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治超”公路“减负”
2011-12-7 12: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因煤炭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湖南郴州境内的两条省道——S322与S214线,成了矿产流动“大动脉”。郴州市桂阳县黄腊塘治超站,正好位于两条省道的交汇处。 治超站的工作看起来平静而规范。一台台大货车被工作人员有序引导至电子磅秤上,若无超载,电子磅秤的栏杆会自动抬起,货车随即开出。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一分钟。
11月29日上午,这样简单而机械的计重过程,一次次在记者眼前重复。治超站里还有一台记录所有车辆计重数据的查询平台,上前点击,显示的是29日所有货运车辆非法超载零记录。
“不了解郴州过去非法超载的严重程度,就很难明白如今这‘零记录’的获得有多么不易。”郴州市公路管理局纪委书记曾小坪颇有感慨。
“多拉快跑”是公路货运的常见现象。在有色金属和煤炭资源丰富的郴州,车辆超限超载率更是一度高达86.49%,是湖南省乃至全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上的超限超载“重灾区”。
在黄腊塘治超站站长欧阳起湘的记忆中,“路面平整”、“通行良好”等词语,很难与站门口的这条S214线联系起来。
“煤车多,矿车多,几乎没有不超载的。一台限重40吨的货车,居然能超载到140吨,比一个火车皮的载重还要多!”
因超载“泛滥”,S214线的路面由油路改成水泥,又由水泥改成了油路,无法改变的是路面破损,事故易发,常年拥堵。在郴州,每年有近1亿元资金投入到公路养护,仍难保路桥畅通。更令人心痛的是,每年70%的交通事故由超限超载引发,在超限超载运输事故中伤亡的人数超过安全事故伤亡总数的50%。
2011年3月,郴州向超限超载“宣战”。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治超相关的19个部门25名正处级官员为成员的治超领导小组,随即成立。“以前是公路部门一家治超,现在是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合力治超。”在曾小坪看来,治超主体的转变,成为治超见实效的关键。
郴州在全市原有9个治超站的基础上,增设了14个治超卸载场和30个执勤点,每天有上千人上路值勤巡查,路面执法做到逢车必检、逢超必卸、逢超必罚。
与治超工作相配合的一整套考核问责机制同时启动,县市区的行政一把手成为考核问责的直接对象。为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治超、监督治超的积极性,郴州市政府还从财政拿出100万元,实行有奖举报。
除了路面打击,更有源头防范。在华新水泥郴州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进出车辆均要先过磅秤,如有超载,原料运输车辆进不来,装载水泥车辆出不去。曾小坪告诉记者,郴州正在计划为治超重点监控范围内的企业安装“自动计量仪”,车辆装载货物时,由仪器自动控制装载量,让货车在出厂时便与超载“绝缘”。
管了货物,还要管车。以超载为目的的改装车辆,被郴州人称为“马槽车”。在黄腊塘治超站,欧阳起湘向记者出示了一套资料汇编,足足5大本,桂阳县所有货运车辆的档案,全部记录在案。据统计,在郴州市开展的“割马槽”专项行动中,全市共有1.1万台“马槽车”被恢复了原貌。
据统计,“治超风暴”使郴州车辆超限超载率降到了0.13%,全市同比少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24起,货运行驶时速由之前的40公里提升至60公里。
谢文龙是郴州市桂阳县的一名货运个体户。聊起“治超”带来的变化,小伙子的话很直白:“如今,不仅路好走了,开车轻松了,车子的维修成本也低了,以前一个月要换3个胎,现在3个月才换一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