临近,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快递员纷纷离职回家,网购的物流系统基本瘫痪。实际上伴随着快递荒,还有保姆荒、保安荒、服务员荒……一年一度的城市失血,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要改善这种局面,主要还是得靠城市加强血管吸收能力,留住越来越珍贵的劳动力。
据粗略统计,今年快递荒给网购业造成的损失可能超过100个亿,相当于全国每一家网店平均损失1000元。受用工荒影响的还包括餐饮业、家政业、物业管理等服务性行业。与网店相似,这些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不说春节期间由于人工不足导致的营业损失,每年用于重新招工的开销也负担不轻。这几天,甚至有物业公司在马路上举牌求招保安,可见其需求迫切。然而与城市需求旺盛形成反差的是,这几年节前用工荒、节后招工难越来越严重,几乎每一个大中城市都难以幸免。
用工荒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社科院一项研究预计:到2011年,我国劳动力供给量不再增加,2021年劳动力总量开始减少。虽然近期中国还不会出现劳动力绝对短缺,但结构性短缺的端倪已经显现。也就是说,廉价工作岗位将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新一代农民工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 “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再接受上一辈那种高强度、低层次的工作,更重视个人发展空间和自我价值实现,调查显示,虽然月收入已经达到平均5000元水平,超过一般大学毕业生起初几年的薪水,但几乎没有一个快递员准备永远干这行,仅将此视为短期过渡工作,这一现象又普遍存在于其他服务性行业。对于城市依赖的第三产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隐患。
但是针对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力价值的评估水平、确保劳动力价值不断提升的机制却并未跟上。各行各业对农民工普遍缺少恰当的薪酬激励机制;城市对农民工的社保、医疗、子女就学等政策尚未实现一视同仁。这就造成农民工对就业缺乏长期信心,对城市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频频流动在农村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不仅不利于城市经济的稳定性,也给每年春运带来了沉重的包袱。
回家过年是传统民俗,当然没有必要强行扭转,然而因此而产生的规律性用工荒现象,不应该再听之任之。城市应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合理布局,真正完善落实对农民工的一系列政策,加强城乡统筹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让务工者获得更多的额外培训时间、额外休息时间。对于用工企业来说,真正把农民工当自己人,就应该把他们的岗位和职务的变更、收入水平和公司经营业绩密切联系起来,而不仅仅是依靠许诺“回头费”这种小恩小惠。只有让农民工安心,才能让他们在这里安家,而不再反复上演“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的无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