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港航发展全面提速 “黄金水道”蓄势腾飞
2011-1-30 21:3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五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于江西港航系统而言,“十一五”的五年是励精图治、变革创新的五年,是水运建设低位突破,港航发展提质加速的五年,是水运发展的“黄金五年”……
港口、航 -
道建设提质升级
高度重视和积极致力改善水运基础设施条件,是“十一五”我省水运建设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一五”期间,江西水运把握全国“加快内河航运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家战略实施的发展机遇,以《“十一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和《策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升水运发展水平》战略为总抓手,重点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水运发展实现历史新跨越,呈现出“发展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5年来,全省水运建设总投资31.5亿元(含社会投资),是“十五”期间的3.7倍;全省三级以上航道突破400公里,达499公里。新增港口年通过能力977万吨,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41万标箱。
加快“两横一纵”国家干线高等级航道建设,提升赣江与长江对接效益和能力,先后投入6.4亿元,整治赣江航道399公里,有效提升了赣江的通过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赣江(南昌-湖口)三级航道的建成开创了江西高等级航道新篇章。
此外,先后建成樟树至南昌段94公里三级航道整治工程、赣江东河南昌至瓢山段87公里四级航道整治工程,列入部、省重点工程的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顺利进入主体工程建设期。全省三级以上航道突破400公里,达499公里(含长江段156公里),建成四级航道87公里。
港口建设方面,以九江、南昌两个全国主要港口和赣江中游港口群为建设重点。
九江港建设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及汽车滚装等货种为主,以物流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为方向,全面启动了152公里岸线的沿江大开发。九江正在逐步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长江中游综合运输核心枢纽港口。
南昌港正按照规划建设南昌新港工程,着力打造以集装箱、能源、原材料及产成品、矿建材料运输为主,兼顾旅游客运的综合性港口,形成一港九区的新格局。2010年,江西省交通运输厅与南昌市合作开展了以南昌新港为核心的南昌新港产业城规划工作,集合建成综合交通物流、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群,打造江西省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通门户”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江西水运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了水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承载能力。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沿江城市建设和区域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依托内河水运资源,江西沿长江、赣江形成了钢铁、发电、造船、水泥等工业走廊,沿江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水运经济稳步发展
“十五”以来,省港航局在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航道通航能力、港口集疏运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加强统一规划、行业政策、标准规则、监督指导和综合协调等职责,对水运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和水运经济运行实施有效调节,促进了水运经济的平稳发展。
各级港航部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在税收等方面对水运企业给予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拓展水运企业投融资的渠道。同时,积极促进水运企业之间、水运企业与货主间、个体船主和水运企业间,实行联合、联盟、合作经营、互利共赢,水运要素向规模企业加速转移。
特别是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江西水运各项主要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对此,江西港航管理部门冷静判断、从容应对,果断实施了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促进银企合作等六个方面14条应对措施。有效遏制了水运经济增速的下滑,保持了水运行业在危机影响下稳健发展。
2010年,省港航局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液货危险品运输企业资源整合试点工作,确定对5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帮扶,促进省内水运企业发展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与此同时,加快推动船型标准化,从经济补贴、政策优惠等多方面,鼓励水运企业淘汰低质量、小吨位、老旧船舶,优化运力结构,使全省运输船舶平均载重吨达到600吨以上。目前,已经制定颁发了《江西省内河船舶发展规划》、《长江—赣江船型主尺度系列标准》、《标准船型技术方案》等规范标准。并开工建造两艘标准示范船舶,计划三年内拆除300艘老旧船舶。
江西水运基础设施全面改观,运力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有力地促进了水运生产力发展,水运能力和效益大幅提高。
近五年,全省船舶运力每年以两位数增长,船舶总吨位从2005年的82.3万吨增加到2009年 146.4万吨,船舶吨位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内河运输船舶平均吨位由2005年的266吨提高到2010年的571载重吨,增幅为214%。
2000到2009年,全省水路货运量由1131.9万吨增加到5254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由22.42亿吨公里增加到130.76亿吨公里,增幅分别为364.1%和483.2%。港口货物吞吐量由0.18 亿吨增加到1.5亿吨,增幅为733.3%。
水运安全保障有力
保障水路运输安全事关水运行业的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年来,江西港航系统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为宗旨,紧紧围绕安全稳定,强化监管,立足长效管理,标本兼治,不断提升安全监管、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十一”五期间,全省未发生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水上交通安全死亡人数均控制在省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数以内,确保了一方平安。
