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即墨: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打造蓝色经济城

2011-3-29 15: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本土优势谋划即墨发展,2008年以来,即墨市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增强经济协调性和竞争力,加快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聚力建设经济总量更大、综合竞争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的蓝色经济新城,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9.5:55.7:34.8调整为7:56.1:36.9,拉起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大框架。 
  集群化发展汽车、造船、重型装备三大制造业
  从仅有毫不起眼的、零零星星的几个汽车零部件小企业,到崛起涉及总投资92.88亿元的30个重点项目的青岛汽车及零部件功能区,8.53平方公里核心区全部完成“九通一平”配套建设,仅用时一年半;
  轮船制造,从无到有,一举成为青岛新增工业功能区、山东省船舶制造业基地之一,1800吨级电动首制船于2010年11月成功下水交付使用;
  总投资约30亿元的庄明能源核电及重型容器锻件制造项目落户,即墨将成为中国核电装备业服务的第四个大型重工业锻造基地……
  短短三年时间,即墨的制造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已经立起了造船、汽车、重型装备制造业三大龙头,先进制造业正呈现出几何级“链式集聚”效应集群崛起,五年内有望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产值,并带动即墨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在“十二五”末占二产比重达65%以上。
  突破县域经济“小而全”、工业布局以镇为主的格局,即墨市产业未动,规划先行,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瞄准重点项目实施定向招商,以优惠政策引导同类项目向符合产业定位的同一区域聚集,打造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这种“链式集聚”已成为即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突出特色。
  引来一个项目,带来一批配套,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在青岛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基地内,总投资54亿元的青岛捷能汽轮机整体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和新建汽轮发电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四大动力集团”,预计未来5年,将形成“汽轮机、发电机、锅炉”电站成套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可吸引约60家配套企业落户,形成近50亿元的经济裙带效应。
  在女岛船舶制造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已投入4.5亿元,引进建设的总投资22亿元的扬帆船舶项目,目前已投入15.5亿元,完成了填海护岸、船坞围堰、舾装码头和机加工、船体车间建设,正在加快建设船坞、分段焊装车间、综合实验楼等工程,制造的1800吨级的第一艘船已于去年11月交付使用,明年底全省第一艘2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将在这个船厂下水。随着龙头项目的建设,功能区内船舶产业链的培育工作也全面展开,未来几年,该功能区内将陆续聚集起投资总额达140亿元的数百家配套企业。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庄明能源核电及重型容器锻件制造项目达产后年可生产各类特大型锻件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税收6.7亿元,该项目的落户不仅填补了即墨市重型装备制造业空白,配套企业也将蜂拥而至,将拉动即墨乃至青岛重型装备制造产业的蓄势崛起。
  在推动三大先进制造业迅猛崛起的同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该市一手抓龙头骨干企业的壮大,努力培育一批大型领军企业,一手抓中小企业的加快成长,形成中小企业繁荣发展的局面。
  在扶持龙头骨干企业方面,专门制定实施了3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1家以上、过50亿元企业3家以上、过10亿元企业15家以上的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战略,按照分类指导、梯次培育、政策倾斜、扶优壮强的原则,专门对龙头企业制定一对一的扶持政策,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规模加速膨胀,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步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去年,即发集团在应对危机中加大投入,新建成投产了总投资5亿元的新型功能性纤维项目和3000万美元的贵华针织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2980万美元的龙山染整项目,其中新型功能性纤维项目仅用了10个月就建成投产,而且实现了当年盈利,即发集团被青岛市评为“工业过万亿领军企业”;亨达集团新建成投产了总投资5.8亿元的高科技数码产业基地项目,去年实现产值27.2亿元、增长31%,被青岛市评为“工业过万亿突出贡献企业”;雪达集团新规划建设了总投资20亿元的现代产业基地,去年实现产值9.7亿元、增长45%;海立美达公司已于1月1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青岛五市首家本土上市企业……
  该市在扶持好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又出台了一整套相关扶持政策。在2009年出台扶持企业发展“二十条”的基础上,去年又进一步优化、完善和整合相关政策,研究出台了新的“二十条”,设立了6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协调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和贷款24亿元,组织了170多家企业参加广交会、香港时装周等各类展会。在青岛五市首家设立青岛大港海关即墨报关中心、青岛检验检疫局即墨办事处,既为该市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又提升了招商引资软环境,增强了即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推动了传统优势产业在调整结构中加快了扩规升级、提质增效的步伐。去年,该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家,总数达到95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增长23%;新发展民营企业2733家、个体工商户1.22万户,总量分别达到1.1万家、9.8万户;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驰)名商标15个,总数达到153个,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
  规模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无到有,短短一年时间内,即墨的太阳能产业已是“满园春色”:
  总投资15亿元的太阳能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目前已建成了国内首条量产最大尺寸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后,成为全国最大的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研发基地和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基地。
