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菱汽车召开2011年度商务大会
2011-1-9 15:0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枭冬
最事件
继 “最数据”后,本期特别推出年终盘点系列报道之 “最事件”篇,通过 “最郁闷”、 “最闹心”、“最给力”等九个章节重温虎年汽车岁月。
对于房价的只涨不跌,人们给出的态度是“惊悚”;对于物价的接连上扬,人们给出的表情是“惊恐”;而对于汽车市场2010年的热情暴棚,相信更多人愿意给出的答案是“惊喜”。
是的,就是惊喜。不止是1800万辆的产销业绩,不止是北京车展、广州车展的鼎沸人气,也不止是吉利之于沃尔沃,投资及经济环境之于重型车高增长……一切的一切,都在用令人惊喜的表现,浓墨重彩着2010年的汽车产业。与此同时,也在为2011年的汽车市场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只是,说到惊喜,其实也会联想到惊诧、惊异,甚至惊慌等诸多感受。所以,回顾2010年重大事件时还是不难发现,惊喜之外,还有郁闷、无奈、给力、骄傲等等属于2010年汽车市场的“情绪”标签。
最 郁 闷
对于2010年的汽车市场,谈到最压抑和最郁闷的企业,或许就非丰田莫属了。为什么这么说?只因为2009年年初席卷全球的“召回门”,一开始便为它的2010年投下了重重的阴影。
回顾事件始末,关于丰田召回门的众多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各大汽车媒体的头条。而据相关机构预计,丰田召回和停售汽车带来的损失至少达到10亿美元。甚至比这更严重的,即不管事情最终结局怎样,丰田品牌形象因此严重受损的事实都无可避免。
另一方面,召回门的影响随后还进一步扩大化:马自达、长安铃木等数家知名汽车品牌也相继召回一定数量的问题车型。
当然,把话说回来,召回门其实也有一定积极意义,它让消费者开始越发关注汽车质量问题,对中国汽车召回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最 无 奈
对于车主来说,在车辆的使用方面,油费始终都是其内心深处的一道伤疤。特别对那些常年跑在路上搞运输的物流用户来讲,每月油费的开支还关乎其经营情况。
回望2010年,共有4次油价调整:三升一降。对此,即便有的消费者嘴上说“无所谓”,可心里还是多有不满。况且,除了油费,在维修、保养等用车成本方面,消费者的投诉声也不算少,这些“实在令人很无奈”。
最 闹 心
近两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新的产销记录一次次被打破,越来越大的汽车保有量,和越来越拥堵的城市交通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甚至很多人开始质疑:“汽车多了,路却更难走了!”
这其实并非汽车本身惹的祸。人们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是一种权利,一味地责怪汽车市场的繁荣发展加重了交通及环境的压力是不公平的。想想看,在现有条件下,如果没有私家车用作代步、没有大货车天天负责物流运输,人们的生活又会怎样?
