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港口资讯

抒写西安国际港务区“旭日阳刚”

2011-3-19 16:2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许鹏 温格林 杨恒
    一米八零的身高,一副金丝眼镜,举手投足间透出学者式的温文尔雅——博学、睿智、理性、热忱、幽默、健谈、实干等七种色彩构成了韩松完整、独特的“性格光谱”。
    在媒体眼里,他是优秀的策划大师;在外商眼里,他是最好的CEO;在经济学家眼里,他是城市运营的专家……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解构方式——这就是西安市副市长韩松。
    顺着他走过的方向,人们看到了星巴克、地铁时代、2006盛典西安、欧亚经济论坛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崛起。
    而今,我们再度看到了西北惟一一个综合保税区的获批,这一切无不表示着西安国际化大未来的临近。
国际港务区正月里的四喜临门
    刚刚送走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的调研,又迎来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的视察。其间,还与海尔集团、陕西电子信息集团、西安迈科国际金属集团进行了集中签约——从正月初七到正月十四,迎了个“三喜临门”,韩松忙了个不亦乐乎。
    2月14日,正在布置工作的时候,韩松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一阵简短的耳语,挂了电话,他抬头合目数秒,然后颇显淡定地对周围的人说:“兄弟们!就在今天下午,批了!”
    这种淡定并未能抑制住“兄弟们”的狂喜,几个年轻人禁不住欢呼雀跃——西安等待国家正式批复设立综合保税区已经整整两年,而今,终于功德圆满。
    竟然是个“四喜临门”。
    一米八零的身高,一副金丝眼镜,举手投足间透出学者式的温文尔雅——博学、睿智、理性、热忱、幽默、健谈、实干等七种色彩构成了韩松完整、独特的“性格光谱”。生长于山东、成长于北京的韩松如今的最爱,是西安——这座正在焕发活力的古老城市已让他无条件地融入全部,他被调任西安任副市长已5个年头。
    如今的韩松,依然很“西安”。我们顺着他走过的方向,看到了星巴克、地铁时代、2006盛典西安、欧亚经济论坛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崛起。而今,我们再度看到了西北惟一一个综合保税区的获批,这一切无不表示着西安国际化大未来的临近。
    有一次,听到外省电视台主持人在介绍羊肉泡馍时说,这东西就适合端一碗,蹲在大漠风沙里吃,那些外地人对西安的一知半解让他很“纠结”,在他心目中,大西安的未来应该是个可以与世界同时律动的国际化大都市。
    众所周知,西安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城市,从传统意义上讲,西安永远不可能成为海港城市,而现代经济领域早已得出结论——临港产业的发达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快速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普遍共识。
    2008年6月5日,韩松肩负起了一项使命:身兼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之职,带领西安国际港务区年轻的团队“开疆拓土”,在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西安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内陆港、全球商贸物流中心和世界一流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构筑内陆型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韩松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管理专业学士、公共管理硕士,曾在国家商务部、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工商总局就职。这使他有机会长期参与国际贸易与合作事务,从而深谙双边、多边经济贸易商务谈判技巧、熟稔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运行“游戏规则”,他还曾参与中国加入GATT的谈判。现在,这些“外向型背景”都成为他领导国际港务区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之一。
    以此看来,韩松执掌西安国际港务区,恰如天作之合。
旭日阳刚很 “潮”很 “给力”
    从彼时起,韩松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断地告诉每一位朋友,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功能和定位,紧接着则要做好准备,回答朋友们不理解的提问:不沿边、不临海的西安如何发展临港经济?“设立、建设、运营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从全球视野出发,立足陕西、西安实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兑现西安城市价值、推进西安城市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陇海-兰新线与沿海港口相连,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上最大的中心枢纽城市,港口的一切功能都可以在西安前置实现,包括保税功能。”
    现在,韩松经常告诉别人:“西安国际港务区是西部的‘旭日阳刚’!”——其前景如旭日朝阳,其脉动活力阳刚。
    事实上,在很多人眼里,他也很“旭日阳刚”,用他自己的话说,和旭日阳刚一样,他也是一个奋力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
    这种形容的确很“潮”,很“给力”。
    2010年,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及,“积极研究设立西安内陆港型综合保税区”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的宏观背景下,“积极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的描述再度被写入党中央第11号文件,这都是对“旭日阳刚”的认可。
    作为西安综合保税区起步区项目,西安保税物流中心已经顺利通过西安海关等部门的联合预验收,该项目与国际港务区内另一重大项目——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共同构成西安国际内陆港的功能平台。“整个西北的有进出口业务需求的企业,再也不用跑向沿海港口办理手续了,在西安,他们将享受到一切可以享受到的保税和退税政策;而那些具有进出口加工需求的企业,大可将产业向西部转移。”为此,韩松反复地讲述着一个有关“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国际内陆港的曼妙故事。
    韩松相信,西安综合保税区和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的功能连接和叠加,将产生“1+1+1>3”的效应。作为承载西安市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新生开发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建设受到了来自中央、省市等多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而利用、运用好这种放大了的叠加效应,就自然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发展模式。
    正是在探索中形成的这套模式,在2010年引发了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工信部、海关总署等多个国家部委领导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家、产业经济学家们研究的兴趣——针对“国际内陆港模式”的密集调研缘于国家层面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开发区的高度重视,折射出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对推动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在此后,各方的研究成果、以及所提出真知灼见也成为“国际内陆港发展模式”的重要补充。

