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省携手提“深”长江下游航道
2011-4-19 14:2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4月15日,交通运输部、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领导小组成立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这标志着在部省通力合作下,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正式启航。未来5年,长江下游航道大提“深”,黄金水道的“含金量”将进一步提高。
太仓港借势发力
今年1月8日,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太仓,并正式开始实行试通航。至此,5万吨级集装箱船船舶可以全潮通航,第五、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舶、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和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可乘潮进出太仓港。
“深水效应”在太仓港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统计,一季度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2.21万标准,同比增长30%;货物吞吐量完成2250.8万吨,同比增长38.58%。
据了解,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试通航,给太仓港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大型化船舶到港的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1—3月份1万总吨以上大型船舶进出太仓港670艘次,同比增长24%;5万总吨以上超大型船舶进出太仓港100艘次,同比增长19%。12.5米航道通航以后,船舶平均每航次比以前可多装载30%。船公司纷纷依托这个有利条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加大船型挂靠太仓港。
由于12.5米深水航道延伸到太仓港,集装箱班轮公司将会把大型船舶向太仓港转移,由此吸引长江上游地区的集装箱向太仓港集聚。太仓港成为江海中转港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深水效应”舞动长江
可以预见,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将产生更为广阔的“深水效应”。对江苏来说,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能够更大程度地利用沿江岸线资源,满足江苏直接对接国际市场的需求,引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向沿江地区集聚,促进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对于整个长江流域而言,能够更好地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整体竞争力,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据相关调研表明,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江苏沿江两岸约170公里的深水岸线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可新增港口吞吐能力约10亿吨。同时,沿江现有91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能力得到充分释放,与之相衔接的公、铁、水、管综合运输体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可大大提高沿江岸线资源利用价值,提升沿江港口等级和功能。
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将使国际远洋一程直达运输深入长江约400公里,不仅可使江苏能直接对接国际能源、化工、原材料一级市场,提升沿江先进装备制造业、基础原材料产业和港口物流业等产业带发展层次和水平,而且将显著降低运输物流成本。
据专家测算,因减少运输费、中转费和中转损失等,每年可节约直接物流成本近90亿元,直接经济效益更为显著。工程实施后平均每年可直接拉动沿江地区新增GDP约2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超过43万个。
按照思路整体推进
此外,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还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单位能耗,凸显长江水运的低碳环保优势。据测算,因进江海轮的大型化,每年可节约海运油耗约200万吨,由此减少江苏沿江的碳排放量超过600万吨。
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整治工程是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重大工程,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十二五”航道治理重点。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2009年江苏就成立了以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的推进协调小组,2010年10月,交通运输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专门就加快推进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举行会谈,决定由交通运输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组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建设指挥部。
2010年下半年,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的先导工程口岸直水道鳗鱼沙心滩守护工程和福姜沙水道双涧沙守护工程已经开工实施。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自下而上、先通后畅”的思路,长江下游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工程将对长江江苏段仪征、和畅洲、口岸直、福姜沙、通州沙和白茆沙等6个水道的疏浚整治。到2015年实现12.5米深水航道初通至南京,2020年前实现12.5米深水航道双向畅通至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