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从三农快客到通村客运
2011-6-21 10:1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两年多以前,记者曾深入渭南、白水采写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希望--陕西白水县“三农快客”运行发展启示录》的通讯。之后,2009年7月2日,省政府在白水召开了全省发展通村客运现场会议,推广了白水的经验。两年过去了, 这个曾经诞生中华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率先在全省推出响亮、温馨和充满希望的创举--“三农快客”的白水县,如今有什么新的发展?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仲夏时节,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再次来到地形破碎,山原起伏,沟壑纵横的贫困县 白水进行了实地采访。
两年前的省政府现场会议上,省交通运输厅宣布在今后三年内,投资2-3亿元,对全省1万辆符合行业规定的新增和更新通村客车给予每辆2万元的购车资金补助,并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通村客运的实施意见》。两年来,在省政府的政策指导下,陕西各县的通村客运,如火如荼,蓬勃发展。
渭南市近水楼台,捷足先登,以村到村、乡到村、县到村、县到乡为特征的通村客运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渭南全市2009年新增通村客运班线41条、延伸调整农村客运班线63条,新增更新客车428辆,新增通车的建制村30个。2010年新增通村客运班线63条,新增、更新客车352辆。2011年至今,又新增客运班线3条,新增更新客车68辆,全市共发展农村客运班线达到351条,投入运营的农村客运车辆1352辆 ,乡镇班车覆盖率达100%,建制村通车覆盖率达96.59%。
开往渭南通村客车
不负众望再拓展
作为白水县唯一一家经营通村客运、开全省“三农快客”之先河的白水县威远运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年来,在农民企业家、董事长兼总经理郭亚民的带领下,这支团队,不负众望,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拓展业务,企业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新的跨越。
2009年以前白水县城乡班线客运车辆55辆,其中通村客运车仅22辆。经过两年的发展,“三农快客”已发展到通村、通乡、通县、通邻县、通渭南市、通省城和县内出租车,并且继续经营工业品市场、汽车修理、汽车客运站、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和再就业服务等多面覆盖、多种经营的农村客运企业。至今已达到各种客运车135辆,班线39条。其中通村客运班线28条,投放车辆57辆;通乡镇班线11条,投放车辆30辆;通县内出租车27辆;通省城西安客运车9辆;通渭南市客运车4辆;通浦城等邻近县客运车8辆。全县乡镇通班车覆盖率100%,建制村通班车覆盖率98%。惠及全县农民群众26万人,基本解决了白水全县偏远山村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威远运业公司,企业资产总额由原来的1758万元,增加到2700多万元。
作为民营企业的威远运业公司,已发展到职工320多人。为了节约成本,克服资金困难,公司管理人员由原来的90多人压缩到现在的70多人,人兼数职,一职多能。企业老总郭亚民说:“不管企业怎么发展变化、怎么困难,威远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主业不能变”。
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进行车辆更新、线路整合。两年来,在市、县运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根据全县通村客运发展状况,对西固片区、冯雷片区运力进行整合,将原营运的7辆中巴车改线,新增了通村班线,投放21辆新通村客运车辆,增加了客运覆盖面和班次频率。同时,继续执行中档偏低的票价,让利于农民群众,方便当地农民群众的出行。
坚持开展创建文明活动,提升服务质量,提供特色服务。公司响应交通运输厅的号召,通过开展“情满车厢、舒心旅途”文明活动,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特色服务日益增多。2011年公司还开展“文化进车厢”活动,给每辆通村车订了一份《三秦都市报》。公司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惠民宗旨。根据全县的特点和经济社会状况,将全线通村客运按东、西、北和城关片区,设置了西固、林皋、尧禾、北塬四个客运分站。县运管所和公司在每个片区的主要建制村,建有54个三农快客停靠点站牌,牌上写有发车时间、服务承诺、服务热线和监督电话等。乘客可24小时随时打电话要车、包车或其他特色服务、急需服务等等。根据白水农村的实际,公司坚持开通了集市班车、串村班车、季节班车、上下学班车、集约包车等,动足了脑子,想尽了法子,最大限度地满足偏远山区农民出行的需求,真正实现了长途客运和短途客运的无缝连接。
记者随意搭乘了一辆从西街开往牛坡嘴的14座的北汽福田客车。天气闷热,车上开着空调,虽然不是很惬意,但还是有阵阵凉意。司机武俊兴告诉记者:他是复转军人,原开黑车,经过严格考试招到威远公司,在线路上跑了快三年了,他很满意自己的工作。他跑的线路上常年让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病、残、弱者直接送家门口,中小学生乘车减免,免费、安全为乘客、学生捎送衣物、钱款和银行卡,紧急接送危重病人就医等等。
