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新技术 打造智能化物流
2011-3-6 16:1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研究中心王艳丽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物体通过传感设备、通信手段实现全面互联的网络,包括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包括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是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最新产物,可实现智能化的实时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已成为国际新一轮信息技术竞争的关键点和制高点。
一、物联网产生的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来自“传感网”,是作为重大IT技术提出来的。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到了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一文,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
可以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物联网的概念还只是在技术界受到关注,情况的变化出现在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2009年初,奥巴马在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并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从此物联网的概念进入了国家的战略层,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随即物联网概念也在中国升温。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访问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时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温总理的这段讲话表明物联网进入了我国最高决策层的视野,也被称为是“引爆”了中国物联网的标志性事件。2010年物联网进入了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的“物流网元年”开始了。
二、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
物流业在2003~2004年物联网第一轮热潮中就成为被寄予厚望的一个行业。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联网会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物联网又一次来袭,物联网带动物流业实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是势不可挡的。
物联网对物流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物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创新,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线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物联网必将带来物流配送网络的智能化,带来敏捷智能的供应链变革,带来物流系统中物品的透明化与实时化管理,实现重要物品的物流可追踪管理。在物流领域,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一个智慧物流的美好前景将很快在物流业实现。贝因美集团率先建立国内第一个智能化物流配送中心,中烟集团斥资50亿元拟打造全智能化烟草配送储存系统……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物流人振奋,让那些一直以为物流就是人工搬运、仓库堆货的人们改变了看法。在物流运输领域,我们可用这样一种描述很好地对比传统运输与智能物流技术支撑下的现代化运输的不同与变革: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发出警报,自动告诉你车辆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空间还有多少剩余,轻重货怎样搭配都会自动提醒。当搬运人员野蛮卸货时,一只安装了RFID芯片的包装箱会大叫:“大哥,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温柔一点,好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时,货车会像老板一样训斥:“该发车了!”
物联网将把物流业带入智慧的时代。在物流业中物联网主要应用于如下四大领域:一是基于RFID等技术建立的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统、药品的可追溯系统等等。这些智能的产品可追溯系统为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二是智能配送的可视化管理网络,这是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对物流车辆配送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的在线调度与管理的系统。很多先进的物流公司都建立与配备了这一网络系统,以实现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三是基于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局域内的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如货物拆卸与码垛是码垛机器人,搬运车是激光或电磁到人的无人搬运小车,分拣与输送是自动化的输送分拣线作业、入库与出库作业是自动化的堆垛机自动化的操作,整个物流作业系统与环境完全实现了全自动与智能化,是各项基础集成应用的专业网络系统。四是基于智能配货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此外,企业的智慧供应链等也都属于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落地,对亟待振兴的物流业来说,是一次绝好的机会。物联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物流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