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国家战略 重振四川水运
2011-6-20 13: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访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烽 1月2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正在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四川,将如何充分开发利用丰富优良的水运资源,加快四川水运发展?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专访了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烽。
三大优势彰显四川水运发展强劲底蕴
“四川是内陆省份,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代表的内河水运是四川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宝贵战略资源。贯彻国务院《意见》,加快内河水运发展,四川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和条件。”
高烽表示,早在2007年底,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就作出了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部署,把长江黄金水道作为四川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战略资源,摆在了突出位置。省内泸州、宜宾、乐山、南充、广安、广元等沿江各市党委政府,也把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作为构建次级枢纽、打造区位优势、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纷纷提出了“以港兴市”的发展目标和各具特色的港城互动发展战略,并结合水运规划及时调整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成都市还将水运发展纳入枢纽建设战略,分别与泸州、乐山两市共同签署了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而宜宾市依托港口成立了临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临港经济;泸州市则依托港口规划了川渝经济合作区临港示范区。
“其次,我们有丰富的水运资源。”高烽告诉记者,按照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关于建设大吨位、集装箱码头,提高长江水道运输能力的重大部署,2008年初,四川省首次组织开展了水运资源全面调查,取得重大突破性发现。
“调查发现,我省主要航道的通过能力都有较大提升空间。沿长江、岷江、嘉陵江,乐山、宜宾、泸州、南充、广元等市,可供建设集装箱码头的优良岸线资源达13处25.5公里,可支撑建设1000万标箱以上的集装箱港口群。”高烽指出。
在资源调查基础上,四川省提出了全新的水运发展战略——依托岷江-长江,建设川南泸州-宜宾-乐山港口群,形成长江上游集装箱枢纽港、重特大件装卸港和大宗散货中转港,完善集疏运网络,形成由成都经济区经岷江、长江至上海的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依托嘉陵江-长江,建设川北广元-南充港口群,形成长江经嘉陵江延伸至西部内陆地区最深的水运枢纽,辐射西北、联系西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三,近年来四川水运建设成就,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高烽指出,自召开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四川省以项目和投资为总抓手,加快推进水运主通道和港口群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省重点发展的长江、岷江、嘉陵江和渠江,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四江六港”建设布局已全面展开并加快实施。长江宜宾以下实现了1000吨级船舶昼夜通航;嘉陵江四川段规划的13级航电枢纽已建成11级、在建2级;岷江大件航道维护性整治工程全面完工,综合开发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渠江广安段航运工程开工建设;泸州港二期工程于2009年形成生产能力,二期续建工程50万标箱2011年有望形成生产能力;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于2010年底开港试运营,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由2007年的5万标箱提升到100万标箱;广安港于2010年开工建设。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建成和在建规模达到200万标箱。乐山港、南充港也拟于今年开工建设。
——访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烽 1月2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正在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四川,将如何充分开发利用丰富优良的水运资源,加快四川水运发展?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专访了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烽。
三大优势彰显四川水运发展强劲底蕴
“四川是内陆省份,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代表的内河水运是四川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宝贵战略资源。贯彻国务院《意见》,加快内河水运发展,四川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和条件。”
高烽表示,早在2007年底,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就作出了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部署,把长江黄金水道作为四川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战略资源,摆在了突出位置。省内泸州、宜宾、乐山、南充、广安、广元等沿江各市党委政府,也把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作为构建次级枢纽、打造区位优势、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纷纷提出了“以港兴市”的发展目标和各具特色的港城互动发展战略,并结合水运规划及时调整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成都市还将水运发展纳入枢纽建设战略,分别与泸州、乐山两市共同签署了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而宜宾市依托港口成立了临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临港经济;泸州市则依托港口规划了川渝经济合作区临港示范区。
