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一张公开透明的公共应急信息网
2011-4-10 16:5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方方
日本近期连续遭遇大地震、海啸、核泄漏的打击,至今已有20多天。从目前的受灾民众救助情况、信息公布及接受各方支援等方面来看,危机处理经验可谓老道的日本政府所做的善后工作,除了带来很多启示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深思。
近年来,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逐步走向完善,应急覆盖面已经从以自然灾害为主逐渐扩大到覆盖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生产事故和社会危机等多个方面。应对危机的方式则从被动的 “撞击-反应”式危机处置逐渐演变为从前期预防到后期评估的全过程管理。最近几年,我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多次危机性事件,正是由于建立了良好的应急机制,我国政府面对突发事件时,才会越来越从容和自信。从 “非典”到禽流感等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从及时疏导冻雨灾害引发的交通瘫痪,到汶川地震受灾群众得到有效安置,每一次应对危机事件的经历,都为我们积累起了更加丰富的经验。
这次日本大地震其实已经给我们带来过影响,前不久我国不少地方发生的食盐抢购潮,也可以算是一次不大不小的公共危机事件。针对食用盐集中购买和一些不法经销商乘机哄抬价格现象,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同时,工信部则及时发布信息,告知公众我国原盐年产量约6800万吨,其中井矿盐产量约4000万吨,而加碘食盐需求每年仅为800万吨左右。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随时都可以将原盐加工成加碘食盐。此外,卫生部还援引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关于 “吃碘盐能不能预防放射性碘摄入”的表述及时辟谣,提醒公众通过食用碘盐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
政府在第一时间作出果断决策,各级部门及时公布真相,出台稳定措施,严厉打击炒作等。可以说,此次 “盐危机”中政府的应急公关坚决有力,体现了国家应急体制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事实也再一次证明,越是在第一时间、第一平台传递权威声音,越能够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令谣言在现实面前溃败。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更能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而对于政府来讲,应急管理不光指政府机构对突发事件的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还应包括事前预防。这就要求政府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对群众危机意识的培养,并适当普及相关科学知识,防患于未然。另外,只有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才能真正舒缓公众的恐慌情绪。近年来网络快速发展,网民快速增加,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诉求不断上升,这都要求政府及时公开信息。只有沟通顺畅了,危机来临之时,人们才能做到临乱不慌,有策有法。另外,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提高的余地。从当年应对 “非典”的经验就可以发现,某些初露端倪的小事件,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会演变为意想不到的灾难。所以,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更应 “谨小慎微”,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