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园的“西部竞逐”
2011-4-17 23: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林振强
“投资10亿元”、“总建设面积1900亩”、“陕西省最大农副产品物流园”……4月8日,陕西东宏置业有限公司和阎良区农林局、阎良区武屯镇正式就西安阎良西北农副产品物流园建设签订投资建设合同。
该项目号称要建成“陕西省最大农副产品物流园”。但我们发现,在陕西当地,同时瞄准“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区项目,并非仅此一家。
项目扎堆
在西安阎良西北农副产品物流园投资建设合同正式签订后,陕西东宏置业有限公司向阎良区农林局指定账户汇入1000万元,作为预付土地出让金。阎良区农林局、阎良区武屯镇加速完善用地手续,确保项目在2011年第三季度开工建设。这意味着该项目正式进入了建设和招商阶段。
与此同时,在距离西安仅120公里的陕西大荔县,投资10亿元的“中国大荔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和招商正在进行,其目标是要建成“关中东部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在距离阎良区更近的西安市,占地505亩的西部欣桥农产品物流中心今年1月刚刚开业,是“目前”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交易品种最齐全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如果认为目前的竞争对手不够强大的话,后面还潜伏着更大的“巨头”。总投资80亿元、占地3000余亩、面向西北五省……由国内食品工业巨头雨润集团投资建设的雨润西安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也将于今年10月开业运营,并且这个项目并非只为满足企业自身需要。根据资料显示,其采购中心一期项目2011年10月建成运营后,将通过“基地直发”、“厂家直销”与“终端直销”等运营形式,力争重新编排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上下游的供需链条,从而使鲜活农副产品从田间到市民餐桌的环节大大减少。并且,他们要面向的同样是整个西北地区——项目建有5000平方米展示中心,将成为陕西乃至西北五省农产品的展示平台。
其实,竞争远不仅限于陕西省内。2010年底,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贵阳市农产品物流园落户花溪区石板镇。2012年项目完全建成后,物流园将成为贵州最大、西南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而去年9月,云南省对外透露,未来要重点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并将建设一批农产品物流项目,包括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等等。在此之前,重庆也提出过建设“中国-东盟 (重庆)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的想法,按照之前透露出的信息,规划面积将达20~25平方公里。
各地集中发力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项目,是否需要对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园区选址等等集中加以规划?是否应在各市之间、各省之间多多加强沟通呢?站在避免园区项目重复建设的角度看,这显然十分必要。
全面考量
前期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园区项目最后能否取得成功,还与许多因素有关。经比较可发现,无论是大手笔投资、功能区域划分,还是未来发展定位,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农产品物流园区项目在规划和布局上,多少有些类似。例如西安阎良西北农副产品物流园分为六个功能区:交易区、理货区、生活服务区、物流配送区、生资交易区、配套服务区。园区将采取交易、存储、冷链、配送等混合互动模式,实现集批发、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电子结算等一体化服务。而在其他园区项目的规划中,也基本都涉及到相关内容。之所以他们都选择了类似的模式,是因为从一些成功者身上吸取了经验。
作为国内“航母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自2009年开始运营后就受到关注,特别是“六大功能区”的设置和“五个中心”的定位,以及多渠道的盈利模式,更成为其他地区农产品园区建设模仿的对象。
但需要项目投资方注意的是,寿光蔬菜“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早已成熟,其蔬菜产业更是在全国占有龙头地位,使其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与运营占有先天优势。而西部一些地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落后,要想成功复制山东寿光农产品园区的经验其实并不容易。这可能也是国内许多地方在发展农产品物流、建设农产品园区项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规划发展
多年以来,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体现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各地往往在经济、消费、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物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等大多集中于经济、交通发达地区。东部沿海省份由于经济发达程度高,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迅速,流通体制完善,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差,农产品物流市场发育滞后。
以陕西情况来看,当地农产品不仅有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产品,还盛产香菇、红枣、良种洋芋等特色农产品,并且陕西在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中起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枢纽作用,发展农产品物流本具有很大潜力。但由于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方面的不足,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中介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趋高。虽然农产品储藏加工业有所发展,但农产品物流技术和加工技术依然比较落后。因此,各地在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时,不应仅仅是当成物流园区项目,更应看作是当地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相关政策的推动和引导,应该会对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10年,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其中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
日前,三部委发布《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将“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并明确在全国大中城市、商贸业聚集地、大型批发市场、进出口口岸等,统筹规划建设和改造一批现代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此外,还要加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建设、改造一批仓储、分拣、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齐备的商贸物流园区,促进商贸物流产业适度集聚。
在我国西部地区,当物流业迎来大发展,物流园区热潮纷纷兴起,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越来越受重视,这几种因素交织到一起时,主打农产品物流的专业物流园区项目四处“开花”,也是情理之中。然而,如何根据相关规划,如何合理布局、跨区协调,却是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