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具备发展海洋经济区位优势
2011-3-7 12:0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昨天,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摸索海洋经济的发展路子,在山东、浙江、广东开展了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让这些地方先走一步,鼓励创新,成功经验为全国借鉴。
在张平眼里,舟山群岛新区,就是这样一块帮助中国海洋经济起飞的试验田——其实,包括舟山在内的浙江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3.5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都是这样一块试验田,承载了在更高平台上再腾飞的希冀。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复,这是浙江头一个跻身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也是中国第一个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十二五”时期是规划的重点时期。
国家海洋经济战略为什么选中浙江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开发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近几年,中央高层在区域战略棋盘上频频落子,试图把各省市最具特色的经济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今,浙江承担的重任终于明确:海洋经济。
为何选中浙江,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分析,浙江不仅有深水海岸线,还北承长三角、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西连长江流域和广袤内陆,东边则直面太平洋,且紧靠国际航运战略通道,这样的区位,搞海洋经济优势独占。此外,舟山还是中国最大的群岛市,也是我国大陆唯一直接深入太平洋的战略要冲。
发展海洋经济,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陆域发展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中国工程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振海说,浙江经济各项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
未来十年浙江经济升级为什么依靠海洋
从荷兰到英国再到美国,纵观近现代的大国崛起故事,走的无不是海洋强国的路子。
省长吕祖善说,海洋强则国强,海洋兴则民族兴。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利用海洋是全世界的选择。
改革开放前30年,以小狗般灵敏嗅觉著称的浙江民营经济,曾独领风骚。如今,浙江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遇到三重挑战:与兄弟省市相比,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所剩无几;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位居全国倒数,缺地成为经济制约;煤炭、石油、铁矿、粮食,这些大宗资源浙江样样都缺,资源也是瓶颈。
地域小省浙江却拥有广袤海洋,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陆地面积的两倍多,不仅如此,这片海还拥有着如下全国第一:
6696公里海岸线,全国最长;
可建万吨以上泊位的深水海岸线长506公里,占全国的三成多,尤其宁波—舟山港域,是中国建设世界级深水港群的最佳选址;
海岛数量2878个,约占全国的四成;
舟山渔场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可捕捞量全国第一;
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温差能浙江统统都有,仅蕴含的潮汐能就占全国的四成,可供开发的海洋能居全国首位;
东海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浙江海域。
资金安排项目布局等示范区将得到积极支持
国务院在批复中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着中国的两个全局:一是中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全局,二是中国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说,这个示范区最终的发展目标有两个,一是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二是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供职于海洋二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说,示范区的特殊意义在于先行先试,摸索经验,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寻找一条比较好的道路。
先行先试,意味着游戏规则的创新。国务院指出,国家各相关部门要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浙江积极支持。同时提出要为示范区的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有了这个表态,意味着浙江在建设示范区的10年间,申请资金、审批相关项目时能得到国家部委的支持,并获准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体制。
今后要在温州台州搞试点 民企老板也能投资海岸线
海洋经济体制创新,浙江已有了些思路:
打破行政分割,让全球最大综合港口宁波—舟山港统一规划、管理。
培育壮大航运交易、海事会展、海事法律、航运咨询等中介机构,这些机构普通人或许闻所未闻,他们今后不仅将成为三百六十行之外的新行业,而且全是高利润的行业。
探索成立海洋开发银行,发展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等金融服务,并开展涉海中小企业联保贷款试点。
尝试海域使用权及流转改革,探索完善岸线有偿使用制度,开展农业用海转为建设用海等改革试点。
海洋经济这块蛋糕,有好些板块民营经济长期看得见吃不着,政策的玻璃门挡住了民营资本进入的道路。今后将在温州、台州搞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让民营企业参与之前一直被国有企业垄断的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石化工业,民企老板们还能投资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的集中连片开发。
货物在宁波港交易一年收入可超200亿
浙江成长为海洋经济强省,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为中国创造三大亮点:
一是“三位一体”的港口。
如今的宁波港,不过是个货物装卸的地方,今后,还要变成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拥有金融服务、信息平台、疏散运输网络。货物在宁波港装卸,一年的装卸费不过十多亿元,如果就地交易,收入可超200亿元。
如今,在世界航运中心波罗的海,发布干散货指数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晴雨表,如果浙江的港口也能集萃这样的权威信息,或许可以畅想,不久的将来,全球商界巨子清晨起床后,必看宁波-舟山指数。
二是庞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群。
这份新兴产业目录包括:石化成套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核电设备、港口机械、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海洋勘探开发。
三是舟山将成为中国的三大基地。
即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舟山的定位则是群岛型花园城市。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依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示范区包括浙江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及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7个设区市的市区,7个设区市下辖的沿海县、市、区,总陆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岛面积0.2万平方公里,占全浙江陆地的三成左右。
在这么大片区域搞海洋经济,不可能平均用力,浙江在示范区内的布局被简称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
一核:即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南部区域的重点是集装箱现代物流,北部区域重点完善由海洋进入江河的系统。
两翼:环杭州湾产业带以及其近岸海域是北翼,引领长三角地区的海洋经济;温台沿海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是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
三圈:杭州、宁波、温州三个沿海都市圈。都市圈里搞海洋基础研究、科技研发、并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海洋产品。
九区:重点建设杭州大江东、杭州城西科创、宁波杭州湾、宁波梅山物流、嘉兴现代服务业、绍兴滨海、舟山海洋、台州湾循环经济、温州瓯江口9个产业集聚区。
多岛:重点开发梅山、六横、金塘、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洋山、南田、头门、大陈、大小门、南麂等重要海岛。(本文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