  投资10亿元的奥博新能源项目,建成后将拥有世界一流的中高温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中心。
  计划投资18亿元的吉阳新能源项目,其生产的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热转换率居世界同级产品领先地位。
  总投资18亿元的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项目更是创造了太阳能产业的“即墨速度”,该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不到1个月的时间,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不到2个月的时间……
  随着众多光伏太阳能巨头企业的落户,一座新的太阳城正在快速崛起。
  在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上抢占先机,打好抢占发展制高点的硬仗,即墨市锁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先后引进涉及总投资88亿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园、非晶带材、河海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一大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龙头项目,不断增添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力量。随着这些重大产业项目的相继建设运营将带动新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迅速崛起,三年内,即墨将基本构建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发展框架,到“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二产比重将达15%以上。
  在即墨真金白银政策鼓励下,从即墨东部早已兴起的“大风车”,到如今的太阳能产业一年成群,规模及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众多新兴产业“小巨人”一个个脱颖而出。
  位于即墨蓝村镇的青岛云路电器有限公司与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合作,成功实现了非晶带材的批量生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100亿元。据了解,非晶带材应用于变压器上,可以节电75%,目前全世界只有两家企业生产。去年该公司的3000吨非晶带材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打通80mm宽非晶带材的制带工艺,完全掌握了142mm宽非晶带材的制带技术,小批试制的样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即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全面突破。
  高端化发展现代服务业
  2010年,即墨市根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确定了旅游会展、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科研教育、金融及中介5个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迅速形成投资热点,产生聚集效应。去年该市服务业增加值达214亿元,增长13%,所占产业比例调整为36.9%,五年内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65%以上。
  前不久,准备落户即墨东部的科研教育大项目——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已正式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批复。整个项目今年3月动工,2013年开始招生。据介绍,山大青岛校区定位理工科研究型校区,将建设成为高端学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基地、高端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和产业化基地、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交流基地。依据这一定位,山大青岛校区拟建教学区、学生生活服务区、高等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学校建成后,众多知名学者汇集、每年万名学子入驻,也将为即墨人气的集聚、三产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据了解,在山大落户之前,即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已蓄足了后劲——一大批现代服务业项目集聚发展,并引领服务产业逐渐高端化。
  这其中让人最为瞩目的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旅游会展业。依托东部丰富的山、海、岛、泉、滩、港等自然资源,即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和大环境改造,先后引进建设了青岛港中旅海泉湾度假城、青岛国际会展度假城、天泰温泉度假区等众多高端旅游项目,勾勒出了该市依托滨海旅游资源的高端休闲旅游集聚区的清晰轮廓。作为青岛标志性的高端旅游度假项目,总投资46亿元的海泉湾度假城,大部分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今年将正式投入运营,年可接待海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将成为集海洋温泉休闲度假、国际会议接待、大型演艺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城。位于鳌山湾畔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及水上度假城,是全省最大、全国第三的综合博览中心,不但可以承办大型国际、国内展览,还适合金融、游艇、珠宝等小型高端会展,拥有承接体育赛事、大型文艺演出的能力,接展后,年营业收入将达1亿元。
  科研外包正逐渐成为即墨服务业的新亮点。去年该市新引进的总投资136亿元的国际服务外包生态产业园项目,将重点建设以大规模、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为核心基础设施的中国“数据特区”,专门为境外机构提供数据中心运营和应用服务,建成后将成为集数据生产、研发、孵化、培训、商务办公、商贸、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高端服务外包聚集区。全部建成运营后,每年可以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10亿元,对全面提升青岛市在全国服务外包产业中的地位,把青岛市打造成为国际服务外包知名城市以及东北亚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将起到重要作用。
  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该市编制了《即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加速构建以西部的南泉陆路物流园和东面鳌山湾港临港物流园两个物流园区以及围绕即墨产业发展布局设立的海尔物流、西元庄国际物流城等6个物流中心、四个配送中心为主体大物流产业框架。目前即墨200多家物流配送企业,拥有托运线路170余条,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市,年货物吞吐量2700余万件,货值180多亿元,随着青岛雪兴物流、厦门建发物流、海尔物流等大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运营及闵龙钢市交易量达到200多万吨,即墨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
