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转型为主线 加快提升三次产业
2011-3-6 13:4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过去的一年,我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战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要素制约等困难,工业经济快速回升,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第三产业总量有了较大提升。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对于我市提升综合竞争力、在长三角县市级城市中脱颖而出至关重要。记者在采访一些代表、委员时了解到,他们对我市进一步加快提升三次产业寄予厚望。
做强主导产业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用“亮点纷呈”来形容我市的工业经济,非常恰当。2010年,我市的企业上市、重点企业编制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促建促产等三项重点工作得到了省、台州市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
当年,伟星新材、浙江永强顺利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从而使我市成为台州各县市区中拥有上市企业最多的城市。为更好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我市起草修订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重新筛选确定一批共12家市拟上市企业培育名单,并明确市领导联系拟上市企业,建立了拟上市企业直通服务工作小组,积极帮助指导拟上市企业做好上市申报工作。
此外,我市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决策随意性大,对总体发展战略、资本运作不重视等问题,引导企业编制发展规划;通过加大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快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修订出台成长型小企业培育扶持实施细则,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精细化的政府服务、前瞻性的政府引导,激发了企业活力;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改造速度,企业深挖了自己的潜力。我市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市工业经济局局长何宝珍告诉记者:“我市去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733.1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636.4亿元,同比增长3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24.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71.9%;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9.2%;新增规模上工业企业96家。”
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前面是充满希望的征程。一些代表、委员对记者说,工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坚持工业立市战略。
陈保华代表认为,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五大主导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推进工业主导行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积极扶持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狠抓节能减排,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强化医化园区环境综合整治。
“我市需要有关方面继续引导企业编制发展战略和规划,做好规模企业规划的对接与服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王以余代表说:“最近几年,应当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搭建拟上市企业集聚发展平台;深入实施成长型小企业培育工程。”
面对新形势,一些镇、街道负责人也纷纷表示,将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加大择商选资力度,提高工业项目入园标准,加强项目库建设;充分发挥临海籍在外商会、同乡会的作用,深入实施“回归工程”;加快工业项目促建促产,着力解决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建而未产问题,促使一批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投产达产。
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也引起了不少来自经济界的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他们认为,我市近年的军民技术对接工作可圈可点,进一步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创新工程,推进产学研结合,完善军民、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对于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加快产业集聚 促现代服务业发展
漫步市区街头,超市、宾馆、酒店、KTV……各种商业场所灿若群星;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各类服务业态繁花似锦。现实表明,我市的现代商业越来越显现出多元化格局。
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是减少经济发展中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增加就业、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重大举措。
去年,我市继续推进“三圈”、“两岸”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极大改善。有关方面认真做好了靖江路商业街区有关商贸项目、靖江商务区勾山区块开发准备、临海粮油综合市场建设、浙江眼镜城迁建工程的用地招拍挂准备、大柏叶欧尚超市用地落实及有关设计等项目推进的服务工作,及时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建设顺利推进。
在全市服务业中,批发零售、房地产、交通运输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以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创意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在崛起,产业集聚和要素配置能力不强,全市服务业仍处于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如何突破此种状态?黄大树代表说:“政府要坚持以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为目标,以靖江商务圈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总部基地。”
“我市是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市试点,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强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推进保险、证券业健康发展。”王直飞委员说,“当前,要把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叶礼富委员认为,目前,在不少沿海发达城市,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市要想跻身中等城市行列,必须加强这些产业的培育。
实施品牌战略 实现农业大步跨越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布公告:核准“大石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于河头的葡萄种植户们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从此他们的葡萄在销售中有了一个响当当的“身份证”。
“从2002年收获第一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至今,我市已经拥有五张农业名片。”临海市工商局商广科董永新科长口中的农业名片分别是:“临海蟠毫”、“临海蜜桔”、“临海杨梅”、“临海西兰花”和“大石葡萄”。
我市是农业大市,近年,在我市,“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没有动摇,在狠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柑橘、茶叶、杨梅、草莓、西兰花、生态规模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工业需要转型升级,农业同样需要转型升级。”市农业局局长陈宰金说:“为推动农业转型,去年我们狠抓了现代农业园区、粮食功能区建设。”
据了解,2010年,我市完成了东部、西部二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了涌泉柑橘产业园区、羊岩茶叶产业示范区、尤溪毛竹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和尤溪生猪精品园、汛桥茭白精品园、邵家渡蓝莓精品园、桃渚现代化虾蟹养殖精品园、小芝金银花精品园、括苍蓝莓精品园、小芝弥猴桃精品园等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建设,出台《关于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16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形成和发展。当年7月8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一行到我市调研农业农村工作,实地考察了东塍镇东溪单村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对我市开展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
陈宰金指出,打造高效生态、优质安全、发展持续的现代农业,是农业的发展趋势,我市在实现农业跨越上大有文章可做。
“未来一段时期,我市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王克方委员对记者说,“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关注,政府要依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扩大早稻种植面积等手段,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收成不减少;同时,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群众安全消费。”
来自农业一线的代表、委员根据我市的农业实际和长期的农业实践、农业调查,纷纷发表自己对农业发展的见解。不少代表、委员希望我市进一步深入实施优势农产品品牌提升战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品质管理和品牌保护,巩固柑橘、茶叶、杨梅、西兰花等优势产业,扶持草莓、蓝莓、油茶、葡萄、对虾等新兴产业;创新和深化农村供销合作体制改革,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