故而,当有关部门期待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法控制汽车数量的增长时,消费者慢慢接受了,但还是更愿意看到其他的解决方案根治交通拥堵、停车困难、货车进城不便等问题;以及通过适当的管理和规划,加速公共交通的建设发展,让百姓出行更加便捷。
况且,中国目前汽车人均占有水平,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广大的中西部、农村、中小城市,还急需汽车产品改善交通、加强运输。因此,千万不能因为大城市拥堵而阻滞汽车行业的发展,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最 风 光
尽管2009年风传一整年的四川腾中重工没有如愿拿下美国那匹“悍马”,但还有一个值得尊敬的民企早在2009年就几乎敲定了沃尔沃轿车的收购权,它就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2010年年中,吉利和福特终于完成了全部交易。
对此,李书福强调要用中医的方法“调理”沃尔沃。他表示,未来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轿车是兄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父子之间的关系。至于外媒,则称李书福为中国的亨利·福特,沃尔沃汽车年产量翻番的目标也被写入李书福的计划当中。
而且,2010年,确实发生了很多“合资、兼并”事件。比如北汽福田和戴姆勒卡车合资项目已通过审批,江淮和美国纳威司达和卡特彼勒的合资公司NC2 正式签署了《中重卡合资项目》协议,韩国现代也与四川南骏签署了合作协议成立商用车合资公司。
最 给 力
如果不考虑相互都有交集的因素,今年以来汽车市场上表现最给力的三大类别的汽车,应该分别为自主品牌、小排量车以及重型车产品。其中,商用车中的重型车表现非常抢眼。
据统计,2010年前11个月,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94.82万辆和394.62万辆,同比增长28.96%和31.44%。而重型车去年销量超过100万台的业绩不仅令人刮目相看,其增幅更是令人惊叹。
据了解,很多商用车企业在布置2011年销售任务的时候,仍将赌注继续压在重型车身上。现有的对于“市场将会大幅度回落”的预测,并没有动摇广大商家的信心。
最 实 效
很多人都在讲,中国汽车市场是“政策市”。这种说法即便有所偏颇,但也确实反映出,一项好的汽车政策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促进作用会多大。比如2010年底这段时间,很多人士和机构都在呼吁,继续实施或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方面就表示,相关政策的调整的确起到了调节国内车市销量及产品结构的作用。一些行业专家则表示,期待人人开上汽车,希望政策激励还能再加把劲;特别是对商用车用户,更该在政策支持上有所体现。
最 人 气
关于汽车的话题天生就有人爱聊、爱听,而关于车展这个好“东西”,更是有人为之心醉不已。所以,很多地方车展的规模在逐年做大,很多企业对车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像2010年的两大汽车展会,2010年上半年的北京车展和2010年年底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都是来头不小。据介绍,两大车展均创下了各自新的记录,无论是在展览面积,参展车型以及观众人数上,均是历年之最。
而和往年不太相同的是,2010年商用车展会人气也特别足。比如在梁山举办的专用汽车博览会,和当地的水浒文化节“打包”举办,影响力更上一层楼不说,展会所取得的“战绩”也很了不起——数十亿元的投资就此花落梁山。
还有专注于卡车领域的济南卡车展以及太原卡车展。尽管两大展会专业性较强,受众群体相对较窄,但从去年的展会规模和观展情况去看,其发展势头还是非常强劲的。
最 热 门
倘若评选行业最热门话题,新能源车当之无愧。2010年,不止政府有关部门不间断地为新能源车鼓劲,出台了不少政策和措施;很多企业也开始行动,将新能源车看做日后角力市场的一个杀手锏。
其中,在政策上,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今年由13个扩大到20个,下一步还将扩大至25个;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亦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试点启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同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有望近期出台。据已曝光的内容显示,未来10年政府财政将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方面,上海汽车、长安汽车、一汽集团等16家央企此前特别成立了“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2010年长达半年的上海世博会期间,上千辆中国新能源车完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示范应用,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等多种方案的新能源车型,成为世博会一道流动风景线。还有新能源卡车、客车的陆续亮相,让人更加相信该产业的美好前景。
最 舍 本
不管是为发展新能源车,还是为做大三四线汽车市场,现在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家都开始产能扩建的浩大工程。这一方面取决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给了很多汽车厂家莫大的信心;一方面也因为产能过剩的风险比之产能不足的遗憾要小很多。
对于大多数商用车生产企业来说,主要通过对旧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以及新建生产基地来扩大产能。此外,不少其他领域的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卡车市场,也增加了商用车产能。
2010年年初,福田投资26亿元用于欧曼GTL重卡技改项目。完成后,欧曼重卡总产能将达到16万辆,成为国内最大重型卡车生产基地;新进入卡车领域的徐工,投资20亿元打造重型汽车生产基地,目标是在2015年实现5万辆卡车的销量。
轻卡方面,一汽10万辆产能轻卡新基地近日投产;江淮投资4亿元建设的山东青州轻卡生产基地,规划产能为10万辆;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公司投资1.4亿元建设的轻型卡车生产线,也在2010年结束之前正式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