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园区动态

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做大做强优质粮食产业

2011-5-10 0:5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湖北春晖物流集团组建于2010年元月,是一个集优质稻种研发、粮食种植、收储、加工、贸易和房地产开发、餐饮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现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下辖17个子公司(园区、院、社),占地600多亩,总资产8.6亿元,员工逾千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者80多人。

  春晖集团坚持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今年初在孝南区三汊镇建立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湖北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推进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规模农业作了积极探索,经《湖北日报》报道后反响强烈,人称“龙岗模式”。

  2010年,春晖集团收储粮食3.3亿斤,加工优质大米和面粉40万吨,总产值达30多亿元,带动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多次得到农业部和省领导首肯。

  荣 誉

  中国优质稻米交易会产品金奖中国武汉农博会全国知名品牌农产品新中国60年湖北十大绿色食品品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省粮食行业先进基层单位全省粮油食品工业十个成长型企业全省粮油食品加工十大加工物流园区全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孝感市十强龙头企业

  探索“龙岗模式”,打造20万亩核心优质粮源基地

  去年以来,春晖集团通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租赁、季节性流转三种方式,共从孝南区和汉川、云梦、安陆农民手中流转土地5.2万亩。

  其中去年3月,春晖米业在孝南区三汊镇和朱湖农场共签订流转租地协议2万亩,建起万亩香稻示范基地,并优先安排518位村民到集团下属企业打工,深受农民欢迎。通过推行“四提供一回收”(提供种子、肥料、种植技术、防虫信息和保价回收成粮)服务模式,发展优质稻基地30多万亩,年收购稻谷2.4亿斤。

  今年元月19日,“湖北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三汊镇龙岗村隆重挂牌。该社采取685户农民和4个村的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春晖米业以农机具入股的方式组建,前两者占股51%,春晖米业占49%,共流转土地近4000亩,龙岗村耕地基本整村流转。合作社对农民实行“360(保底租金)+X(盈余分红)”的收益分配方式,农民还可到合作社打工。

  春晖将继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力争2-3年建成20万亩优质稻核心板块区,形成50万亩拓展区、100万亩辐射区,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以春晖农机合作社为龙头,打造标准化生产模式

  目前,春晖农机合作社及朱湖、云梦、安陆3个分社共拥有社员153人,各类农业机械327台套,总资产达4000多万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机合作社。

  以农机合作社和香稻合作社为依托,春晖对流转土地实行“七统一”(统一种子、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机防、统一灌溉、统一收割)管理,以亩产1100斤为标准,超产部分的60%由合作社(负责人)所得,40%为企业所得。对流转土地,将统一建成30—50亩一块、机耕路配套、渠网相连、旱涝保收的高产农田。

  春晖农机社有力推动了水稻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经人工对比测算,累计帮农户节本增收达300多万元。为此,湖北春晖农机合作社被省农业厅、省农机局树为“现代农业标杆”。

  为解决机插供秧问题,春晖投资近千万元近日建成一座7000平方米、全国领先的高标准智能化温室育秧工厂,将形成5-10万亩水稻机插育供秧能力。

  大建粮食储备库,力推“朱湖”“黄香”稻米品牌

  春晖十分注重粮食储备库建设,目前收储能力已达4.3亿斤。

  集团下属的湖北春晖物流园和湖北孝感国家粮食储备库,拥有占地150亩的货场,16粮仓座,1500米的铁路专用线,计划安装3000万斤的食用油储油灌,借助紧邻孝感火车站和京广铁路、107国道的区位交通优势,形成四通八达的高效快速物流运输网。随着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的建成,总仓容量将达6.3亿斤,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今年集团还投资500万元建起了智能化谷物烘干厂。

  春晖不断强化“从田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监控,强力推进企业精品名牌创建。目前,集团拥有“朱湖”、“孝丰”、“黄香”等5个商标使用权,其中“朱湖”牌大米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孝丰”牌大米、“孝感香米”、“朱湖珍珠糯米”屡获大奖。集团在京沪穗等地设立外销窗口23个,年外销本地大米1.5亿斤。