  市场商贸业一直是即墨服务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去年各类市场完成交易额757亿元,其中服装市场达到124亿元,并且从去年开始,山东省第一家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在中国即墨服装市场开通运行,全国各地的客户在家里“动动鼠标”就能逛市场。该市通过不断开发完善在线交流、发布信息、支付宝、物流订单等功能,实现了市场业户网上、网下交易一体化模式。
  作为经济运行血脉,该市金融业发展一直处于全省县级市前列。在政府引导下,该市46家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创新金融服务成为亮点,“个人创业”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等新型产品,迅速得到了企业的欢迎。对于一些微小企业和个体创业者,民间借贷机构则为他们“雪中送炭”。青岛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青岛即墨诚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自开业以来,已发放贷款459笔,涉及贷款金额3.32亿元,构建起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该市去年累计贷款余额达255亿元。
  据统计,去年即墨市引进的商贸物流、金融、中介机构等项目13个,旅游会展、服务外包、科研教育等大项目7个,现代物流大项目7个。今年,即墨市创建国家级温泉旅游度假区,进一步提升即墨旅游知名度。同时促进利群商业广场、正大商业广场及海尔物流、金世纪物流、国际海洋科技实验室项目建设海洋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服务外包生态产业园等服务业大项目加快建设及扩大规模,推动现代服务业聚集、高端化发展。
  建设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
  我国自行设计、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已能潜至水下3759米,而将为这台深潜器提供地面保障的国家深海基地就在即墨,这将是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海洋新兴产业服务的多功能、全面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总投资10亿元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海洋领域最主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国内外优秀科学家会聚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基地,跻身世界七大海洋科研机构之列。
  这两大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的建成,将使即墨市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中重要的海洋科研先行示范区,而这仅仅是蓝色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即墨市正在加快发展滨海旅游、船舶和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和新材料、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科研教育、现代渔业等“七大海洋新兴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使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得比重达到12%以上,形成“高端、高质、高效”的蓝色经济。
  即墨有2517平方公里海域、183公里海岸线,225平方公里的鳌山湾是青岛第二大海湾,山、海、岛、泉、滩等海洋资源丰富,发展蓝色经济具有天然的优势。
  2009年4月中央领导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后,该市抓住机遇,编制蓝色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根据规划,该市将重点发展“三大城镇组团”、“五大产业功能区”,即以旅游会展和海洋科研为特色的鳌山温泉组团,以造船和重装备制造为特色的田横组团,以海洋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丰城组团,建设鳌山湾西岸会展旅游区、东岸临港产业区、小岛湾科研教育区、海岛保护开发示范区、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区。
  与上述规划契合的,是近年来即墨向东部滨海区域投入的2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修建起总长100多公里的道路,形成了以滨海公路、鹤山路等主干道为主、泉海路等次干道路为补充的道路网络体系,水电气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高标准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极强地增强了区域承载力和吸引力。今年该市还将重点建设完善鳌山温泉和田横组团的基础设施,启动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生活配套区建设,抓好滨海公路北段连接线升级改造、女岛港疏港公路、温泉二路等重点道路建设,进一步提升蓝色经济发展承载力。
  随着东部环境的日新月异,即墨市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内外资项目引进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一大批高端蓝色产业项目按照规划布局。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国家海洋科技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三大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落户在即墨,海洋科研水平在国内领先;总投资46亿元的港中旅海泉湾、200亿元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136亿元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40亿元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22亿元的扬帆造船、30亿元的庄明核电及重型容器等一大批高端旅游会展、服务外包、科研教育、船舶制造、重型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即墨东部沿海一线,呈现出高端项目聚集、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后劲充足的良好态势。
  在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把握良性循环平衡点。该市着眼于海水源热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引进了总投资4亿元的河海新能源项目,研究利用鳌山卫片区的海水资源和太阳能,采用海水源热泵等技术为周边客户提供冷、暖、热水等“三联供”的相关服务;着眼于海岛波能、太阳能、风能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海水淡化利用,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合作,在大管岛建设了总投资1314万元的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试验项目,主要进行波能、太阳能、风能综合开发利用和海水淡化示范试验。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为即墨蓝色经济区率先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数百亿元各类海洋新兴产业项目资金涌向即墨东部沿海一线,使即墨具备了发展海洋经济的产业基础优势,而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质变才更为引人关注。“十二五”期间即墨市将努力建成全国海洋科研及成果转化的示范区、全省蓝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区,青岛市蓝色产业的核心区和滨海旅游会展业的聚集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