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黑匣子”为数字航海护航
2011-5-17 12:3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俗称船舶“黑匣子”。自上世纪90年代国际海事组织(IMO)推出AIS技术以来,该技术已从最初的船舶防避碰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保障航行安全的基础设施和助航系统,在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作为航运大国,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发展,AIS技术在保障我国水路交通安全中应发挥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AIS技术已发展至何种水平、发展趋势又如何?日前在天津海事局召开的AIS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专家济济一堂,共同研讨AIS发展方向,为提高AIS应用和服务水平献计献策。
AIS已覆盖沿海和内河高等级航道
为保障我国水路交通安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于2000年开始积极跟踪国际上AIS技术的发展,全面推进AIS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并从2002年开始分阶段、分海区建设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目前,共建成了1个国家级AIS管理中心、3个海区管理中心、19个辖区管理中心和121座基站。AIS岸基系统沿海覆盖率达到99.97%以上,系统可用性达到99.95%以上。
随着内河航运业的蓬勃发展,为服务内河航运经济,支持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自2010年开始建设内河AIS岸基网络系统,包括黑龙江和松花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长江水系以及珠江水系。截至目前,共建成4个水系管理中心、13个辖区中心和143座基站。
经过10年的建设和发展,截至目前,中国AIS岸基网络系统已经基本覆盖我国沿海水域和内河高等级航道。目前,我国现有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与内河AIS岸基网络系统实现了互通互联,并建立了全球AIS信息共享网络——IALA-NET,成为全球三个AIS数据中心之一,我国海事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据介绍,AIS技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保障航海安全的重要工具,国际海事组织要求从2002年7月1日开始分阶段规定相应船舶必须强制配备AIS设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配备的各类AIS船台的船舶约有15000多艘,其中渔船约有6000多艘。
AIS管理和应用水平仍需提升
“中国AIS岸基网络系统已成为首个全国联网的水路交通安全信息平台,也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AIS岸基网络系统。”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王旺说,“但因法规、管理等方面仍有不足,我国AIS技术应用水平还需大力提升。”
部分与会专家表示,由于AIS的研究发展和推广使用速度都很快,新形势的发展对AIS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航海类院校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未跟上,许多船舶的操作人员不能很好地使用AIS,导致在操作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主管部门的法规相对滞后,航运公司的监督功能也稍显薄弱,缺乏相关法规指导和督促操作人员。
目前,AIS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海军、海事、海关、边防、边检、渔政、海洋、救捞等多个系统以及科研、院校、港航等相关单位,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政策、法规的相对滞后以及AIS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不健全,我国AIS系统没有对社会公众开放,社会用户对AIS的认识不足,也就无法提出有建设性的应用需求,这对AIS的长远发展有所制约。
AIS技术将开启智能航运时代
专家认为,弥补AIS管理软件功能的不足,将促使其为航海、国防、物流等领域提供更大的支持。针对当前AIS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会专家认为,要发挥AIS在航海中的强大优势,主管机关应加快立法来规范船舶操作人员对AIS的使用,还应加大社会宣传,向社会用户开放,使AIS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目前,天津海事局已率先开发了一系列的管理软件用于改善AIS系统软件功能,如北方海区岸基网络监控系统、应用网络管理系统、基站自动检测分析系统、岸基故障管理系统等。
事实上,提高AIS应用水平不仅仅能为保障水路交通运输安全服务,通过分析AIS船舶的航行轨迹,还可以统计港口、航道的船舶流量,掌握航运动态,提高对经济走向的预判能力,这对于促进航运经济发展、加强宏观经济监测也具有独特优势。
据介绍, AIS未来将向智能化、全球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由于AIS技术具有规模大、流动性强、数据集成度高、实时性好等优势,把航行相关资源与AIS数据有机整合,能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应用平台,实现数据准确、安全、有效的应用,从而实现智能化的“感知船舶”、“感知港口”,迎来一个中国水路智能航运的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