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空运资讯

建设航空枢纽需要集体发力 政府支持最关键

2011-5-19 23: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民用航空局(简称“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上周召开的2011年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强调,中国的航空公司要加快谋划“飞出去”战略,其路径包括航空公司要加快建设枢纽网络。固然,枢纽建设主要依赖于航空公司,也需要行业内各单位的共同支持,机场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尤为关键。
中国民航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型枢纽航空公司和枢纽机场。枢纽建设,需要航空公司有完善的网络布局,需要机场具备区位优势、理想的中转时刻和一个强大的基地航空公司。具体来说,航空公司在枢纽机场的市场份额要占到45%以上,对机场而言,中转旅客要占到机场旅客吞吐量的30%以上,才称得上是枢纽。即使在北京,国航能够达到客运市场份额的45%,首都机场的中转旅客数量距离30%也还有一段差距。值得注意的是,首都机场的目标并不限于“枢纽”二字,而是“国际枢纽”,但去年首都机场的国际航线在全部航线中比例仅为20%,国际中转旅客的比例距离国际枢纽还相差不少。
进行枢纽建设,骨干航空公司应该担负主要的责任。骨干航空公司必须避免运力资源投入分散和无序竞争的问题,应该先集中精力,做强现有主运营基地的枢纽网络。目前,三大航在主运营基地的市场份额以及中转比例等主要指标,都远远低于国外主要枢纽网络型航空公司。
进行枢纽建设,大型机场应该全力配合。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已经有16个机场迈进千万级机场行列,但是没有一个机场的中转比例达到了30%。不仅如此,这些机场普遍存在航线网络布局不合理、导致无法拥有理想的航班时刻的问题。原因固然和空域资源紧张有关,但和机场自身策略也有关系,许多机场都十分欢迎航空公司,特别是骨干航空公司来建基地。筑巢引凤本是好事,但是这种“包容”分散了机场的资源,包括分散了航班时刻资源、影响了机场的保障能力甚至与机场的定位偏离。
进行枢纽建设,还需要政府的鼎力相助。对建设区域枢纽来说,政府在审批航线航班和时刻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配合,促使机场形成航班波。而打造国际枢纽,政府需要做得更多。韩国仁川机场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货运枢纽机场,就是仁川机场枢纽建设举全国之力,韩国政府给予了强有力支持,主要体现在综合保税政策上。这个政策吸引了我国东北地区大多数的货运大单,有数据显示,由于过去首都机场缺乏这方面的政策,2006年,首都机场丧失了40%以上的“潜在”国际货运量。通关速度和税收对国际货运枢纽尤为重要,签证政策则是国际客运枢纽构建的关键。例如,香港一直有着7天过境免签政策,新加坡也有着96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日本也于2010年重启了过境48小时免签政策。但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过境免签政策一直有大量限制,直接影响到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