——积极应对形势变化,保障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在监管矛盾和压力日益加大的形势下,实施辖区安全长效管理。完善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机构,建立了省、市、县、所、海事执法岗位五级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网络,强化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水域、重点船舶的安全管理;坚持长效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预防和处置水上交通事故能力有明显提升。江西连续20年稳定了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基本实现了水上交通安全与水运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标。
——建立完善了水上搜救、水路运输、航道保通、船舶污染防控等系列应急预案,实战演练,提升了水上安全保障的实战能力,建立了政府领导下的水上安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水上安全管理职责,落实了责任机制,安全发展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
——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投资5亿多元,新建50余处基层办公用房,建造工作船艇百余艘,建成省水上搜救中心和鄱阳湖分中心,购置了水上搜救指挥船和大型救捞船。海事监管体系初具雏形,监管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各级船检机构在省内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和多种类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以船检质量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持续加大投入,强化验船师培训,积极开展船检技术交流,船检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围绕打造安全畅通航道,航道管理机构未雨绸缪,密切关注水情,加强水深测报工作,加大重点浅段疏浚投入,迅速处置突发堵航事件。赣江主航道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全省支流航道的通航保证率达到目标要求,保障了客运船舶、急需物资和危险品船舶的运输安全航道。
管理机制日趋完善
改革创新是江西水运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9年12月29日,统一高效的“江西省港航管理局”挂牌运行,全省水路交通管理体制取得重要突破。统一的港航管理体制运行一年来在改革创新大项目建设、引领行业发展、提升行政效能等诸多方面彰显了活力和成效。特别是争取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策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升水运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对我省水运发展的具有重要导向和示范作用,有关财政投资水运建设的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的重要创新和重大突破,成为省政府加快水运发展的纲领性“壹”号方针政策。
管理体制的变革,促进了管理思路、管理方式的转变。2010年初,省港航局在南昌、九江、宜春、上饶、吉安等设区市(赣江干线)的运政、海事执法机构开展联合执法试点工作,进一步强化执法职能,形成执法合力,并积极探索合署办公,着力形成“执法和谐、保障有力、齐抓共管、共建文明”的管理格局,进一步优化了水运发展环境。
2010年10月28日,江西省水上搜救中心揭牌成立,省水上搜救中心应急指挥平台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随着省水上搜救中心应急指挥平台的建成,为全省港航信息化管理搭建起完备的基础平台。
“十一五”期间,江西港航系统按照建设服务型行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港航管理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减少了三分之二的行政许可项目,严格按《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实施行政许可, 2009年又进一步下放了审批权限,缩短了三分之一的审批时间;实行政务公开,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了与行政相对人的联系制度、形成了管理双方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注重建章立制,相继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操作性颇强的制度规定,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赢得了全省水运行业从业者和社会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精神文明建设花繁果硕
“十一五”期间,在水运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之花璀璨开放。
五年来,江西港航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文明创建、文化建设呈现出与经济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喜人局面,
——凝炼港航精神。江西水运行业在60余年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形成港航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港航局组建以来,更加重视文化建设,注重丰富发展的文化内涵,将文化建设融入管理、经营、服务之中,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深入实践和身体力行,凝聚出“求实、创新、力行、清正”江西港航精神,使港航精神成为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昂扬向上、团结奋斗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扩大了行业社会影响力。
——培树先进典型。注重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示范作用,近年来,培养、挖掘、选树了江西港航系统自身的先进典型,长期义务打捞垃圾的龚久印、熟练掌握航道线路的万志群、带领企业谋改革创新之路的熊武勇和在上犹“7.26”灾情救援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使职工远学有目标,近学有榜样。
——文明创建结硕果。以构建和谐安全水路交通发展环境为目标,全省港航系统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健全法制,改革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省港航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上海世博会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工作集体三等功,先后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交通文明行业、全国海事系统文明达标单位,被江西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西省第二、三届文明行业,第九、十、十一届省级文明单位。全系统获省级文明单位24个,全国交通文明行业1个,全国交通运输文明单位1个,全国交通行业文明示范窗口1个,全国海事系统文明达标单位7个,全国海事系统文明执法示范窗口标兵1个,全国海事系统文明执法示范窗口8个,省直青年文明号1个,全省交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9个,市级文明单位48个,县(区)级文明单位18个,文明单位比例达95%。
科学发展铸辉煌,改革创新谱新篇。“十一五”的发展成就,为“十二五”江西水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江西港航正在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迎接水运发展的更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