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步伐 幸福英德起航
2011-2-27 13: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英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三促进一保持”战略和清远市“抓提速、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的部署,以“快干事、干成事”的要求和“变化”的绩业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GDP连续七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经济工作取得清远市“七连冠”。据2009年和2010年发布的《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显示,英德的经济“综合发展力”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分别排名第十三位和第十位,在山区县(市)中稳居第二名。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焦莹
特约通讯员 黄振生
喜人
成绩
工业发展拉动经济高速增长
英德市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园建设,以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工业园、浙商展业基地、青塘-白沙陶瓷工业园等为重点,着力引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器、精细化工、陶瓷等业内知名企业,逐步形成规模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去年,该市新签约项目126宗,同比增长10%;合同投资金额271.5亿元,其中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有40个,产业结构向深加工型及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在大项目的推动下,英德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0.67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人均生产总值21090元,增长22.4%;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亿元,增长41.07%,成为清远市首个突破11亿元大关的县(市、区),总量在全省山区县(市)中排名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6085元,比增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1亿元,比增25%;完成工业总产值430亿元,比增55.1%;实际利用外资8556万美元,比增25.5%;完成外贸出口总额2.11亿美元,比增1.43倍,增速在清远各县(市、区)排名第一。
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英德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一产、做强二产、繁荣三产。全力打造粮油、甘蔗、蔬菜、蚕桑、茶业、水果、麻竹笋、丰产林、水产养殖及畜禽养殖等十大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效益和带动能力显著提升。目前,该市有省级、清远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4家;新引进和培育佛山农民创业园、食用菌生产基地、德宝生态养殖等大型农业企业7家,计划总投资44.54亿元。“我和你”牌英德红茶在上海茶博会上获得金奖,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6.62亿元;“英德沙糖桔”荣获“中华名果”称号。
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该市仙湖温泉度假区获批“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企业;奇洞温泉度假区创建4A级景区已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定;投资30亿元的广晟生态城项目顺利落户,宝晶宫、金海湾、宝墩湖、中海温泉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顺利推进。此外,成功举办清远(英德)温泉节、“央视《寻宝》走进英德”中国英石文化节、清远市第二届沙糖桔旅游文化节等活动,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蓬勃发展。2010年共接待游客358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16.3%。
山水宜居名城初成形
根据“一江两岸山水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该市大力实施市区东连、南改、西接和北拓,着力打造休闲、生态、宜居的水城英德,力争到2015年市区人口达4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观音山大道、迎宾大道等一批项目基本完工;月桂湖开挖以及浈阳湖、仙水湖整治等城市湖景工程加快推进;体育文化休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山水文化特色城市魅力逐步显现。
随着一批市政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环境的不断优化,及沃尔玛、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屈臣氏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凤凰城、盛世豪园等一批高品位花园小区相继建成,英德的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和承载力大幅增强。目前,城区面积已扩大到2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户籍人口达22万。
民生事业惠及万家
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去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2%和8.0%;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896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5196人;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积极实施整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社会扶贫等“四大扶贫工程”,着力打造西牛镇花塘村碧桂园绿色产业扶贫基地、佛山顺德扶贫产业基地,积极组织开展“温暖行动”进万家、“扶贫济困日”等活动,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98亿元,帮助7393户贫困户30037人实现脱贫;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9.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文化事业硕果累累,顺利完成新“三馆”、中华英石园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
展望
“八个强力推进”建设幸福英德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英德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建和谐社会这一主线,着力打造“现代工业强市、山水宜居名城、旅游休闲胜地”,以“八个强力推进”实新一年的目标任务。
强力推进扩大内需战略,增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力配合国家和省加快武广专线英德客运站、广乐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银英公路扩建、英红产业大道二期等一批交通项目建设,努力构建快速便捷交通大网络。大力推进六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500千伏库湾输变电工程等电网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抓好海螺、台泥、鸿泰、佳纳等投产项目的跟踪服务,争取仁科水泥、仙湖温泉、新南华水泥等在(筹)建项目尽快投产发挥效益。
强力推进现代工业强市建设,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促进工业发展从“耗能型、分散型、普通型”向“生态型、集约型、精品型”转变,工业格局从“两水一矿”(水泥、水电、矿产)为主体向“两电一机”(电子、电器、机械装备)为主体转变。举全市之力支持、配合顺德(英德)产业园尽快建成,发挥效益。加快推进陶瓷、浮法玻璃、精细化工等行业发展,同时做强做优水泥、电力等核心产业,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形成多元化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强力推进山水宜居名城建设,打造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按照现代中等城市的规模和人口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重点发展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并要求各镇街突出本地特色完善规划修编,以科学规划引领城镇扩容提质。抓好英德人民广场、文化广场、月桂湖、绿色生态园、金子山公园、东岸滨江公园等一批惠民项目建设。以深入推进“三边”整治、城乡清洁工程、创建宜居城乡等活动为抓手,努力建设安居、康居、乐居的宜居环境,精心构筑幸福家园。
强力推进旅游休闲胜地建设,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抓好仙湖温泉、中海温泉、水边温泉、广晟生态城、宝墩湖休闲度假区等项目的推进和现有旅游景区的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粤北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加快大站物流中心和冬瓜铺物流化工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现代物流集散中心。
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推广“公司(农合组织)+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增强龙头企业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立足蚕桑、麻竹笋、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引导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争创名优产品商标,提高市场竞争力。
强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推进“新三馆”功能设施完善及市文化广场、镇村文化体育广场等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做大做强英石文化、茶文化、温泉文化、溶洞文化等产业为重点,加快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促进全市文化产业上规模、提档次。
强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更加幸福和谐的英德。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入推进教育创强创优工程,力争创建2个以上省级教育强镇和1所省一级学校。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带就业战略,力争创建为省级创业城市。抓好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强力推进党的全面建设,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以“城乡互动,结对共建”、“三级联创”和国有企业争创“四强四优”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两德”兄弟连共建产业园
去年12月16日,顺德与英德两地政府签约,由顺德投资300亿元在英德建36平方公里的区域经济产业园。两地共建新型区域合作模范园,这在广东省尚属首次。这一探索全新模式破解发展难题的举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被省委书记汪洋誉为“思想解放的产物,开拓创新的举措”。
顺德(英德)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1200亩,主要为顺德制造企业服务,其中包括家电、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以及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园区GDP、工业总产值、地方税收等收益对半分成,合作期限为25年。到2020年基本完成产业园建设,目标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GDP达到200亿元,基本建成一个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25年的合作期满后,产业园移交英德市管理。
英德将把该园作为今年“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主动对接、优化服务、加强协调、配套生产生活设施等措施,推进园区加快规划建设,集全市之力支持、配合、办好顺德(英德)产业园,努力把园区打造成精品示范园、现代产业新城和英德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该园区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期就绪,起步区1200亩用地已完成征地拆迁,产业园范围红线图绘制、土地使用情况摸底调查等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英德名片
中国英石之乡
中国红茶之乡
中国砂糖桔之乡
中国麻竹笋之乡
中国蚕桑之乡
中国果蔗之乡
中国水泥之都
中国女足之乡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广东省文明城市
广东省卫生城市
广东省旅游强市
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总 策 划:杨兴锋 雷广财 黄常开
执行策划:王进江 梁有华 达海军
采写统筹:达海军 编辑统筹:蔡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