像跑白水收水乡最偏远线路车家塬的司机魏建红,在一个寒冬的凌晨,当出租车嫌远不愿出车的时候,他一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将突发心肌梗塞的村民石贵生火速送到县医院,并忙前忙后为病人办手续,陪病人输完液才离开医院。还是魏建红当车家塬一位小孩不慎割断了肌腱,他接到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把小孩送到医院抢救,看着医生给小孩处理好伤口后才离开,连车费都没收。
像“三农快客”司机徐卫刚常年多次接送70岁老人进县城体检,分文不取;像司机雷军多次送危重病人就医分文不要,并常年为学生免费捎带衣物、证件,为乘客送货到家的周到服务,等等,在威远运业公司已经成为约定俗成,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整装待发的通村客车
采访中,农民群众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的通村客运是我们自家的车,村里的“家家通”、“门到门”。作为一个不大不小的民营企业,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实乃难能可贵啊!这已成为渭北希望的田野上,一道温馨、亮丽的风景线。而这道风景线在大都市城市公交上,是难以看到的。
坚持强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提高素质是通村客运更好地发展,确保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保证;安全问题是通村客运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公司在县运管部门的指导、组织下,从强化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入手,抓好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2010年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培训5次,参训人员130人。今年已组织从业人员集中培训4次,参训的管理人员、司乘人员110人。通过强化培训,管理人员和司乘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驾驶技能、服务水平和安全意识大大提高。充分利用全县所有客运车都安装了GPS监管系统,坚持对通村客运车辆24小时全程监控,发现违规行为,立即电话提醒、纠正。公司还专门成立有客运稽查队,坚持不定期对各线路车辆上路稽查,发现超速、超员等违规行为,视其情况分别予以罚款、停班学习等处理。两年来,共查处各类违规经营车辆30多辆次,起到了有效的安全警示作用。稽查队每月坚持分片区召开一次司乘人员安全例会,通报各线路车辆安全运营情况,奖优罚错。同时,还通过组织观看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宣传片,分析典型事故案例,宣讲不同季节行车注意事项等形式,增强司乘人员的安全意识。另外,针对双休日“学生流”引起的车辆超员、学生滞留等问题,公司稽查队和业务部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协商制定“错时放假制”,在摸请各校学生流量及去向的基础上,合理调配运力,使学生安全回家、返校,消除了安全隐患。两年来,所有营运车辆未发生一起重特大道路交通责任事故。
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作为企业为了盈利、为了赚钱,完全是名正言顺、无可厚非的。但,威远运业公司在白水这样的国家贫困县,开展通村客运,完全又是一个微利经营,甚至还有亏损。公司在保证企业微利、为民让利、甚至补贴,经营者司机有较高收益的情况下 ,十分看重社会效益。为了调动和保障一线经营者司机的积极性,公司的管理人员平均月工资仅1500多元,远远低于司机的月收益。针对白水-车家塬、白水-李家塬等个别冷僻线路,公司每年给予4万元经济补助,确保通村客运正常运转。两年来,通村客运的拓展,为社会解决了100余名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以及原开黑车人员的就业问题,还接纳了20多名大专毕业生、80余名中专高中生,为白水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连续两年被县政府评为返乡农民工就业示范单位。两年来,县运管部门对通村客运车辆线路审批、许可和牌证等办理中,坚持急事快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并认真落实国家政策,积极稳妥发放燃油等补贴款项。根据各线路里程、路况、车况等因素,科学合理测算各线路车辆年平均营运里程,按照国家油补相关政策,及时发放2009年度通村客运燃油补助款70.14万元,2010年度燃油补助款164.06万元,交强险补助款64万元,各种补助款累计达 255.8307万元。确保了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极大地调动了经营者司机的积极性,做到了油涨票价不涨,给群众带来了实惠,促进了通村客运健康、快速发展。由于通村客运快速发展和安全周到的服务,白水农民群众出门养成了自觉乘坐通村客运班车的习惯,这样,相当一部分非法营运的黑车,自然被挤出了客运市场。农民出行骑摩托、开“蹦蹦车”人数锐减,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全县客运秩序也明显好转。
