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交通资讯

泸县:实现100%村通水泥公路 民心可聚民力可为

2011-5-16 18:4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一五”期间,泸县为构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全县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2007年到2010年,泸县修建了通村水泥路898.5公里,实现了全县100%的村通水泥公路。在总投资3.45亿元的通村水泥路经费中,除省市县投资外,泸县各镇及农民自筹资金达到惊人的20076.99万元,泸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与全县多方联动、积极筹资密不可分。 
   

   
延伸到乡村深处的水泥路
  理念先行 
  “四轮联动”思想贯穿农村公路建设进程 
  自2007年起,泸县紧紧抓住国家对自然村公路进行补助的契机,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民计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科学规划,大干快上。 
  但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投入大,解决好建设资金是关键。在上级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泸县县委、县政府动用创新思维,确立农村公路建设县、镇、村及社会各界“四轮联动”指导思想,多方联动、广筹建设资金,形成了“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多方支持”的多元投资体系。 
  县级投入 
  “栽树引凤”提供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保障 
  2008年,泸县出台关于加快通村水泥路建设的意见,分别与各镇签订了 “十一五”期间建成500公里水泥路的通村水泥路目标责任书,将各镇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县政府对各镇综合目标考核,严格考核奖惩。泸县是农业大县,全县没有一个县级以上的工业企业。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资金倾斜于公路建设。对列入省上建设规划的,修建到村办公室的通村水泥路,县政府“以奖代补”补助建设资金4万元/公里。自2007年起,泸县财政一共投入通村水泥路补助建设资金1700万元,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镇级造势 
  “推波助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前行步伐 
  在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中,各镇切实配合县委、县政府,积极造势。各镇相继出台政策,对通村公路建设也进行不少于4万元/公里的“以奖代补”建设资金补助,多数镇最后实际“以奖代补”的补助资金达到5-8万元。 
  与此同时,各镇密切配合县委、县政府进行声势浩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宣传活动。以“绝种观、机遇观、积德观”为宣传切入点,为干部和群众在认识上洗脑壳、换思想,引导干部、群众算清农村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子孙后代利益的关系账。通过宣教,泸县绝大多数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受到极大震撼,修路积极性空前高涨。在2008年,潮河镇全镇13个村通村水泥路建设“村村开花”,当年建设里程51公里,以致当时在泸县境内传开了“潮河镇的老百姓打路都打疯了”的说法。 
  群众筹资 
  “集沙成塔”强力支撑农村公路建设 
  泸县是百万人口大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大约30万人在外打工,走南闯北的打工者眼界得到开阔。在外打工者对“想致富,先修路”的观念有着切身体验。当全县进行农村公路建设要群众筹资时,在外的打工者不但没有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阻碍,反而成为有力的宣传员,他们纷纷汇款回家,支持公路建设。 
   

   
坎坷乡村路
  在泸县群众筹资进行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有许多让人感动的故事。2007年,福集镇马溪河村修建村级公路,75岁高龄的余绍宣老人的丈夫去世多年,大儿子在一次车祸中死亡,小儿子也有残疾,过着贫困生活的老人说村上要修水泥路,十分慷慨,在完成出资任务的基础上又捐出300元; 
  同村的周贵生生活也不富裕,修建的通村水泥路并不是他家出行的必经之路,可在捐资那天,周贵生和老伴把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1000元捐了出来。在泸县潮河镇,农村公路建设出资最少的村社人平150元,最多的人平达到了2000元,有的村社干部甚至拿着存折直接到镇长办公室要求追加出资。 
  一点一滴,汇成海洋。正是在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泸县的农村公路建设,群众集资达到4000多万元,为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支撑。 
   

   
通村水泥路修建
  各界捐资 
  “反哺故土”无私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多年来,部分走南闯北的泸县人在外打拼出了一份好事业。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打好引导社会贤达捐资修路这张牌。县委、县政府专门建立知名人士库,长期保持联系,每年组织召开在外成功人士新春座谈会、团拜会,重视乡情培养。在外成功人士一听说老家要进行公路建设,纷纷解襄捐资。 
  昆明市碧鸡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残疾人士杨建辉在得知家乡玄滩镇玉石村修建通村公路,一个电话打到了村办公室:“我知道村上没有钱,七社那条水泥路的30万,就由我出了。”截至目前,玉石村本村在外成功人士捐资达到300多万元,建成14.9公里水泥路,实现村通干道4.5米宽水泥路和社社通3.5米宽水泥路。 
  福集镇小马滩村的刘宇是一位外出搞工程建设的建筑老板,当得知家乡要修水泥路后,主动与村委会联系要求回家乡建设。按照当时的预算,小马滩村的水泥路按4.5米宽的标准每公里造价要30多万元。可刘宇提出,水泥路按5米宽的标准进行施工,在质量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每公里造价只要村里支付27万元,不足部分由他个人出资。施工合同签订后,刘宇连夜从湖北工地往家乡运送机械设备,仅运费一项就支出了2万余元。有人问刘宇;“你是生意人,明知亏本为什么还要干?” 
  刘宇笑笑说:“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早日解决出行难、致富难的问题,就是赔钱也值得!” 
  从2007年起到2010年连续四年,泸县每年收到的社会捐资都超过1000万元,有的一个村就达到100多万元,解决了50%的修路资金缺口。 
  行走在如今的泸县,你看到的将是一条条从国道、省道、县道延伸至广袤沃野,宽敞平整、犹如玉带的通村水泥路。面包车、自行车、摩托车穿梭其间,新村建设点缀两边……曾经的“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的泥水路已经成为历史。是民心聚、民力为修建起了泸县通过水泥路,串起了千家万户,绘出了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