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信息化资讯

博科资讯:无码开发技术为企业信息化松绑

2011-6-15 23:4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信息化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留给中国企业的印象其实并不好——其依然是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成功率低、无法真正自主、ROI低的尴尬现状。
    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对2009年度所属的134家央企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其平均指数为75.1分,管理信息化平均得分率为69.9%,信息化集成水平得分率为69.3%。其中评分值在79分以下的企业共有83家,占总数的61.9%。同样是在2010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重机行业64家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是行业平均分为43.7分,评分值在60分以下的企业共有53家,占总数的82.8%。
    这些评价结果虽较以往有明显的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并非是资金、技术、软件系统和网络架构等问题,而在于企业在ERP应用中,未将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自身的业务模式和流程融合,致使其信息化不能自主;此外,ERP应用方法不尽科学和ERP应用服务水平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信息化处境尴尬
    实际上,中国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不可谓不多,期望值也很高,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对此,一些海外软件厂商往往将认为是“中国企业缺乏国际化管理实践”;但国内企业则认为首要责任在软件厂商——软件产品不成熟、国外产品本土化不到位、产品不匹配等。
    软件厂商和企业之间的矛盾也许正是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瓶颈。具体来说,目前软件厂商提供的多是通用、普适的制式化软件,这迫使企业无奈地“以不变应万变”。许多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常常“削足适履”——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把原本动态鲜活、丰富多彩的企业生态,生硬地纳入一个僵化、静态迟缓的物理系统,以致无力解决“时差”日益拉大的困境。
●无码开发技术破题
    软件厂商不了解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而企业IT人员又无法自己设计软件。因而,经过20年的发展,企业信息化依旧难以破题。
    对此,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沈国康说:“造成企业信息化尴尬境地的根本原因,是软件企业未能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一味的将所谓‘最佳实践’强加给企业。如果企业只需在电脑上用鼠标拖一拖,拉一拉,就能完成管理软件的构建,无需写晦涩难懂的代码,那么企业就能变成信息化的主人,这样就为企业信息化松绑了。”
    沈国康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18年,一直渴望设计出无码开发软件。他认为,传统的代码编程非常烦琐,“举例来说,小小一个表单,如果用代码去编写,3天能写出来就算水平不错的。”因此,他在1992年博科软件成立之后,一直没有放弃无码开发平台的努力。从2003年起,博科让一个小团队开始做“务虚”工作,着手研发无码开发技术。2005年,首个无码开发软件出炉。经过4年的修改完善,2009年,国内首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Yigo图表化开发软件问世。
    据博科公司首席架构师蒋正华介绍,信息化系统开发人员主要在MAP平台环境中,应用YIGO语言,以鼠标拖拽的方式构建业务流程,而后MAP平台解析技术便可以自动解析出操作系统,从根本上实现了业务与技术的分离,熟悉企业管理的业务人员,只要掌握简单的SQL Server便可以自主开发出应用系统。既适应了企业的个性化应用,又避免了企业商业机密的泄露。
●引领开发新趋势
    无码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机对话的模式,其目的在于推进IT产业的巨大进步。如今这一巨大进步已经在博科资讯实现,并在管理领域展示出巨大优势。
    博科资讯市场部发言人表示:管理软件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发展模式:第一种是定制化模式,即信息系统根据企业的信息化需求“量身定制”,其特点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是这种方式成本高、开发效率低,甚至待系统试运行时已不能满足变化后的需求;其次是通用模式,即软件厂商提取企业的共性需求,采用软件工程方式开发成通用软件;之后,软件厂商聚焦不同行业的特点,开发出更为实用的软件,也就有了行业化模式。尽管对企业个性化的关注在加强,但由于中国企业容易打上创始人或者老板的管理风格,所以即便是行业化模式,也无法解决每一个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而以博科为代表的正在实践的是第四种模式,也就是平台化模式,允许客户自行构建自己的管理软件。
    尽管无码开发技术刚刚涉足管理领域,但已经展示出诸多优势。一方面,无码开发技术降低了中国企业推进信息化的成本。统计显示,中国企业每年在IT重构方面的成本浪费高达500亿元。国家发改委信息化专项专家郑敏表示,企业如果希望对管理信息化系统升级或者调整,重做一套系统至少6~8个月。如果在现有基础上改,就像在一件破衣服上打补丁,越打补丁越乱。而借助Yigo语言,普通的项目业务人员培训5天左右,无需编程就能够自主处理新的需求,将客户化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一旦业务流程修改,管理软件也能快速调整。
    另一方面,企业的商业机密有望得到更好地保护。援引沈国康所举的例子:过去请打字员来排版,文件的内容一览无余,毫无隐私可言,而有了排版软件,无需借他人之手编辑,隐私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样的无码开发让企业可以自助完成开发工作,就像有了排版软件一样。在博科看来,客户能否运用Yigo语言独立开发,成为衡量软件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在重装机械领域,折扣模式和付款方式是企业的商业机密。三一重机通过Yigo软件自行开发这一领域的软件,在外部人员零介入的情况下,取得了开发成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