  春晖正大力提升粮食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能力,力争早日进军全国各大超市。位于朱湖农场的湖北春晖优质稻产业园已上马两个项目,即安装2条日产300吨的大米深加工生产线,预计年交易量2.5亿斤;建设一座日产4000吨的糖业加工厂,充分利用碎米生产食品工业原料淀粉糖浆和大米蛋白粉。还准备投资5亿元以朱湖优质珍珠糯米为原料,开展优质糯米变性淀粉深加工出口。

  创建“春晖农科院”,为粮食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去年5月春晖农科院的成立,在全省开民营企业创办综合性农业研究机构之先河,主要开展优质水稻科研、生产、技术指导和种子、米质、淀粉质量检测。现特邀省内外20余名专家,并与武大、华农等1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着力打造中部农业科技研发“高地”,实现“三年繁育、五年试种、七年批量供应”目标。

  还在华中率先引进和使用美国产电脑激光平地仪,农田机耕平整高底误差在1厘米以下,农机化开始走向高精化、智能化。

  开启低碳生态农业之路。集团投资200多万元,一次性购回400盏太阳能灭虫灯,并配之以“稻田养鸭”模式,现在生产一季水稻只需打1-2次药即可,每亩节减开支40-60元,大大降低了农药残留。同时全面实施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严禁秸秆焚烧,高质量建设无公害“万亩香稻示范基地”。

  履行社会责任,“春晖敬老院”让高龄农民老有所依

  多年来,春晖集团始终不忘社会责任,坚持以实际行动帮扶弱势群体,感恩回报社会。集团以孤寡老人、特困学生、孤残儿童和灾区为主要资助对象,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达200余万元,共资助贫困人群达100多人次。

  今年春节前夕,春晖集团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春晖有关领导先后前往三汊镇社会福利院、龙岗、同昶、彭桥等8个村和孝感市儿童福利院,为农村孤寡老人、贫困农户和城市孤残儿童送去粮油米面和慰问金。

  最近,春晖又将三汊镇社会福利院改建成了“湖北春晖集团敬老院”,今后凡是向春晖流转了土地的农民,只要年满76岁就可到该院免费安享晚年。“十二五”期间,春晖集团将进一步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不断延展产业链,做大做强优质粮食产业,争创鄂北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区,加快跻身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奋力成为上市公司!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21世纪的今天,湖北春晖集团的农业产业化实践尤其是他们探索的“龙岗模式”,将再一次证明:龙头企业,正是撬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支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统计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997年的1.58亩降至现在的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

  农业的比较效益本来就低,如此少的“一亩三分地”,政策再好、再怎么折腾,也刨不出个“金娃娃”。随着青壮年劳力大批外出打工,种地的大多是老弱妇孺。还有不少农民担心地交出去后要不回来,干脆白白抛荒。

  耕地大面积抛荒,不仅造成耕地资源的巨大浪费,更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形势逼迫下诞生的“龙岗模式”,创造性地将龙头企业春晖米业作为“活水”引进来,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全新架构,将村集体机动地经营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别以货币化形式折资入股,让村集体变股东、农民变股民,并采取“360+X”的分配制度让农民享有保底收入和盈余分红,国家惠农补贴仍给农民。“龙岗模式”将龙头企业和农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一改农户分散经营为合作社集体规模经营,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了参与各方的优势互补,一举解决了农民“有地没人种或种不好”而龙头企业“有实力没地种”、村级农田水利等公益事业无钱投入等难题,初步彰显出制度创新的巨大活力

  农业投入加大了:春晖米业入股以来累计投资4800万元,包括建起了智能化温室育秧工厂和全省第一家智能化谷物烘干厂,沟渠清淤、硬化、修机耕路、小田改大田等。

  农业增效了:原来小田时,只能人工插秧,插1亩得个把小时,现在改成30至50亩的大田后,使用机械插秧只需20多分钟,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增收可期:入股前农民种一亩地,不算人工,一年忙到头纯收入只有600元左右,入股后农民每田地可拿360斤中籼稻,相当于400多元,年底还能分红,还可就近应聘到合作社打工或外出打工。

  而龙头企业春晖呢?凭借农民的流转地,春晖建立了稳定的优质粮源基地,正大力发展粮食收储、加工、贸易,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打响米面加工品牌,进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增收,可谓一举多得,惠企利民。

  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龙岗模式”,堪称我省现代农业的新标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