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象牙塔的物流教育
2011-4-24 14:4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雷启伟苏钰荣
选择远东专修学院的物流教育来作为本期物流专题的实例,而不选择厦门大学或者集美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远东专修学院的特殊性——它是厦门惟一一家由物流企业兴办的民办院校,物流专业是其最具特色、最给力的一个专业,而且其物流教育与传统“象牙塔”式教育大不相同。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进程中,物流企业兴办物流教育,代表着企校合作的另一种方向。他们是如何进行物流教育的?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远东专修学院董事长王梁先生。
记者:物流教育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王梁:物流教育思想观念上的先进性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现代物流管理要求物流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符合专业化、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必须有先进的物流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够建立完整的、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物流教育体系。意识要先行,在物流教育理念上要紧紧把握物流发展的趋势,这样物流教育才不会从一开始就落后。
我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循序渐进地进行物流教育,力求从中国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借鉴国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保证师资力量、培养真正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前提下,树立起先进的教学理念。
记者:贵院的物流教育目标是什么?
王梁:物流教育是一种“动手”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一贯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一直缺乏在动手能力上的培养,这对物流教育而言是非常不可取的。说到底我们的物流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实践性更强,因此要求学生动手的能力必须扎实。理论必须和实践紧密结合,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在我院,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首位,我们不是为了教育而进行教育。
记者:贵院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王梁:下一阶段将对在校学生着重开展职业资质培训工作,在进行物流理论教育的同时,鼓励学生考取报关证、物流师等等资格证件;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基地,通过深入到物流企业进行实地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增加他们实习经验,这对学生的就业很有帮助。
物流人才的培养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物流教育要有“市场意识”。物流教育不能够关起门来办教育,物流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要面向市场,这样的物流教育才是真正的物流教育。但是,兴办教育是一项社会责任,办教育并不能够以利益得失为计量。
记者:在现阶段物流教育面临哪些困难?
王梁:我院成立时间不长,目前在师资、教材等方面都有不足之处。同时,作为民办院校,在发展方面与公办院校相比存在着一些先天性的不足。我们认为,物流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在政策、资金上进行扶持。物流专业相对而言还是一个冷门专业,为了振兴和发展我国的物流教育,培养物流人才,国家有义务采取措施鼓励和促进物流教育的发展,如减免物流专业学生的学杂费以及财政补贴等措施来支持物流教育。
物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延伸货运-采购-供应链等一系列体系中。物流教育要突破以往“大通铺”的形式,争取教育专业的进一步细分,以做到有的放矢。如何做到真正校企合作创办教学,任重而道远。
记者:如何看待物流教育的国际化?
王梁:物流教育要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更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
和教育方法,才能够推动物流教
育的发展。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
的物流教育发展早,
已经形成了一套从职
业教育到博士的一整
套完整的物流教育体
系。以德国为例,德
国物流贸易能力被世界
银行评定为首位,这离不
开先进的物流教育。像德信等这样的大物流公司都有自己的物流研发中心,因此能够在理论上时时创新,有所成长。现阶段国外的物流教育已经是非常完善和先进,并且在实践上也领先我国,因此在物流教育上加强国际化是很有必要的。
记者:贵院下一阶段物流教育有何规划?
王梁:我院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在物流培训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利用自身的物流教育优势,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广大物流行业工作者提供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学校作为一个平台,会聘用行业界的一些优秀人士到校传授他们的丰富经验,促进物流教育更好得发展。远东专修学院的未来,或许会成为一所专门的物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