国际内陆港大西安的城市新禀赋
    每当提及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时候,韩松都会觉得自己有些“紧张”,这种情绪的根本是有太多话要说的兴奋;而当你将西安国际港务区误解为一个单纯的国际内陆港的时候,韩松就会第一时间纠正你的偏差。
    无论如何,韩松所从事的事业,都使他看起来具有史诗般的气质。“国际内陆港,只是西安国际港务区核心功能区。这好比是台高效的引擎——但只有引擎的车子是不会跑起来的。”韩松笑着打了个比方说,“国际内陆港,将是现在的西安的城市新禀赋,而在未来,则是国际化大西安的核心战略资源和最大的比较优势!”
    韩松说,园区将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的特殊政策优势和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西安公路码头的强大运力所构成的口岸功能平台,与区内的国内贸易区、国际贸易区、综合服务区(物流CBD)、应急物流园区、居住配套区等功能区共同实现西安国际港务区强大的物流功能互动,从而形成服务于西安、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承接国际国内梯次产业转移的现代服务业洼地。
    在韩松心里,他们并不是为西安国际港务区本身建设园区,他和他的团队一次次在公开场合向外界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西安被赋予了建设内陆型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的使命,国际港务区的建设则秉承这种使命而生,通过物流大通道的支撑,让西安的“五区两基地”的制造业、甚至包括陕西在内的整个西北五省的产业竞争力提升。
    于是,在与其他制造业园区、经济板块和具有需求的企业沟通时,韩松总是笑言:“你们来使用我们吧。”他期望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开发建设能够完善西安区域经济的产业配套功能。
    事实上,他的自信不无道理。
    西安国际港务区在引入海关、检验检疫、结汇银行、保险公司及货代公司等多家服务机构入驻后,将具有保税物流、国际中转分拨、全球采购、物流加工、物流配送、港口服务、物流信息平台搭建、物流人才培训、商贸集散及商品展示等多种功能,成为我国内地直通东部沿海地区、港澳台地区,以及通向日本、韩国、亚太地区、中亚地区、俄罗斯乃至欧洲大陆的对外开放的门户。
    在韩松和他的同事们的拼搏下,随着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的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聚集,以国际内陆港口岸服务功能平台为核心、以临港产业组团、国际贸易组团、国内贸易组团、信息产业组团、生产型服务业组团、生活性服务业组团等支撑的六大百亿产业组团体系将快速成形。
    围绕西安国际内陆港这个核心功能平台产生的现代物流产业聚集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西安华南城、西北出版物物流基地、西北医药物流基地等多个现代商贸物流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西安公路港、新加坡讯通西安分拨中心、西安华南城、国际内陆港现代物流企业总部聚集区、西安广汇汽车物流园、西北出版物物流基地、西北医药物流基地等一批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泰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中国电信、海尔集团、陕西电子信息集团、西安迈科国际金属集团等一批企业已和园区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此外,又与沃尔玛、联邦快递、马士基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和联想集团、中国移动等国内五百强企业以及台湾乡林集团、台湾特立集团等台企达成合作意向。
    这些企业和项目正在迅速形成六大百亿产业组团体系的重要支撑。
通江达海 国际化大都市的 “新丝路”
   “西安人喜欢怀念长安,怀念‘万国通商’的历史,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推动城市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重现这段历史的辉煌,把西安缔造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与其说韩松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官员,不如说他是个善于将故事变成现实的“导演”——这个故事题目叫作“买全球、卖全球”,故事的起点被他选在西安国际港务区。
    同很多西安的官员和老百姓一样,韩松也怀抱着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梦想,但有所不同的是,45岁的他有着山东人的直爽和固执,他欣赏那些善于讲故事的人,却憎恨那些仅会讲故事的人。于是,他对他和他的团队都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要求——不摆困难、不讲条件、攻坚克难、言出必践,为实现创业梦想不懈奋斗。
    “西安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关起门来自我欣赏过去的辉煌历史是不行的,要学会告诉世界西安的长处是什么,我们的梦想是什么。”
    韩松说,西安要成为更为开放、更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就需要更多的官员学会讲故事,通过与外界持续的沟通,把西安越来越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这需要包括国际港务区在内,西安所有区县、开发区共同推动。
    在他心里,综合保税区的成功获批并非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建设的高潮,现在他在谋划的,是如何推动西安国际港务区——东盟商务区的设立。
    “西安华南城集团已和东盟国家使馆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国际港务区将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我们计划把东盟商务区建设在西安华南城项目内,涵东盟国家为主题展示交易中心、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基地、中国-东盟区域性金融中心、东盟商务中心、生态休闲中心等板块。”韩松说,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和世界一流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规划定位之一是未来的“全球商贸物流中心”,从更为长远的目标来看,无论是欧盟、北美自贸区还是东盟自贸区,都将成为重要的合作对象,特别是随着新亚欧大陆桥沿线贸易便利化的实现,园区将承担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向西挺进的重任。
    “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基点,我们畅想建设一个中国面向中亚、中东以及欧盟的全新的自由贸易区。”韩松说,届时,西安将成为拥有“全球区域性金融结算中心”、“中国能源期货交易所”、“物联网应用产业基地”等国际大都市基因的现代大城。
    采访行将结束的时候,“西安现在的国际内陆港还是‘丑小鸭’,但我们的团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善于将故事变为现实——让白天鹅飞上蓝天。”说罢,韩松走向规划展示馆,那里有国际港务区大未来的缩影。
    我们对此充满信心,韩松脚下踏出的肯定是条新的“丝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