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港成为国家首批应急煤炭储备点
2011-4-17 23:5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范云兵
“国家应急煤炭储备点建设肯定会给港口带来挑战,但储备机制的建立,不仅仅是一个存储能力的问题,还有物流、配套加工设施等一系列的建设,这将会给港口和港口物流带来巨大的机遇。”上海海事大学徐剑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前,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获国务院批准通过,神华等10家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和秦皇岛港、黄骅港、舟山港、广州港、武汉港、芜湖港、徐州港、珠海港等8个港口企业,成为国家第一批应急煤炭储备点,首批储备计划为500万吨。
基建:满足要求了吗?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各承储企业要抓住资源、运力宽松之机,积极组织落实储备所需新增资源,加强与铁路、港航企业沟通,提前做好请车、装车(船)计划的安排与衔接,在今年5月底前形成实物储备。
而秦皇岛港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大通道的主枢纽港,承担了130万吨的储备量,在各大承储企业和储备点中占据了最大的份额。“其实这个试点通知,目前还仅仅是一个文件而已。我们的准备工作也刚刚着手,并没有太多的经验。”秦皇岛港宣传部的陈晓光告诉记者。显然,对于煤炭储备,大多数港口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不过,陈晓光也表示,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港口,秦皇岛港凭借多年的运营经验,完成储备任务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他说,秦港股份公司作为秦皇岛港的管理和使用单位,拥有5个煤炭港务分公司,煤炭专业泊位21个,设计年通过能力1.93亿吨;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工艺及配套设施;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最大堆存量为1042.5万吨。2010年,秦港股份公司完成煤炭吞吐量2.24亿吨,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近50%。截至目前,秦皇岛港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最大散货港”称号,为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电煤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此次成为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点,秦皇岛港必将发挥煤炭中转运输的竞争优势,为国家资源战略储备和应急保障作出积极的贡献。
“港口的煤炭储备一直在做,只不过以前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作为应急储备是上升到政府行为层面,堆场、交通等港口基础设施应该能够满足储备要求。”中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杜麒栋告诉记者。
机遇:你意识到了吗?
徐剑华给记者逐一分析了8个港口的优势:秦皇岛港和黄骅港是传统的煤炭输出大港,有多年的运营经验;芜湖港依托淮南煤矿;武汉港有发达的铁路交通;舟山港有江南一带的巨大需求;徐州港背靠京杭大运河;广州港和珠海港是华南最重要的煤炭中转基地。“随着储备机制的逐步发展,基础设施会进一步完善。”徐剑华说。
当然,作为一种储备机制,最重要的就是存储能力的建设。徐剑华表示,每个港口的存储能力不一样,因此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不过,随着储备量的加大,国家应该会出资帮助港口进行基础设施。“扩建带来的机遇,对每个港口来说都是一个利好,这对于港口今后的竞争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这是储备机制给港口带来的第一个机遇。”徐剑华说。
储备机制给港口带来的第二个机遇,是港口功能的拓展。港口煤炭存储,不仅仅是存储能力的建设,还有供应链以及配套的加工设备等。最重要的是物流配送能力的保证。港口存储的目的不是存储,而是要保证消费需求。“煤炭存储的时间较短,流转较快,这对于促进港口的物流配送能力有一定帮助。”徐剑华说。
储备任务带来的第三个好处就是政府补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与国家战略储备库内的战略储备资源不能随意动用不同,国家应急储备点内的煤炭资源是可以买进卖出的,只要保证储备点内有国家规定的煤炭数量就可以。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政府享有对这些煤炭的优先采购权。根据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储备点新建、改扩建所需资金,可从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安排投资补助。此外,方案对煤炭应急储备贷款给予利息补贴,对场地占用费和保管费给予定额补贴。“能够保证货源,还能获得政府的补贴,何乐而不为呢?”杜麒栋说。
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除了由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投资,对贷款给予利息补贴外,还对场地占用费和保管费给予定额补贴。对此,有专家也认为,由国家投资,通过煤炭收储、动用与轮换方式来运作的这种煤炭应急储备模式成本过高,国家难以承担,不具有可持续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钱平凡就表示,应把静态简单的储备转变成动态的储备,在储备过程中实现增值,既可以减少国家的储备负担还可能盈利,从而创造出可持续的储备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煤炭储备远非石油储备那么简单。一位煤炭专家表示,煤炭的储存期限通常为3个月,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的品质也会不断下降。此外,煤炭的养护也面临不少困难,造成成本增加。因此,煤炭储备基地由政府投资建设,承担社会职能,应以周边市场为标准,储备规模不宜过大,最大限度降低储备风险。
而根据规划,将来国家的煤炭应急储备将达到2000万吨。这对于港口的运输能力是一个考验。“应急机制是为了应对灾害等突发状况,而灾害发生时,如何把煤炭及时运到灾区,对于港口来说,是一个考验。”一位煤炭专家表示。不过,挑战也是机遇,随着储备机制的成熟和应急次数的增加,港口的运输、装卸能力都将逐步提高。
■名词解释:
所谓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是指国家委托承储企业在煤炭重要集散地、关键运输枢纽等地储备煤炭,由国家统一调用,用于应对煤炭供应中断或严重不足等紧急状况,增强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状态下的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