“其次,我们有丰富的水运资源。”高烽告诉记者,按照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关于建设大吨位、集装箱码头,提高长江水道运输能力的重大部署,2008年初,四川省首次组织开展了水运资源全面调查,取得重大突破性发现。
“调查发现,我省主要航道的通过能力都有较大提升空间。沿长江、岷江、嘉陵江,乐山、宜宾、泸州、南充、广元等市,可供建设集装箱码头的优良岸线资源达13处25.5公里,可支撑建设1000万标箱以上的集装箱港口群。”高烽指出。
在资源调查基础上,四川省提出了全新的水运发展战略——依托岷江-长江,建设川南泸州-宜宾-乐山港口群,形成长江上游集装箱枢纽港、重特大件装卸港和大宗散货中转港,完善集疏运网络,形成由成都经济区经岷江、长江至上海的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依托嘉陵江-长江,建设川北广元-南充港口群,形成长江经嘉陵江延伸至西部内陆地区最深的水运枢纽,辐射西北、联系西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三,近年来四川水运建设成就,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高烽指出,自召开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四川省以项目和投资为总抓手,加快推进水运主通道和港口群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省重点发展的长江、岷江、嘉陵江和渠江,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四江六港”建设布局已全面展开并加快实施。长江宜宾以下实现了1000吨级船舶昼夜通航;嘉陵江四川段规划的13级航电枢纽已建成11级、在建2级;岷江大件航道维护性整治工程全面完工,综合开发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渠江广安段航运工程开工建设;泸州港二期工程于2009年形成生产能力,二期续建工程50万标箱2011年有望形成生产能力;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于2010年底开港试运营,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由2007年的5万标箱提升到100万标箱;广安港于2010年开工建设。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建成和在建规模达到200万标箱。乐山港、南充港也拟于今年开工建设。
四项举措贯彻国家战略重振四川水运
谈及国务院《意见》出台后四川内河水运的发展思路,高烽告诉记者,目前,省领导批示由省交通运输厅牵头起草的《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已经完成初稿。初步考虑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省将从全面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水路运输和港口物流、加快发展现代水路运输业、保障水运平安运行等四个方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加快水运发展。
据记者了解,在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四川省将加快水运主通道建设。推进长江川境段通过能力提升,全面完成嘉陵江川境段渠化建设和嘉陵江航运配套工程建设,推进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加快提升渠江航道通过能力,达到三、四级航道标准。加快重点港口建设。加快建设泸州-宜宾-乐山港口群和广安-南充-广元港口群,构建水运枢纽,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两大港口群。
在水路运输和港口物流发展方面,四川省将着力培育水运市场,大力发展长江干线及干支直达干散货运输,重点扶持发展长江集装箱运输,开发长江滚装船运输,保障岷江大件运输,推进嘉陵江复航。拓展港口综合服务功能,推进主要港口与保税区、物流园区和临港工业园区的有效衔接和联动发展,建设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延伸港口服务腹地范围,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公水、铁水多式联运,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在现代水路运输业发展方面,四川省将优化运输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运输。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加快专业化运输系统建设,推进干线和干支直达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紧密衔接,促进运输组织规模化,提高运输效率和水平。加快发展船舶运力,推进船舶标准化、大型化和专业化。依靠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和技术标准实施,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的绿色船舶和港口装卸工艺及装备,提高水运基础设施和船舶的运营效能和管理水平。发展绿色水运,提高港口岸线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在保障水运平安运行方面,四川省将进一步落实水上交通安全责任,夯实水上交通安全基础,加大渡口改造力度,推进老旧渡船改造工作,打造惠民交通,使沿江沿河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加快科技兴安步伐,改进监管方式,改善监管手段,提升监管能力。着力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水上交通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为确保以上目标任务实现,我们将科学统筹规划,加强水运规划与涉水行业发展规划的相互协调、有效衔接;加大资金投入,集聚资源、整合力量,合力推进水运发展;健全完善水运法规体系;合理利用航道港口资源;推进水运科技信息和人才队伍建设。”高烽说。
“十二五”展望目标瞄准“西部水运强省”
“到2015年,四川省将基本建成川南泸州-宜宾-乐山和川东北广安-南充-广元两大港口群,基本形成以长江、岷江、嘉陵江、渠江高等级航道为骨架,以泸州、宜宾、乐山、广安、南充、广元六大重点港口为枢纽,干支结合、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水运体系。为建设长江上游港口大省和西部水运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高烽说:“为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的初步考虑是‘十二五’期完成水运建设总投资超过700亿元,是‘十一五’的10倍。‘十二五’末,全省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将超过1200公里,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150万标箱,两大港口群集装箱总吞吐能力超过250万标箱。全省水路年货运量超过1亿吨,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超过1.2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