行进中的通村客车
播撒希望不泯没
两年来,白水县“三农快客”作为一个品牌,已经拓展、提升为全方位的通村客运。用一句记者采访中多次听到的当地政府人员、交管人员和农民群众说过的话“通村客运是企业增效益,政府树形象,群众得实惠的民生工程”,可以总结、概括白水县的通村客运的效能和作用了。
但是,要完全实现“企业增效益,政府树形象,群众得实惠”这三句话,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乡村干部群众,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记者跟随威远运业公司老总郭亚民,驱车专门采访了离县城约30公里偏远的收水乡官庄村。官庄村是有10来户人家的自然村,没有水,吃水要到山对面拉水,住的都是破破烂烂的房子,这里的村民,一年甚至几年进不了一次县城。荒僻、贫穷、落后,是官庄村留给记者抹不掉的印象。从孙家塬村到官庄村完全是六七里土路,至今不通班车。村民要出行,必须走六七里土山路,到有沥青路面的孙家塬村搭通村客运车了,若遇雨雪天,就寸步难行,只有坐家观天了。
郭亚民告诉记者:“一是由于这里完全是晴通雨阻的土路,不具备跑班车的条件;二是这里是乘客稀少的冷僻线路,司机跑要赔钱,因此都不愿意跑。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一要修路,改善道路设施条件;二要给经营者司机优惠政策。实际上我们已经给跑车家塬冷僻线路的经营者司机,发放补助了。但是光靠我们企业一家,是远远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从郭亚民的谈话中,我似乎明白了他把我们拉这么远、跑了这么长颠颠簸簸的山路的苦衷和用意:作为白水人的企业家,他真想解决这十来户人家的出行问题,可他难啊!他想让社会、让政府、让人们助他一臂之力,让这里的乡亲们也能看到希望。他曾经专门用车把包括车家塬村在内的、常年没去过县城年龄大的父老乡亲们,拉到县城游逛参观,吃羊肉泡,显示了一个农民企业家,对家乡、对土地、对乡亲深深的挚爱情怀。
两年的实践和发展,我们看到白水县的通村客运确确实实给农民群众办了好事、实事,实现了偏僻山村农民群众方便出行的梦想,给全省的通村客运提供了好的示范和经验,是一项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希望的事业。经营者威远运业公司和司机、乘车者农民群众和学生、管理者运管部门和政府人员,都对白水县的通村客运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了信心,寄予了厚望,也指出了问题。渭南市和白水县的运管人员为此也付出了心血,积累了丰富的通村客运管理、服务的经验和办法。
当然,要使已经发展了两年多的通村客运,再能够健康稳定
和可持续地发展,让播撒的希望永不泯没,存在的困难依然很多,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也依然很多……
通村客运企业一直微利运转,依然没有解决;部分客运班线效益不好,个别线路处于亏损,亏损严重车辆面临停运困境。
客运站场数量不足,设施简陋、狭小、不完善,布局不合理,依然没有解决,致使出现“马路车站”,严重影响县城交通秩序。
一些现有的客车车型不能满足交通运输部相关标准,车型的选配有待更新、优化,依然没有解决。安全监管和打击黑车、“高仿出租车”,进一步优化、净化农村客运市场任务,依然严峻,仍需要强化、常态化。
一些偏远山区线路通村公路的基础设施、安全条件亟待改善。
通村客运的管理者、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文明服务、安全意识等都有待加强提高。
通村客运方便群众、让群众得实惠与企业经营户要提高经济效益的矛盾始终存在,难已解决;通村客车与出租车争客源的矛盾难以解决;政府的高要求与企业实际运营效益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乡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分布解决。
渭南市和白水县运管部门,都为“十二五”的通村客运发展做出了规划,都为解决通村客运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记者几天实地采访,更坚信了以前的看法:
公路是载体,运输才是目的。
坚冰虽已经打破,航向虽已经开通,开弓没有回头箭。但离目标还很远,要走的路还很长。
农村客运是公路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公路客运发展的方向和空间。
根据中国的国情,国家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国家财政大幅增收,该到了全面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时候了;对农村客运,怎么发展、怎么宣传,都不为过。
但是,一个县的农村客运,单靠一个民营企业的经营和努力,有些困难和矛盾是难以克服的。最重要、最根本还是,要政府牵头,行业规划,政策扶持,除弊兴利,逐渐完善。
我们能否由政府组织人员,专们认真调研、全面总结通村客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也像城市“公交优先”“公交专线”那样,使通村客运逐渐具有公益性。由省政府、市政府和县政府尽快出台发展通村客运的优惠政策、法规和条例。争取在建设用地、专项资金、费税政策、车辆更新补助、服务环境等多方面予以优惠扶持。对通村客运的政府管理部门、经营的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职责、权利、服务、资质、安全等作出约束和规范。依法治运、依法管理,用政策法规和资金扶持,确保通村客运真正 “ 企业增效益,政府树形象,群众得实惠”,“开得通、留得住”不断可持续发展。