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强国”应上升到国家战略
2011-2-27 15:1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孟庆乾
建设民航强国,是几代中国民航人的梦想。民航成立60多年来,中国民航人白手起家、历经艰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中国民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民航强国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正可谓恰逢其时、大势所趋。
民航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发展的沃土,依赖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民航强国战略目标也必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大机遇与矛盾凸现期,国家社会经济的转型对发展方式的冲击,使得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空间布局有了新趋势,城市发展有了新形态,为了满足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诉求,将建设民航强国战略进一步做实,上升为国家战略非常必要。民航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重要作用,国家应从空域体制、资本结构、产业布局和服务流程方面加快民航改革,提高航空业运行效率,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全球战略服务。
在不到7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新加坡作为亚洲最重要的航空枢纽,民航业为其GDP贡献了22个百分点。可以这样说,这与新加坡的民航强国建设密不可分。航空公司是整个航空运输产业链的主体,建设民航强国,国家应在确保航空运输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的可控状态的基础上,从宏观上优化我国航空公司的结构,建立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我国大网络型航空公司构建全球航线网络,提升国内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国家要在战略层面上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以降低航空公司运营成本,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要将航空物流纳入到国家物流振兴规划中,物流仅仅依靠地面公路运输是没有多少附加值的,要提高效率,核心在航空。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中国虽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大国,但发展水平还不高,依然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空域资源不足,通用航空发展严重滞后,基础支撑作用难以发挥,国际竞争力较弱,支线航空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健全,高铁冲击,科技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国家只有及时采取措施、统筹考虑、妥善解决,才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才能增强中国民航的国际竞争力,才能逐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民航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民航业的发展实质上也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谋划,自上而下地制定民航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并以法律形式提供制度保障,为落实民航强国战略提供一个更强大的动力,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民航强国建设是个体系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体现国家意志的总体战略,需要整个航空服务链中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力。民航强国建设需要在空域体制改革、航线网络优化、安检效率提高、“空铁联运”枢纽建设、海关及边防相应政策出台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改革,这些都需要国家层面的进一步支持。“十二五”既是交通运输加快建设、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早日将民航的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层面通盘考虑,加快《航空法》的修订步伐以及“一站式通关”、“落地签”等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重新审视、修订促进民航乃至整个交通行业的战略,进行必要的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已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济南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护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