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烟台保税港区 政策“高地”凸显磁场效应
2011-1-8 10: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保税港区是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通关最便捷的特殊经济区域。这个含金量极高的“聚宝盆”,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拉动作用不可低估。2009年烟台保税港区成功获批,这是全国第十三家、省内第二家保税港区,也是全国第一家以出口加工区和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的保税港区。经过紧张筹建,目前各项功能趋于完备,即将开关运作,其“政策高地”效应,必将成为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强力引擎。
走进烟台保税港区,记者看到,正在为企业代办进出口手续的报关员李荣忙得不可开交,他告诉记者,自从利用保税港区平台开展保税物流业务,各公司出口业务量一路攀升,但业务花费不升反降:“以前办理即进即出业务需要辗转境外才能退税,现在家门口的保税港区就能直接退税,从时间上、运输成本上都为企业节省很多费用。我们代理的企业每年2000万美元的出口额来算,财务费用节省上百万元。”
作为保税港区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功能,保税物流功能给从事国际采购、配送和进出口分拨的企业带来不小的实惠。我市众多电子信息企业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种类型号繁多,而且供货商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到达国内市场的海运周期长,很难满足生产厂商的需求。现在,通过保税港区,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烟台海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瑞敏:“这样,公司就可在保税港区设立物流分拨中心,将采购的原材料及零部件集中存放在保税港区,再按企业生产需要进行分流,采用分批入区、集中报关的方式,既缓交了海关各项税收,又降低买家风险和资金负担,还节约运输和配送成本,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推动了生产效益最大化。”
烟台保税港区的设立不仅让企业享受到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服务,而且将有力地推进烟台港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的进程。
作为我市进出口贸易的“桥头堡”,烟台港是连接东北三省、环渤海经济圈的门户之一。此前由于港区不具有保税功能,致使相当一部分国际进出口货物到其他港口中转。而烟台保税港区设立后,“港区一体化”、“前港后区”的优势格局,势必将烟台港的集装箱运输装卸功能与货物的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业务,以及与国际航运配套的金融、保险、代理、理赔、检测等服务业务互相延伸渗透,有效结合,破解港口发展瓶颈;同时,烟台口岸在保税港区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将大大简化船舶进出港手续,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形成与青岛、天津、大连合作竞争的优势。烟台港集团公司副总裁张韶纲:“烟台保税港区的设立,使烟台港在地理位置的优势下,插上了政策的翅膀,为区内腹地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流构筑起了“通达立交”,将有力吸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集聚,使港口的价值被深度开发。2011年,保税港区的10个码头泊位将全部投入运营,到时烟台港吞吐量整体规模将会增长22%,十二五期间,烟台港将发挥保税港区的政策利好效应,加快发展步伐,预计十二五末,港口吞吐量将达到2.3亿吨,完成亿吨大港向一流强港转变。”
站在烟台保税港区通关中心楼顶俯瞰,港区全貌尽收眼底。这个不起眼的弹丸之地,正在聚集起烟台新的发展活力。烟台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于华文:“保税港区的诞生,使我们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中抢占了政策的高地,在烟台1.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只是一个点,但是用好这个“点”,就能起到以点带面、以点活面、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推动我们烟台在新一轮发展中走上又好又快的轨道。”(记者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