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襄州高目标定位冲刺梦想 农业大区变身经济强区

2011-5-3 10:5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4月17日,襄州区隆重召开“争进全省县域经济十强”誓师大会。区委区政府拿出700多万元重奖上年发展功臣,并响亮提出“学长沙,赶大冶,冲十强”的奋斗目标。从2007年开始,这样的县域经济进位誓师大会每年都召开一次,每次都成为全区百姓关注的焦点。“在襄州,人人都知道要进十强。”区委书记郭忠告诉记者,因为本届区委区政府成立以来,只提过一个口号实干兴区,争进十强。4年多来,无论是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寒流,还是面对移民等重大急难任务考验,抑或是受到行政区划更名影响,这个口号,从没变过。 
凭着这份执着,襄州一步步向目标逼近:2007年,第32位;2008年,第26位;2009年,第19位,成功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2010年,第13位,成为鄂西北地区县域经济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2011年,襄州正全力冲刺自己的梦想。
高目标定位:执着是一种精神
襄州,一个古老又崭新的名字。说古老,这个地名最早起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说崭新,它是去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后,刚刚由原襄阳区更名而来,而襄阳区前身,是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传统农业大县襄阳县。
上世纪90年代是襄阳县的黄金时期。当时,该县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十强县市,1998年冲到全省第6位。2001年,襄阳撤县建区,区划范围作了部分调整。此后由于种种原因,襄阳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城区转型的过程走得不顺,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位次也不断下滑,2002年滑到第16位,2007年更是跌到最低谷。
这一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一成立,便进行了冷静而细致的分析。大家认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你追我赶、千帆竞发,不进则退,慢进都是退;襄州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表面看是经济实力落后,产业发展落后,更深层原因是思想观念落后,精神区位落后。
当时,有些干部群众沉浸在“襄州曾经辉煌过”的怀旧情结中,不愿直面竞争激烈的现实;还有部分干部群众抱怨“襄阳县改区吃了亏”,对加快发展犹疑观望。对此,区委书记郭忠、区长王军都在干部大会上大声疾呼:襄州要加快发展,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抛弃不合时宜的理念、斤斤计较的态度,真正把发展当作压倒一切的任务来抓。
经过广泛调研和客观对比,区委、区政府提出“实干兴区,争进十强”,确定了5年内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的发展目标。
有人担心:目标是不是定高了?区委组织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引导广大干群形成共识:加快发展必须有“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只有确定一个高目标,然后心无旁骛、执着前行,才能最终实现跨越。
在实施过程中,襄州把远期理想与近期目标紧密结合,制订了“一年打基础,两年靠二十,三年进二十,四年大跨越,五年进十强”的争先进位路线图。区委、区政府把每年的奋斗目标分解成具体指标,落实到每个单位、具体到每个人头,对发展的功臣政治上重用、经济上重奖,对没完成任务的单位和责任人给予处罚,直至一票否决。
这种“自我加压、倒逼发展”的目标导向,极大地激发了全区上下实干争先的激情,古老的襄州活力迸发,县域经济迅速扭转下滑趋势,并以每年5到7位的速度向上跨越。
特色化选择:执着是一种担当
襄州要争进十强,关键是实现从“农业大区”向“经济强区”的转变,核心是加快产业化进程。
在产业选择上,襄州确立了机电汽车配套、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房地产及建筑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很容易发现,前两大支柱属于工业,体现了县域经济“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普遍理念,后两大支柱的选择与众不同,具有浓烈的“襄州特色”。
在工业发展上,襄州区毗邻东风汽车襄阳基地,他们抓住优势“借东风”,全力发展百亿元机电汽配产业。目前,全区与东风公司配套的地方零部件企业发展到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2家,形成了以长源东谷、邦乐车桥等企业为骨干的机电汽配产业群,产业规模从2007年的5亿元猛增到2010年的103亿元。
身为全国知名的农业大区,直到2006年,襄州的农产品加工业仍停留在“谷变米”、“麦变面”的初级阶段。2007年,从引进鲁花集团起步,襄州区的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从20家增加到7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5家,产值过20亿元和过10亿元的企业各一家。2010年,襄州区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38亿元,被确定为“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百亿级的现代物流业,是襄州的一大亮点。据区招商局局长张昌介绍,襄阳市有“七省通衢”美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襄州。这里航空(襄樊机场)、铁路(全国第二大编组站就在襄州)、公路(高速公路与数条国、省道交汇)、水路(汉江、唐白河)交通极为便利,发展物流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经过3年多发展,襄州已建成光彩、天润、邓城、东风合运等各具特色的物流市场,其中正在规划建设的襄阳国际物流园,已签订入驻协议近100亿元。2010年,全区物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目前,襄州已汇聚了襄阳市60%以上的物流资源,再过3年,襄州将成为辐射整个鄂西北及周边省份的物流中心。
把房地产列为支柱产业,在全省县市中或许是独一份。在襄州,这一选择也曾引起不小争议:房地产被国家打压,怎能列为支柱?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态度坚定:发展经济不能自设禁区,必须敢于突破,敢于担当。他们分析:襄阳市城区“北拓东进”,为襄州区发展房地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襄州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流也需要充分的居住保障,“宜居才能宜业”;发展房地产业,还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为此,襄州坚持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养,先后启动云湾国际新城商住区、滨江滨河景观带、襄阳客运东站商务区等四大板块开发,总投资超过300亿元。2010年,房地产及建安产值达到85亿元。
低姿态服务:执着是一种胸怀
2010年,襄州区共引进省外资金53.8亿元,在全省县市中高居第二。原因何在?区领导建议记者:到区行政服务中心看看。
走进区行政服务中心,记者发现,这里的服务台或许是全省同类服务中心中最低的。31个部门在这里设有服务“窗口”,但不是那种又高又窄的窗口工作人员与办事群众之间只隔一张不到80厘米高的服务台,每一个办事流程,甚至办公电脑显示的所有内容,办事群众都可一览无余。
跟着中心副主任史富贵走进二楼的监控室,只见监视屏上,所有窗口的工作情况都清清楚楚;同时,每个窗口接办了什么事项、办到什么进度、离办结还有多少期限等,都通过专用软件实时显示在屏幕上。“我们的电子监察在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中绝对是一流的。”史富贵介绍,如果某个窗口办理事项超过时限,软件会自动报警,中心就马上对所涉单位进行督办及处罚。
行政服务中心的水平,直观反映着一个地方软环境的优劣看到这里,记者明白了。
在襄州城区,随便问一个路人:区行政服务中心在什么地方?十之八九会得到准确答案。2007年建起的这个行政服务中心,如今可以办理332项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事项,它最大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一个字:低服务台高度降低、收费标准降低、办事时限压低。“我们的姿态低了,客商和群众的地位才能高。”史富贵说。
从2008年起,襄州对工业项目实行零收费,其他收费标准也大幅降低;项目审批时限压减了50%以上,其中各类年审全部由承诺件(7个到15个工作日办结)改为即办件(最快半小时可办结)。
把所有的政策都晒在阳光下,把所有的优质服务都集中在服务中心这种执着的思路体现了襄州人的胸怀和气魄。在许多投资者看来,走正常程序就能把事情办好,不必事事请书记区长协调,这恰恰就是最好的软环境。
低姿态服务,让各路资金滚滚而来。未来,襄州还将走得更远。
作者:王 兵 赵新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